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1938—1950) 1
我的父亲 1
我的母亲 5
童年往事 9
启蒙老师蒋玉书 15
附录: 18
秦氏族谱(序·字派) 18
祭父母文 23
我的故乡涪陵 24
中学时代(1951—1956) 29
中学时代(上) 29
中学时代(下) 33
大学时代(1956—1961) 39
北大五年(上) 39
北大五年(下) 46
燕园杂忆 53
附录: 57
怎样学习古典文学&游国恩 57
怎样使用工具书&杨伯峻 58
多彩的生活(上) 61
多彩的生活(下) 65
北大导师风采 68
北大中文系百年略记 68
校长马寅初 69
系主任杨晦 72
游国恩、吴组缃、林庚、王瑶、杨伯峻、吴小如 74
北大同学杂忆 81
十斋同学印象 81
赵大姐、庆瑞兄 84
怀李泉 89
附录: 94
在北大中文系听讲座 94
步入社会(1961—1966) 98
戏曲研究室两年 98
在剧目工作室的日子 101
参加“四清” 107
恋爱纪事(上) 112
恋爱纪事(下) 115
“文革”十年(1966—1975) 120
参加省文化局党委大批判组 120
办《文艺革命》杂志 124
省文艺调演工作纪事 127
陪马老上凉山看《奴隶颂》 131
审查《一双绣花鞋》《大浪淘沙》 135
参加全国文艺调演 137
怀明朗二三事 141
出版社八年(1975—1983) 144
出版工作点滴记事 144
难得良朋共肝胆 150
附录: 156
有关《周总理诗十七首》的影响 156
出版家李致印象 160
陪王朝闻游三苏祠、乌尤寺 168
多产国学大师王利器 171
壮游泰山纪念 175
向刘晓庆组稿 178
炎炎夏日访夏公 185
怀朱彤 190
文学所十五年(1983—1998) 194
工作概述 194
早期:数箭齐发 199
中期:重点突破(上) 205
重点突破(下) 211
后期:马识途研究 220
附录: 227
识途老马壮心不已 227
著名革命作家马识途的生平与创作 236
发挥余热(1999—2013) 247
参与编撰《郭沫若年谱长编》 247
《敝帚集与游学家书》出版 251
《郭沫若新论》 257
缅怀与回忆 262
忆陈涌 262
忆黄源 270
王瑶先生二三事 275
缅怀吴奔星先生 284
忆神话学家袁珂 289
请张守义先生画《郭沫若学刊》封面 291
忆韬奋奖获得者沈世鸣 294
无尽怀念,绵绵哀思——记自德学长二三事 297
杜道生校友记 306
给缪柳西同学的信——读贾老将军诗词选后 313
李谊著《蜗庐存稿》序言 315
东北纪行 318
评论一束 327
展现文化巨人的智慧光华——评秦川新著《郭沫若评传》&冯宪光 327
再塑现代文化伟人的肖像——读秦川的近著《郭沫若评传》&黄侯兴 329
新的综合新的突破——读《郭沫若评传》&刘川鄂 333
历史人物的魅力永在——读秦川的《郭沫若评传》&蔡震 336
《文化巨人郭沫若》读后&邹韶军 339
“新论”之“新”——评《郭沫若新论》&魏红姗 343
《敝帚集与游学家书》研究札记&邓经武 349
主要著作目录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