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
1.1 引言 1
1.2 移动便携设备系统定义 2
1.3 移动便携设备系统特点 3
1.4 移动便携设备系统的典型应用 5
1.5 移动便携设备系统的发展 16
1.6 本章小结 19
思考题 19
第2章 预备知识 20
2.1 基础概念 20
2.1.1 冯·诺伊曼体系结构与哈佛体系结构 20
2.1.2 CISC与RISC 25
2.1.3 SoC与IP核 27
2.1.4 总线技术 29
2.1.5 ISP与IAP 30
2.2 嵌入式处理器分类 31
2.2.1 嵌入式微处理器 31
2.2.2 微控制器 31
2.2.3 数字信号处理器 32
2.2.4 嵌入式片上系统 33
2.3 常见嵌入式应用典型系列 33
2.3.1 ARM处理器家族 34
2.3.2 日常简单控制应用 35
2.3.3 复杂综合控制应用 39
2.3.4 中高性能消费电子应用 41
2.3.5 高可靠性及实时性应用 44
2.3.6 数字信号处理应用 46
2.3.7 面向特定领域的应用 48
2.4 本章小结 53
思考题 53
第3章 移动便携设备系统的控制形式 54
3.1 常见控制方式 54
3.1.1 直接程序控制 55
3.1.2 封闭式嵌入式操作系统控制 56
3.1.3 开放式通用嵌入式操作系统控制 57
3.2 直接程序控制 59
3.2.1 控制结构及内容 59
3.2.2 编码操作方式 69
3.2.3 辅助工具 71
3.2.4 移动便携设备示例 72
3.3 嵌入式操作系统 73
3.4 封闭式嵌入式操作系统控制 80
3.4.1 控制结构 81
3.4.2 封闭式嵌入式操作系统定制及移植 82
3.4.3 移动便携设备示例 86
3.5 开放式通用嵌入式操作系统控制 88
3.5.1 控制结构 88
3.5.2 通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定制及移植 89
3.5.3 应用软件开发 91
3.5.4 移动便携设备示例 93
3.6 本章小结 93
思考题 93
第4章 移动便携设备系统设计开发过程 94
4.1 有关理论及概念 94
4.1.1 统一建模语言 94
4.1.2 设计模式 100
4.1.3 软硬件协同设计 100
4.2 设计开发过程 102
4.3 立项及需求分析 103
4.3.1 立项准备 103
4.3.2 需求获取 105
4.3.3 规格说明 107
4.4 体系结构设计 107
4.5 设计模式相关 109
4.5.1 与底层硬件相关模式 109
4.5.2 与应用软件相关模式 111
4.6 软硬件组件开发及集成 120
4.7 测试及发布 122
4.8 本章小结 122
思考题 123
第5章 移动便携设备系统人机界面接口 124
5.1 概述 124
5.1.1 概念及历史 124
5.1.2 移动便携设备系统人机界面接口 127
5.2 移动便携设备系统界面交互模式 128
5.2.1 硬件接口层面的模式 128
5.2.2 显示界面层面的模式 132
5.2.3 软硬件结合 133
5.3 整机人机界面接口设计原则 133
5.3.1 基于用户及群体角度 134
5.3.2 基于应用环境及场景角度 135
5.3.3 基于应用层次定位角度 135
5.3.4 基于系列化通用化角度 136
5.4 本章小结 136
思考题 137
第6章 移动便携设备系统图形界面设计 138
6.1 图形界面交互 138
6.1.1 概念及历史 138
6.1.2 图形交互的必要性 139
6.1.3 移动便携设备系统图形界面交互 141
6.2 视觉感知的格式塔原理 144
6.2.1 概念 144
6.2.2 主体?背景原理 144
6.2.3 接近性原理 146
6.2.4 连续性原理 147
6.2.5 完整闭合性原理 148
6.2.6 相似性原理 150
6.2.7 对称性原理 151
6.2.8 共同方向运动原理 152
6.3 基于视觉特性的启示 154
6.3.1 结构化信息呈现 154
6.3.2 重视和利用色觉 157
6.3.3 边界视觉的作用 159
6.4 基于大脑特性的启示 163
6.4.1 对阅读行为的研究及借鉴 163
6.4.2 大脑记忆力特点对设计的影响 165
6.4.3 大脑注意力特性对设计的影响 170
6.4.4 识别与回忆 174
6.5 基于学习及响应特性的启示 176
6.5.1 经验与问题解决 176
6.5.2 影响学习的因素 178
6.5.3 与响应度有关的议题 180
6.6 图形界面设计准则 180
6.6.1 图形界面设计的前提 181
6.6.2 常被提到的图形界面设计准则 181
6.7 本章小结 185
思考题 185
第7章 数据可视化呈现 186
7.1 基础概念 186
7.1.1 概述 186
7.1.2 历史发展 187
7.1.3 数据可视化的功能 194
7.1.4 移动便携设备系统的可视化 197
7.2 数据准备 199
7.2.1 数据可视化一般步骤 199
7.2.2 移动应用的常见数据输入 200
7.2.3 数据的获取 202
7.2.4 数据的整理 203
7.2.5 数据挖掘 206
7.3 可视化呈现 210
7.3.1 常见数据可视化图表 210
7.3.2 数据解析转化 221
7.3.3 可视化的空间局限 223
7.3.4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226
7.3.5 顺序数据的可视化 228
7.3.6 描述型数据的可视化 233
7.4 可视化交互 234
7.4.1 概述 234
7.4.2 常见交互方式 235
7.4.3 新兴交互方式 236
7.5 未来数据可视化技术展望 238
7.6 本章小结 240
思考题 241
第8章 移动便携设备系统的测试 242
8.1 测试基础 242
8.1.1 测试的目的 242
8.1.2 测试的必要性及策略 243
8.1.3 移动便携设备系统测试独特性 245
8.2 测试工程流程 246
8.2.1 完整的测试阶段 246
8.2.2 其他测试相关内容 250
8.3 基本测试技术 251
8.3.1 黑盒测试 251
8.3.2 白盒测试 254
8.3.3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256
8.3.4 相互关系 257
8.3.5 其他测试技术 257
8.4 软件子系统测试 258
8.4.1 概述 258
8.4.2 嵌入式软件测试的特点 258
8.4.3 测试流程及平台 259
8.4.4 性能测试 260
8.5 硬件子系统测试 260
8.5.1 概述 260
8.5.2 常见测试类型 261
8.5.3 测试过程 263
8.6 本章小结 265
思考题 266
参考文献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