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
1.1.1 研究背景 2
1.1.2 问题的提出 6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7
1.2.1 对组织合作创新的研究 7
1.2.2 对战略联盟的研究 25
1.2.3 对专利实施的研究 32
1.2.4 简要评价 35
1.3 研究意义 37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37
1.4.1 研究目标 37
1.4.2 研究内容 38
1.5 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点 40
1.5.1 研究方法 40
1.5.2 研究思路 41
1.5.3 本书的创新点 42
第2章 组织合作创新视角下的专利实施机理 44
2.1 组织合作创新的复杂性分析 46
2.1.1 组织合作创新的内涵 46
2.1.2 组织合作创新的复杂性特征 48
2.2 专利实施与组织合作创新的关系 49
2.2.1 专利实施的界定 49
2.2.2 专利实施活动的属性 51
2.2.3 组织合作创新对专利实施活动的驱动作用 53
2.3 组织合作专利实施的复杂适应系统机理 55
2.3.1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概述 56
2.3.2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专利实施机理 57
2.3.3 战略联盟:组织合作专利实施的战略选择 60
2.4 本章小结 62
第3章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基本架构 64
3.1 研究专利实施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64
3.2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的概念 66
3.3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的特点 68
3.3.1 联盟成员多元化 68
3.3.2 关系结构复杂化 68
3.3.3 运作方式协同化 70
3.4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框架 70
3.5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类型 71
3.5.1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类型的划分标准 72
3.5.2 两维度下专利实施战略联盟的类型划分 74
3.5.3 市场导向下专利实施战略联盟的首要类型 77
3.6 本章小结 86
第4章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88
4.1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构建的影响因素来源 88
4.1.1 专利实施基本过程 89
4.1.2 合作组织特征 90
4.1.3 合作组织间关系 92
4.1.4 组织外部环境 94
4.2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构建的影响因素识别 96
4.2.1 知识因素 96
4.2.2 技术因素 97
4.2.3 价值因素 98
4.3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构建的影响因素模型 99
4.3.1 知识—技术—价值三因素之间的关系 99
4.3.2 知识—技术—价值三因素与联盟构建的关系 103
4.3.3 价值因素对知识—技术与联盟构建关系的中介作用 107
4.4 本章小结 111
第5章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构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112
5.1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112
5.1.1 实证研究方法的选用 113
5.1.2 实证研究设计 116
5.2 问卷变量的信度分析 128
5.3 样本的效度分析 130
5.4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检验与评价 134
5.4.1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135
5.4.2 模型的检验 138
5.4.3 中介变量的检验 143
5.5 实证研究结论 146
5.6 本章小结 147
第6章 专利实施协同机制: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与案例 148
6.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协同专利实施 148
6.2 新兴产业中的专利实施协同机制 151
6.2.1 目标协同机制 151
6.2.2 资源协同机制 153
6.2.3 激励协同机制 155
6.3 O-R-M协同机制架构 157
6.4 专利实施协同机制的案例分析 158
6.4.1 案例研究方法说明 158
6.4.2 调研过程阐述 161
6.4.3 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 164
6.4.4 基于案例分析的理论拓展 184
6.4.5 案例研究总结与启示 187
6.5 本章小结 187
第7章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创新绩效评价 189
7.1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的含义、流程和方法 189
7.1.1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的含义 189
7.1.2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的流程 190
7.1.3 评价方法:灰色聚类评估 191
7.2 影响专利实施战略联盟绩效的主要因素 195
7.2.1 联盟组织的合作水平 195
7.2.2 联盟组织的协同性 197
7.2.3 核心组织的创新能力 198
7.3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体系 200
7.4 对专利实施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 201
7.4.1 确定灰类、取值范围及白化权函数 201
7.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204
7.4.3 专利实施战略联盟创新绩效综合聚类系数 205
7.4.4 评价结果 206
7.5 本章小结 206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208
8.1 本书的主要结论与贡献 208
8.2 本书创新之处 210
8.3 研究不足及展望 211
附录 调查问卷 213
参考文献 219
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