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第一个系列 长通讯与短通讯 3
有这样一位经济学家 3
咬定青山不放松——孙冶方在他最后的日子里 14
采写《有这样一位经济学家》的前前后后 25
马寅初老先生访问记 32
马寅初与《光明日报》的恩恩怨怨 36
李谷一与乡恋 50
《李谷一与(乡恋)》是怎么回事? 60
新凤霞写书 72
难以忘却的纪念——怀念新凤霞同志 76
保卫塔河的日日夜夜 81
“5.7森林大火”:永远燃烧的记忆 93
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记洛阳拖拉机厂东关分厂厂长兼总工程师杨振北 103
他没有能够登上答辩讲台——记虫媒病毒学家王逸民 110
他过早地牺牲在野生动物生态探索的途中 116
在巨大的生物宝库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访问记 121
“我爱大森林!”——记新中国培养出来的鸟类学家赵正阶 127
余恩裕与赤眼蜂 132
“包”字打通行车路——记长春市公共汽车的管理改革 136
“新时期演讲事业的开拓者”——记创办《演讲与口才》杂志的主编邵守义 143
“猴王”之路——记六小龄童 148
幽默的天性——访猪八戒的饰演者马德华 150
三女性 152
走一处,绿一片——访一个绿化造林的模范区长李连清 159
有这样一位校长 162
挂在树枝上的答卷 164
深山沟里“孩子王” 166
追求真理的渴望——北京大学杨晦教授谈他在五四运动行列中 168
终身做一好公仆——记八十二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陈翰笙 174
难忘高尚的学者风范——忆薛暮桥同志二三事 179
怀念刘白羽 183
春蚕,吐不尽丝的春蚕——怀念林巧稚大夫 185
第二个系列 长消息与短消息 193
“五四”老人座谈五四运动 193
吉林师院提出了“铸造师魂、陶冶师德、培训师能”的办学方针 197
学习优秀共产党员杨振北先进事迹 199
要求入党的战士,在火海中做出的答案 201
涿州市形成党校教育体系 203
军医李荫山自觉为党添光彩 205
洁白的奉献——记抚松县人民医院医生张振华 207
抚松县注意防病改水 深山区里人寿年丰 209
火海中的漠河县医院 211
“人参夫妻”研制出优质人参,获得多项金奖 212
科技春风吹绿南马乡 214
红岭——绿岭——宝岭 216
一个十四年坚持集体所有制的科研单位——记大同市南郊蔬菜研究所 218
“桂林三宝”仍是宝 220
失传数百年 名酒获再生 222
“几度风雨 濒于失传”的锯琴重登乐坛 224
八百年名园换新颜——记北京北海公园纪念建园八百周年 225
越剧发源地嵊县筹建越剧博物馆,将成为越剧研究中心 227
迪纳摩之火点燃了——第14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侧记 229
谢谢你,萨格勒布——记第14届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 231
第三个系列 长言论与短言论 235
大白菜的前途 235
看了英女王的宴请菜单以后 237
李政道博士赴宴 238
富何必阔? 240
大款≠高消费 242
后天下之乐而乐,难! 244
书!书!书! 246
还得看书 248
影视的误导 250
广告牌的语言艺术 252
京剧如唐诗 254
谈“做”与“作” 256
无为保姆真有为 258
服务至上 260
“一个食堂两个灶”办法好 261
从大白菜看今日菜篮子 262
物价也要两手抓 264
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267
愿新年的钟声,给你带来一个新的黎明 269
第四个系列 名人访谈和九州览胜 273
加强理论准备工作,使“改革”理直气壮地阔步前进——访童大林 273
从企业本位论到职工主体论——访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蒋一苇 277
经济学界当务之急,是具体问题的研究——访著名经济学家苏星 282
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谈金融体制改革问题 286
越剧也要改革和创新——访全国人大常委袁雪芬女士 290
“我爱你,中国”——访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 293
训诂专家在《楚辞》中天马行空——访杭州大学郭在贻教授 296
蒙古族第一部完整舞剧《达纳巴拉》——访编导呼和格日勒 299
他的镜头闪光在中国土地上——访日本著名摄影家久保田博二 302
昆明石林 304
北戴河记游 307
儋州东坡书院 310
海口五公祠 313
沔阳道上草离离 315
牡丹和牡丹花城 318
港岛之绿 320
城北旧事 322
留香馆记事 325
第五个系列 专栏小品 329
火树银花谁家栽种? 329
他们仍在我们中间 330
是谁吹响金唢呐? 332
节日的路 334
鸽子带来的信息 335
盛况空前的国庆 希望满怀 336
从马克思关于脑力劳动者一段论述所想到的 339
打破小生产者的狭隘观念 342
当稻子灌浆的时候 344
谈改行 346
闲话东郭与南郭 348
勿使“秋月春风等闲度” 351
人尽其才和出以公心 353
说说“三抢” 355
要鼓励跑在前面的人 357
自己和异己 359
春风吹万里 方得花满园 361
改革必须走正路——海南纪行之一 363
改革使兴隆农场兴隆了——海南纪行之二 365
山城佳气多——海南纪行之三 367
不是夏威夷 胜似夏威夷——海南纪行之四 369
“热带作物科学城”——海南纪行之五 371
风吹草低见牛羊——海南纪行之六 373
昔日喷射岩浆的地方——长白山夜话之一 376
天池和它的传说——长白山夜话之二 378
“野猪倌”及其他——长白山夜话之三 380
雨燕,春节来访的客人——长白山夜话之四 382
椴树蜜与黑熊——长白山夜话之五 384
人参的故乡——长白山夜话之六 386
他、她和篱笆 388
老骥甘伏枥 391
退休不退志 394
自信、自学、自强 396
别了,核桃树! 399
在一个小四合院里 402
永远是一片童心的冰心 404
五万婴儿和林巧稚 406
性格明朗照人的茅盾 408
蒙受千古奇冤的吴晗 410
一生直言的马寅初 412
百岁经济学家陈翰笙 414
老人与哲学 416
执教生涯五十六年 419
我与《新民晚报》的结识 421
第六个系列 新闻记者与新闻写作 425
忆本报几位记者的个人新闻作品研讨会 425
不断探讨 不断前进——记叶辉新闻作品研讨会 430
一位走自己路的记者——记庄电一作品研讨会 434
对《记者的感悟》的感悟 437
忆西洛先生 439
忆杨西光同志是如何狠抓评论工作的 442
《郑板桥家书》析——谈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448
从《醉翁亭记》说起——谈谈文章的开头 453
《法言》为何能行?——谈语言是文章的翅膀 456
读《荀子·正名篇》的引得——谈新闻写作中如何正确运用数字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