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作为一部作品的《荀子》 1
二、回到“本末一体” 8
1.“本末一体”与“体用相即” 8
2.本质主义:现象与本质(本体) 14
3.“内”与“外” 23
三、《荀子》的基本结构以及开端的意义 27
1.《荀子》的基本结构,以《论语》为指引 27
2.为什么要以“学”为开端,或以“学”为开端的意义 33
(1)《论语》中的“学” 34
(2)《孟子》中的“学” 40
(3)《老子》、《庄子》对儒家之“学”的批评 47
本论 57
第一部分 学 57
第一章 学之为学的基本结构:以《劝学》为中心 58
第一节 劝学 58
一、命令与邀请:《劝学》开篇与《学而》开篇的差异 58
二、学与思:对《孟子》的批评 64
三、假,类,积 72
第二节 修身,为己之学 80
一、学之数与学之义 80
二、得其为人 84
第三节 学之为学的基本结构 89
一、结构与要素 91
二、目标与阶梯 102
第二章 《荀子》之学的出场:以《非十二子》、《儒效》为中心 111
第一节 君子治治 112
一、情性之治与乱 114
二、国家之权称与法 120
三、君子之辩说 127
第二节 知通统类 130
一、非思孟:统与类 130
二、天下之大事:舜、禹之制与仲尼、子弓之义 138
三、君子儒 145
第三节 大儒之效 149
一、大儒之效 150
二、德与位,亦即学与政的关系问题 171
第二部分 政 187
第三章 王者之政:以《王制》为中心 188
第一节 为政以德 189
一、导之以德 189
二、齐之以礼 197
三、内(政)与外(交 209
第二节 处之有制 218
一、王者其人 219
二、明分使群:尊君与养民 223
三、职官之序位 236
第三节 王霸之辨:从《论语》到《荀子》 244
一、具具而王 244
二、具具而霸 249
第四章 礼义之统:以《礼论》为中心 260
第一节 礼之本:生之直接性与治之反身性 262
一、礼之起:圣话叙事 262
二、礼者,养也,别也,治也 275
三、礼有三本:天地、先祖、君师 286
第二节 礼之理:反本成末 292
一、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 293
二、情与文俱尽,或曰称情而立文 297
三、推恩而不理,不成仁 306
第三节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 316
一、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 317
二、三年之丧 328
第三部分 道 343
第五章 天人相分:以《天论》为中心 348
第一节 明于天人之分 349
一、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349
二、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 357
第二节 人能参乎天与地 364
一、治与乱,非天也 365
二、错人而思天,失万物之情也 378
第六章 性心有别:以《性恶》、《解蔽》为中心 393
第一节 人之性恶:对《孟子》的批评 398
一、性、伪之分 400
二、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 417
三、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 432
第二节 心可以知道 444
一、心有蔽,知道(学)以解蔽也 446
二、心何以知道:虚壹而静 460
三、学也者,固学止之也 488
结论 503
附录《荀子》思想研究历史概述 516
一、经学视野中的荀子思想研究 518
1.汉唐时期 518
2.宋明时期尊孟抑荀 521
3.清时的尊荀与排荀 523
二、现代学科体制下的荀子思想研究 527
1.1949年以前汉语世界的荀子思想研究 529
(1)从传统的经学模式向现代研究模式的过渡 529
(2)中国哲学史创立以后的荀子思想研究 530
(3)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荀子思想研究 532
2.1949年后大陆的荀子思想研究 533
3.1949年后台湾地区的荀子思想研究 536
4.20世纪日语世界的荀子思想研究 538
5.英语世界的荀子思想研究 542
参考文献 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