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废禅建制:夏朝崛起与中兴 1
废除禅让,推行世袭 3
编制军队,制定刑罚 4
勤于政事,体恤民情 5
武功治世,促进繁荣 6
二、内外兼治:商朝崛起与中兴 7
区划统治,内服外服 9
王位改革,稳定政局 9
协同劳作,发展生产 10
迁都袭位,殷商繁荣 12
三、以蕃屏周:西周崛起与中兴 15
东征平乱,解除威胁 17
营建东都,安置遗民 17
屏藩周室,加强统治 18
制定宗法,维护王权 19
健全官制,以稳政权 20
施行德治,缓和矛盾 22
四、集权中央:秦朝崛起与中兴 25
创建新制,巩固皇权 27
厚今薄古,焚书坑儒 29
经略边疆,共同繁荣 31
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33
五、儒术安邦:西汉崛起与中兴 37
改革体制,巩固皇权 39
轻赋薄役,重农抑商 41
大开仕途,招揽贤才 44
削藩割疾,打击豪强 4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6
北伐匈奴,巩固边疆 48
拓土辟疆,广开三边 53
外交远征,沟通西域 55
盛世修典,史传千古 60
六、以柔治国:东汉崛起与中兴 65
扫平群雄,一统天下 67
革新政体,总揽权纲 70
怀柔治世,稳定政权 71
招才募能,礼贤下士 72
友好匈奴,稳定边疆 74
七、与民生息:西晋崛起与中兴 83
击灭东吴,三国归晋 85
宽以待人,兼听谏言 88
休养生息,以解民困 89
弘扬文化,保护贤能 91
八、韬光养晦:东晋崛起与中兴 95
推行仁政,弥补裂痕 97
内修政务,蓄意发展 99
北定中原,意求统一 100
削弱王氏,巩固专制 102
九、革故鼎新:北魏崛起与中兴 105
颁行俸禄,惩治贪污 107
推行均田,建立三长 107
南迁都城,推行汉化 109
择能任贤,虚怀纳谏 112
十、励精图治:隋朝崛起与中兴 115
南伐北和,维护统一 117
改革官制,整顿户籍 120
创立科举,刑律兵制 121
均田租赋,筑仓积谷 123
统一货币,平衡度量 124
赏罚严明,节俭治国 125
严以治官,宽以待民 127
开凿运河,沟通南北 129
十一、偃武修文:唐朝崛起与中兴 131
创立新制,加强集权 133
任人唯贤,从谏如流 134
戒奢崇简,轻徭薄赋 137
重视刑赏,以身作则 139
崇尚儒学,兴办学校 141
统一边疆,实现团结 141
十二、因俗而治:辽朝崛起与中兴 163
灭唐亡晋,二度登基 164
调整官制,加强治理 169
重用汉官,仿汉治国 171
稳定边疆,澶渊和议 172
十三、戢兵睦邻:南唐崛起与中兴 175
广招贤人,振兴文教 177
节俭惜用,拒受尊号 178
颁布法典,除暴安民 179
重文轻武,整肃吏治 179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181
戢兵睦邻,稳定国家 182
十四、除弊兴利:后周崛起与中兴 185
崇俭戒奢,整顿吏治 187
减租轻赋,宽宥刑罚 188
招抚流民,组织生产 189
重视城建,兴筑开封 189
减少寺院,毁像铸钱 190
治理水患,兴修水利 191
十五、外和内安:西夏崛起与中兴 193
审时度势,与金通好 195
推行文治,提倡汉化 195
注重法制,推行直言 196
完善政体,力禁贪奢 196
发展经济,鼓励垦荒 197
十六、抚内攘外:金朝崛起与中兴 199
拨乱反正,稳定政局 201
镇压起义,维护统治 202
仁政王道,与民生息 203
唯贤是举,不避亲疏 205
整顿吏治,调整关系 206
睦邻友善,稳固边境 208
金宋议和,加强交流 209
戍边筑壕,抵御外侵 212
十七、强干弱枝:宋朝崛起与中兴 225
杯酒释权,治军有术 227
责之既严,待之亦优 229
削弱相权,官不久任 230
减轻徭役,奖励农耕 232
重振儒学,文化统治 233
科举取士,保任纳才 234
保境息民,减缓矛盾 235
扫除割据,推进统一 235
十八、弃牧从耕:元朝崛起与中兴 245
南下灭宋,结束分裂 247
平定叛乱,保疆固权 249
仿效汉法,改元建制 250
削藩夺权,强化统治 252
驭臣有术,器重汉将 254
广开言路,善于纳言 255
开疆拓土,经略西藏 255
弃牧从耕,劝课农桑 257
十九、威德并施:明朝崛起与中兴 265
消除藩权,迁都北京 267
友好邦交,遣使西洋 268
威德并施,加强团结 270
御驾亲征,保疆安民 272
休养生息,恢复生产 275
确立内阁,巩固发展 276
二十、文治武功:清朝崛起与中兴 283
运筹帷幄,力削三藩 285
知人善任,收复台湾 285
抗击沙俄,签订条约 287
废除圈地,鼓励垦荒 289
崇儒纂书,重视科学 290
整治水患,灌溉粮田 291
用兵边疆,平息叛乱 293
打击腐败,惩治贪污 296
主要参考书目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