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历史与发展 1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种类 12
三、普通混凝土路面 15
3—1 混凝土板的构成 15
3—2 作用于混凝土板的应力 16
3—3 混凝土路面的结构模型 17
3—4 混凝土板自由边的荷载应力式 18
四、荷载应力式的适用性 20
五、温度应力 24
5—1 温度应力理论 24
5—2 混凝土板的温度测定 25
六、混凝土路面板的设计 34
6—1 设计程序 34
6—2 轮荷载的实态 37
6—3 车辆的行驶位置 37
6—4 混凝土的疲劳与寿命 40
6—5 混凝土路面板设计程序 42
七、混凝土路面板的计算例 44
7—1 日本水泥混凝土路面纲要所采用的方法 44
7—2 计算条件 44
7—3 计算结果 45
7—4 板厚的标准化 50
八、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及板厚 51
8—1 使用20年以上混凝土路面调查 51
8—2 混凝土路面板开挖调查 57
九、基层的设计 60
9—1 概述 60
9—2 1955年版“纲要”对基层的规定 60
9—3 1964年版“纲要”对基层的规定 62
9—4 1972年版“纲要”对基层的规定 64
9—5 基层厚度调查结果 67
十、基层 71
10—1 基层厚度设计的出发点 71
10—1—1基层承载力与路面板裂缝 72
10—1—2基层承载力系数与基层承重效果 74
10—1—3路基的设计CBR与K值 77
10—1—4路基的设计CBR和基层厚度及混凝土板的使用性 79
十一、基层的设计 81
11—1 概述 81
11—2 基层材料与基层面 81
11—3 基层厚度设计 85
11—3—1根据承载力系数设计基层厚度 86
11—3—2根据CBR设计基层厚度 89
11—3—3路基是基岩时的基层设计 91
十二、接缝的设计 91
12—1 接缝的种类 91
12—2 接缝间距的设计 93
12—3 接缝结构的设计 94
12—4 接缝切断的实例 100
十三、荷载在接缝中的传递 102
13—1 混凝土板的运动和荷载传递 102
13—2 滑动传力杆的荷载传递 103
13—3 滑动传力杆的荷载分散效果 108
13—4 拉杆 112
十四、混凝土板的补强 114
14—1 钢筋网和边缘补强钢筋 114
14—2 钢筋网钢筋用量的确定 115
14—3 补强效果 117
14—4 与桥台连接部的补强 119
14—5 桥头搭板的设计 124
14—6 有构造物时的加固 129
14—7 交叉口 137
14—8 混凝土板宽度有变化时 139
14—9 曲线半径小的时侯 141
14—10 隧道内的混凝土路面设计 141
14—11 路肩及路缘带的路面设计 143
14—12 人行道、自行车道的路面设计 144
14—13 排水工程的设计 145
十五、结构设计及其耐用性 145
15—1 矢板绕行公路试验路面 145
15—2 施工概况 148
15—3 观测结果 153
15—4 开挖调查 158
15—5 抗疲劳值 169
十六、采用概率论的结构设计 177
16—1 概况 177
16—2 结构设计式的简易式 177
16—3 轮荷载弯曲应力的频率分布 184
16—4 简化式 187
16—5 计算例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