楔子 1
第一章 沪港姻缘 3
001.“香港是情人” 4
002.庞杂的“海外关系” 4
003.子承父志,浪迹天涯 7
004.不期而遇,惊鸿一瞥 9
005.“悄悄话” 10
006.“营救还连带成就了我父母的姻缘” 12
007.“如果你真正爱我,请再等我两年” 15
008.相思苦,相思甜 18
009.沪上恋人,相逢港岛 20
010.有情人终成眷属 21
第二章 国门通道 23
011.闹中取静的“粤华公司” 24
012.走出国门的抗日外交使者 24
01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6
014.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成功建立 28
015.“一个外交界难得的苏格兰好人” 29
016.风云际会、冠盖云集的济世人才 30
017.频繁往返于香港与广州之间 32
018.旗帜鲜明、有理有节的讲演 34
019.迅速组织东江敌后抗日武装力量 37
020.关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抗日武装 40
021.重视南路及东南地区的抗日武装 41
022.全力支持琼崖地区抗日游击战争 43
023.“粤华公司”另行开设活动基地 45
024.突发“搜捕事件” 47
025.“文化沙龙”中的统战工作 48
026.战时国际交通通道 50
第三章 保卫中国 52
02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3
028.这个领袖人物,非宋庆龄莫属 55
029.英雄所见略同 56
030.名人荟萃、实力雄厚的强大阵容 58
031.“保盟不是中立的!” 61
032.一座“桥梁” 63
033.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65
034.“统战工作很重要,政策性很强” 66
035.正义,需要有为之献身的人呐喊 68
036.有声有色、有条不紊的募捐活动 70
第四章 赤子情怀 74
037.“华侨是革命之母” 75
038.“准确报道中国抗战的刊物” 76
039.捐钱捐物、援助抗战的浪潮 80
040.“援四”“援冯”,雪中送炭 81
041.华侨抗日救亡团体纷纷建立 84
042.“拓展香港工作新局面” 85
043.“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 87
044.“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 88
045.“群众,只有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89
第五章 遣使南洋 91
046.胡愈之“万里投荒” 92
047.新闻出版界的先驱 94
048.“抵港后,径直找廖承志” 95
049.“伯乐”识才善用 97
050.“关键要消除隔阂和误解” 99
051.“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 100
052.华侨的喉舌,侨胞的知音 102
053.“倒陈”风波 104
054.再度遣使新加坡 105
055.文化使者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107
第六章 群贤毕至 109
056.廖承志建议:文化人应迅速撤退香港 110
057.“香港的拉丁区” 111
058.安排胡风赴港,周恩来原有特别考虑 112
059.“他的政治品质是让人信任、敬重的” 114
060.“原则的问题不能放松” 115
第七章 第二战场 119
061.夜访金仲华 120
062.《星岛日报》重开新局 121
063.一人三事,三笔齐下 122
064.爱泼斯坦加盟《新闻通讯》 124
065.“惟一站在人民立场上的英语宣传品” 125
066.从“文化沙漠”到“文化绿洲” 128
067.《华商报》呼之欲出 130
068.“就海外舆论界的岗位,担当起号召、推动的任务” 131
069.“脸面”与“眼睛” 133
070.《华商报》起死回生 135
071.“复活”《大众生活》 136
072.邀茅盾、夏衍“出山” 139
073.“让廖公见笑啦” 141
074.《时代文学》独树一帜 142
075.“愤怒的刊物”《笔谈》 143
076.梁漱溟办报,左右逢源 145
077.《光明报》促成民盟合法化 147
第八章 战事突发 150
078.国际形势急剧变化 151
079.“北上”?“南进”? 152
080.日本大本营发出“花开了”暗语急电 154
081.“不对啊,怎么一清早就……?” 155
082.宋庆龄亲历闪电轰炸 156
083.战时紧急会议 158
084.乔冠华的自责 160
085.九龙紧急疏散 161
第九章 现场办公 163
086.一塌糊涂的香港 164
087.还往九龙跑,不要命啦?” 164
088.“你们怎么还不快走?” 165
089.特殊的党组会 167
090.“最迟明天,务必把他们全部撤出九龙” 168
第十章 香港沦陷 170
091.中共预料之中的战争 171
092.战发后中共作出的第一个反应 173
093.来自中央高层的封封急电 175
094.宋庆龄安全撤出港岛 177
095.“黑色的圣诞节 179
第十一章 中英谈判 181
096.港英当局的漫不经心与盲目轻敌 182
097.延安大礼堂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 183
098.国试探性地提出军事合作问题 188
099.谈判未能达成合作意向 190
100.“一个小小的插曲” 191
第十二章 营救行动 194
101.入城式后的香港 195
102.分头行动 197
103.转机出现了 198
104.颇为曲折的撤出 201
105.乘舟飘海的脱险情形 203
106.有惊无险,绝处逢生 205
107.曲折传奇的秘密撤离 208
108.“黑名单”上的人神奇“蒸发” 209
109.营救国际友人 211
第十三章 撤离香港 213
110.修复港九联络通道 214
111.周密部署撤退后续工作 216
112.“举杯,向香港告别!” 219
113.“好像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似的” 220
114.休整待发,北上韶关 222
115.排除袭扰,安全抵达 224
第十四章 英雄本色 226
116.廖承志突然被捕 227
117.邓小平戏说“坐牢专家” 229
118.“没有什么可考虑的!” 230
119.形势越来越严峻了 231
120.被特别安排在“最好”的房间 233
121.“我受廖先生嘱托,特意前来送信!” 235
122.“妈就是拼上这条老命,也要把你救出来!” 236
123.诗以言志,画为心声 239
124.浩然正气 242
125.“老将”与“囚犯” 244
126.羊城团聚,遥祭亡友 247
第十五章 香江情结 250
127.调研如何解决香港问题 251
128.香港问题进入预设轨道 253
129.“切忌把国内的一套搬到香港” 254
130.“简直是乱弹琴!” 256
131.务虚会议纠“左” 259
132.入耳暖心的报告 260
133.与蚁美厚彻夜长谈 262
134.为陈振敬解决双重国籍 263
135.请何贤出面“架桥” 265
136.为马万骐安排“蜜月”之旅 267
137.邀利铭泽回京探访 268
138.周恩来出面保护 269
139.邓小平邀“菩萨”进“庙” 271
140.陈霞子为知己者死 273
141.廖一原重振香港电影业 275
142.查济民、荣毅仁建议设立经济特区 278
143.为霍英东“走私”正名 280
144.对包玉刚知根知底 283
第十六章 未了情缘 285
145.“活着如果不能工作,那还有什么意义?” 286
146.廖恩德亲赴美国探望 288
147.“我的病全好了” 289
148.“搭桥”人重返香港 290
149.三条基础,六条框架,十二条方案 292
150.历经两年调研的中英会谈提案 295
151.“主权问题没有什么可谈的” 297
152.“有关香港问题和台湾问题,我不交代清楚不放心啊!” 300
153.“廖公,你为什么走的这么早?” 301
154.生死两茫茫,隔世情未了 303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