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神话 3
第一章 盘古新议 3
第一节 盘古神话透露的文化信息 3
第二节 盘古神话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1
第三节 盘古神话研究的现代性 17
第二章 盘古地图 23
第一节 盘古的地图分布 23
第二节 盘古的文化比较 27
第三节 盘古的地图价值 32
第三章 司岗里神话母体的内涵及其价值 38
第一节 佤族起源的传说 38
第二节 司岗里是一神话母体,也是孕育佤族文化历史的综合体 40
第三节 司岗里神话的价值 44
第四章 伏羲新考 55
第一节 伏羲的含义 55
第二节 伏羲的所在地 60
第三节 伏羲与女娲 63
国风民俗 75
第一章 生产 75
第一节 狩猎 75
第二节 农业 77
第三节 丝织 80
第四节 染色 81
第五节 制酒 83
第二章 交通 86
第一节 舟 86
第二节 车、马 89
第三节 道路 95
第三章 居住 98
第一节 居住形式 98
第二节 基本结构 99
第三节 建房仪式 103
第四章 饮食 106
第一节 饮食演变 106
第二节 粮食 109
第三节 蔬菜 112
第四节 肉类 114
第五节 果品与其他 117
第六节 饮食用具 119
第五章 服饰 123
第一节 冠、履 123
第二节 衣裳 126
第三节 佩戴 131
第六章 审美 136
第一节 节奏 136
第二节 劳动 139
第三节 生活 144
第七章 歌舞 151
第一节 歌 151
第二节 舞 154
第三节 乐器 158
第八章 崇拜 163
第一节 动物崇拜 163
第二节 灵魂崇拜 166
第三节 天地崇拜 170
第四节 图腾崇拜 174
第九章 祭祀 180
第一节 祭祀原因 180
第二节 祭雨 182
第三节 祭祖 185
第四节 祭祀形式 188
第十章 婚姻 192
第一节 早期婚姻形态 192
第二节 早期婚俗 197
第三节 早期婚姻仪式 200
第四节 道德标准的改变 204
第五节 特殊婚姻 205
第十一章 生育 210
第一节 生育迷信 210
第二节 生育习俗 212
第三节 生育价值 215
先秦诸子 221
第一章 孔子的民间文学观 221
第一节 关于删诗 221
第二节 关于郑声 223
第三节 关于民歌的美学评价 224
第四节 矛盾的民间文艺思想 226
第二章 孟子对民间文艺的运用和认识 230
第一节 对民间文艺的运用 230
第二节 对民间文艺的认识 233
第三章 《列子》中的神话寓言 239
第一节 《列子》的价值 239
第二节 《列子》中的神话 239
第三节 《列子》中的寓言 243
第四章 墨子的民间文艺思想 246
第一节 墨子对民间音乐的看法 246
第二节 墨子对散文体民间创作的认识 248
第五章 荀子的民间文艺观 255
第一节 荀子论民间文艺的产生 255
第二节 对民间文艺的评价 257
第三节 运用民间艺术形式创作 258
第四节 重视民间文艺的教育作用 259
中古习俗 263
第一章 齐梁时期独特的江南民俗文化 263
第一节 一般的民俗 263
第二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265
第三节 南北风俗比较 269
第四节 齐梁民俗独特性产生的原因 276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鬼文化的繁荣及其原因 280
第一节 魏晋六朝鬼文化的作者 280
第二节 魏晋六朝鬼文化的主要内容 282
第三节 魏晋六朝鬼文化的特点 287
第四节 魏晋六朝鬼文化的思想意义 299
第五节 鬼文化大量被记述的原因 304
第三章 西夏民俗的特质与发展 313
第一节 西夏社会的原本风俗 313
第二节 走向文明的西夏民俗 322
第三节 从愚昧转向文明的原因 329
第四章 李清照与民间文学 336
第一节 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336
第二节 融神话为一体 337
第三节 融故事于一体 340
第四节 融俚语俗词于一体 343
第五章 李清照诗词中的宋代民俗文化 346
第一节 节日 346
第二节 饮食 349
第三节 头饰 349
第四节 服饰 351
元明清文化 355
第一章 元明时代浙江民俗 355
第一节 元代浙江民俗的基本面貌 355
第二节 明代浙江民俗及其变异 369
第三节 明代浙江民俗的其他形态 380
第四节 浙江民俗的特色及与其他区域的差异 386
第二章 《山歌》中的性意识 395
第一节 性意识的表现形式 395
第二节 性意识的心理因素 401
第三节 性意识的社会基础 405
第三章 香囊及其文化 407
第一节 香囊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 407
第二节 香囊是社会的文化需求 411
第三节 香囊的制作 416
第四节 香囊内的香料 417
第五节 香囊是香薰文化的延伸 424
参考文献 429
索引 432
后记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