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违法犯罪 1
第二节 青少年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4
第三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什么 6
第四节 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则和方法 8
第二章 青少年违法犯罪产生的客观原因 13
第一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因果关系 13
第二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产生的历史根源 17
第三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产生的客观因素 23
第四节 社会性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和作用 30
第三章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观因素 40
第一节 人为什么会违法犯罪 40
第二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人的信念和世界观 41
第三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观因素 42
第四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与防治 49
第四章 青少年犯罪的个体因素 56
第一节 青少年的生理条件 56
第二节 青少年的心理因素 58
第三节 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与特殊性 61
第四节 青少年犯罪个体因素 62
第五章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个性心理结构 69
第一节 需要结构 69
第二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体动机 78
第三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体能力特征 85
第六章 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演变过程 90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人在犯罪前后的心理 90
第二节 社会变革带来的犯罪诱因 96
第三节 一个典型案例剖析 101
第七章 几种特殊类型的青少年犯罪 108
第一节 青少年初犯心理 108
第二节 青少年累犯、惯犯心理及其预防控制 115
第三节 青少年侵财型犯罪 119
第四节 女青少年犯罪 134
第五节 青少年网络犯罪 146
第八章 青少年性犯罪心理及其对策 151
第一节 青少年性犯罪心理成因 151
第二节 青少年性犯罪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 159
第三节 防范对策 162
第九章 青少年暴力犯罪及其对策 168
第一节 暴力犯罪的一般概念 168
第二节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特点 169
第三节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行为特征 172
第四节 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形成 175
第五节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防治 180
第十章 青少年犯罪挽救的针对性原则 183
第一节 针对个别性 183
第二节 针对反复性 187
第三节 针对阶段性 188
第十一章 青少年犯罪挽救的相对性原则 194
第一节 相对性原则与政策法律的统一 195
第二节 相对性原则与实事求是的平衡 196
第三节 相对性原则与因人制宜的结合 197
第四节 相对性原则与人格尊严的协调 200
第十二章 青少年犯罪的预测和预防 203
第一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预测 203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208
第十三章 青少年守法心理结构 222
第一节 青少年守法心理结构的概念及其分析 222
第二节 青少年守法心理结构与法制宣传教育 223
第三节 青少年守法心理结构的定量评估 224
第十四章 犯罪青少年在检察监督中的心理转化过程 231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概况及其犯罪心理特征 231
第二节 犯罪青少年在检察监督中的心理反应及其转化 236
第三节 检察专业化队伍倾力教育挽救 238
后记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