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奴隶社会并非人类历史发展必经阶段研究 3
略论奴隶制的历史地位 3
“中国奴隶社会”研究中的几种常见提法驳议 43
中国古史分期三家说平议 54
中国古史分期讨论七十年 69
“贡助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79
商代奴隶社会说质疑 94
关于早周社会的性质问题 117
匈奴与奴隶制——“从少数民族史看初始阶级社会的非奴隶制性质”专题研究之一 130
鲜卑拓跋部与奴隶制——“从少数民族史看初始阶级社会的非奴隶制性质”专题研究之二 138
突厥与奴隶制——“从少数民族史看初始阶级社会的非奴隶制性质”专题研究之三 148
回纥与奴隶制——“从少数民族史看初始阶级社会的非奴隶制性质”专题研究之四 159
吐蕃与奴隶制——“从少数民族史看初始阶级社会的非奴隶制性质”专题研究之五 164
南诏与奴隶制——“从少数民族史看初始阶级社会的非奴隶制性质”专题研究之六 177
契丹与奴隶制——“从少数民族史看初始阶级社会的非奴隶制性质”专题研究之七 194
党项与奴隶制——“从少数民族史看初始阶级社会的非奴隶制性质”专题研究之八 207
女真与奴隶制——“从少数民族史看初始阶级社会的非奴隶制性质”专题研究之九 218
蒙古与奴隶制——“从少数民族史看初始阶级社会的非奴隶制性质”专题研究之十 232
《奴隶社会并非人类历史发展必经阶段研究》前言 253
《三代社会形态——中国无奴隶社会发展阶段研究》序 257
《先秦传说与区域文化研究》后记 259
中国封建社会的由来及其早期形态 262
黄现璠《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兼论世界古代奴及其社会形态》序 268
赵光贤先生对史学理论建设的关注和对“奴隶社会并非人类历史发展必经阶段说”的鼓励、支持 271
第二辑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研究 277
伏羲传说漫议 277
关于黄帝的两个时间性定位问题 281
缙云与黄帝散论 285
简论缙云黄帝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288
中华人文初祖黄帝和后儒所言黄帝谱系论析 292
战国秦汉间黄帝材料发掘、敷衍、整合之再认识 300
有关人文初祖黄帝及祭黄的几个问题 309
炎帝何以能与黄帝比肩并立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13
尧舜禅让之再认识 318
“尧天舜日”与“尧幽囚,舜野死”浅析 324
也谈韶乐、韶地与韶文化 331
共工散议 336
涂山考源 341
鲧禹治水败成的背后 350
禹家族的王权之路 355
禹诛防风氏的时间、地点、来由浅议 361
奚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366
第三辑 三代及相关古史研究 373
嬴秦的族源和早期活动地域 373
徐人早期活动地域浅议 377
傅说二题 382
周公“摄政称王”散议 388
巴国社会性质问题 395
杜宇、开明禅位说浅议 401
“东杞”、“西杞”说 407
莒史三题 412
姑蔑考索 418
宜侯夨簋与吴的关系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再认识 424
吴与中原的文化交流 432
吴与齐鲁的文化交流 442
有关秦赵长平之战的几个问题 449
从安边和民族政策高度看秦始皇对巴寡妇清的尊礼 457
周人的“德治”和“民本”思想 460
“仁”的广狭二义试解 466
国学热漫议——写在鬼谷书院揭牌之际 473
也谈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476
也谈鬼谷子其人其书 482
历史地、有区别地对待、使用鬼谷子相关资料 488
《鬼谷子》政治观、战争观浅议 494
姓氏札记四则 498
字砖文字内容分类浅议 504
第四辑 “对立面的统一性”及“十月革命后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及其所属阵线”问题研究 509
有关对立面的统一性的一些问题 509
辩证法的“同一性”可不可以作两种含义上的区分和如何区分?——读了高鼎忠等同志的文章之后 518
十月革命后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及其所属阵线问题 534
就民族民主革命有关问题答徐晃同志 541
附录 549
老生常谈“学”与“思” 549
八十自述 553
旧体诗词杂抄 564
后记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