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经济融合生长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廉水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10237942
  • 页数:61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总论 4

第一章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时代背景 4

第一节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历史背景 5

一、科学技术综合化 5

二、经济发展集约化 9

三、高校办学社会化 12

四、科技经济一体化 16

第二节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现实根据 18

一、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内在联系的现实反映 18

二、社会生产力加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22

三、劳动力供需紧密结合的必由之路 23

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4

第三节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发展态势 25

一、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组织作用将日益突出 25

二、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组织将迅猛发展 26

三、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组织将多层次并存且纵横推进 26

第二章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系统界定 28

第一节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系统概念 28

一、系统的概念 28

二、系统的类型 29

三、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系统 30

第二节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多重目的 30

一、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中的企业目的 31

二、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中的高校目的 32

三、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中的科研机构目的 36

四、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中的社会整体目的 38

第三节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层次结构 41

一、单体结合层次 41

二、群体结合层次 42

三、区域结合层次 43

第四节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运行机制 43

一、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运行原则 44

二、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运行纽带 47

三、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运行动力 49

第三章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理论基础 55

第一节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环境理论 55

一、科学规定性原理 55

二、社会依存性原理 57

三、生态协同性原理 59

第二节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经济理论 61

一、生产函数原理 61

二、效益测测算原理 65

三、选择评价原理 66

第三节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的自律理论 71

一、阶段性原理 71

二、结构性原理 74

三、依托性原理 76

第二篇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先导:高技术产业 79

第四章 高技术产业概述 79

第一节 高技术 79

一、高技术概念 79

二、高技术特征 80

三、世界性高技术竞争 82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 85

一、高技术产业概念 85

二、高技术产业特征 86

三、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回顾 89

第三节 高技术产业区 91

一、高技术产业区概念 92

二、高技术产业区特征 92

三、高技术产业区作用 95

第五章 国外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 99

第一节 美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 99

一、大力加强基础研究 100

二、修订完善法规条例 101

三、促进官、产、学合作 101

四、充分发挥小企业的重要作用 101

五、对本国高技术产业采取保护政策 102

第二节 日本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 102

一、建立联席会议加强对科技工作领导 103

二、组织研究项目引导高技术产业发展 103

三、提供研究开发补助金吸引产业界投资 103

四、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区 104

第三节 前苏联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 104

一、采用计划体系确保高技术产业发展 105

二、组织跨部门科技综合体 105

三、实行新的招标拨款制度 105

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106

第四节 亚洲“四小龙”发展高技术产业经验分析 106

一、以“出口导向”战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106

二、靠引进技术加速高技术产业发展 107

三、用吸引投资支撑高技术产业发展 108

四、建科技园区培植高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109

五、抓人才培养夯实高技术产业发展根基 110

六、扩大对外投资推动高技术产业深度发展 110

第六章 国外高技术产业区建设的经验分析 112

第一节 高技术产业区建设的世界性热潮 113

一、高技术产业区的诞生 113

二、高技术产业区的扩散 116

三、国外高技术产业区的几种模式 119

第二节 国外成功的高技术产业区经验分析 123

一、高技术产业区的样板——硅谷 123

二、高技术产业区的后起之秀——艾思顿科学园 125

三、高技术产业区建设的大胆设想——技术城计划 127

四、高技术产业区的管理高手——台湾新竹科学园 129

第三节 国外发展高技术产业区的政策措施 130

一、健全领导体制,明确开发政策 130

二、重视科技预测,制订长远规划 131

三、发展研究组织,促进产学结合 132

四、完善科技立法,制订各种法规 133

五、增加科研经费,鼓励风险投资 133

六、加速人才培养,重视继续教育 134

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科技 136

八、强化软科学研究,提高决策水平 136

第七章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构想 138

第一节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138

一、奠定了门类齐全的高技术产业基础 138

二、涌现了一批效益好的高技术企业 139

三、组建了众多实力雄厚的高技术企业集团 139

四、建立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139

五、培养了精干的高技术产业建设队伍 140

六、必须加速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 140

第二节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模式类型 141

一、线性发展模式 141

二、团状裂变模式 142

三、联合发展模式 143

第三节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144

一、资金短缺 144

二、体制脱节 145

三、人才缺乏 145

四、力量分散 146

五、社会支撑结构脆弱 147

六、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147

第四节 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对策构想 147

一、承认现实差距,确立“追赶”战略 148

二、加强宏观指导,发挥政策威力 150

三、完善三大机制,强化发展后劲 153

四、利用多种形式,推进高技术产业 156

第八章 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建设展望 160

第一节 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区的必然性 161

一、我国必须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161

二、高技术产业区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 163

三、高技术产业区可以带动全国经济发展 164

第二节 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建设的三大模式 166

一、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66

二、深圳科技工业园 168

三、南京高技术产业区 170

四、国内高技术产业区模式评述 173

第三节 我国高技术产业区的建设困难 176

一、管理机构重叠 176

二、宏观协调缺乏 177

三、市场机制不完善 177

四、经济秩序混乱 178

五、传统观念束缚 179

六、优惠政策不实 180

七、创业风险较大 180

第四节 我国高技术产业区的发展对策 181

一、坚持改革开放,理顺经济秩序 181

二、加强宏观引导,合理发展布局 182

三、选好办区地点,明确主攻方向 183

四、全面系统设计,分步组织实施 184

五、立足滚动发展,精选开发项目 186

六、严格组织管理,做好服务工作 187

七、积极筹措资金,支特风险创业 188

八、完善政策措施,优化投资环境 190

九、提高领导水平,进行跟踪支持 193

第三篇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纽带:技术交易 197

第九章 技术市场 197

第一节 技术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198

一、技术市场发展的萌芽阶段 198

二、技术市场发展的加速阶段 200

三、技术市场发展的滞缓阶段 201

四、技术市场发展的提高阶段 202

第二节 技术市场运行属性分析 204

一、技术市场运行具有目的性 204

二、技术市场运行具有整体性 205

三、技术市场运行具有层次性 206

四、技术市场运行具有开放性 208

第三节 技术市场多角经营策略 211

一、技术市场的经营价格 211

二、技术市场的经营方式 220

三、技术市场的经管策略 221

第四节 技术市场的发展对策 224

一、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 224

二、技术市场发展的主要困难 225

三、发展技术市场的对策措施 226

第五节 技术市场的宏观管理 230

一、技术市场的行政管理 230

二、技术市场的经济管理 232

三、技术市场的法律管理 235

第十章 科技咨询产业 237

第一节 咨询业的发展历程 237

一、原始咨询 238

二、经验咨询 239

三、科学咨询 240

第二节 科技咨询产业的特点功能 241

一、科技咨询产业的概念 241

二、科技咨询产业的特点 243

三、科技咨询产业的功能 245

第三节 国外科技咨询产业的现状概览 248

一、英国的科技咨询业 248

二、美国的科技咨询业 250

三、日本的科技咨询业 253

四、其他国家的科技咨询业 255

第四节 科技咨询产业的经营业务 256

一、科技咨询产业的业务范围 257

二、科技咨询产业的工作程序 258

三、科技咨询产业的服务收费 259

第五节 科技咨询产业的发展机制 261

一、科技咨询产业的发展现状 262

二、科技咨询产业发展的障碍 263

三、发展科技咨询产业的对策建议 264

第十一章 科技经纪人 269

第一节 科技经纪人的特征与功能 269

一、科技经纪人是从事技术商品交易的特殊商人 270

二、科技经纪人的劳动是复杂的创造性劳动 274

三、科技经纪人具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功能 275

第二节 科技经纪人的操作技巧 278

一、科技经纪人的调查技巧 278

二、科技经纪人的推销技巧 281

三、科技经纪人的公关技巧 283

第三节 科技经纪人的素质与培养 285

一、科技经纪人的个体特征 285

二、科技经纪人的群体结构 287

三、科技经纪人的培养教育 288

第四篇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动力:技术创新 295

第十二章 技术创新的理论脉搏 295

第一节 技术创新概述 295

一、技术进步作用受到关注 295

二、马克思关于科技与生产关系的表述 296

三、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 296

第二节 关于技术创新的理论阐述 297

一、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 297

二、门斯的基础技术创新理论 300

三、费里曼的技术创新政策理论 302

四、丹因的技术创新寿命周期理论 303

五、卡曼和施瓦茨的技术创新市场理论 305

第三节 国内外技术创新动态 306

一、技术创新概念界定 306

二、国外技术创新动态 307

三、我国技术创新状况 308

第十三章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309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原则 309

一、整体利益优先原则 309

二、经济技术合理原则 311

三、扬长避短实效原则 312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内容 314

一、确立技术创新的地位与作用 314

二、确立技术创新的方向与内容 318

三、确立技术创新的方式、规模和费用 322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类型 324

一、科研推进型的技术创新 324

二、需求拉引型的技术创新 326

三、混合推动型的技术创新 327

第四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步骤 328

一、机会研究 328

二、评价论证 329

三、设计试制 331

四、试验投产 333

第十四章 技术创新的主要方法 335

第一节 畅谈会议法 335

一、畅谈会议法的基本原则 336

二、畅谈会议法的主持技巧 337

三、畅谈会议法的畅谈取向 340

第二节 价值工程法 343

一、对象选择 343

二、情报收集 344

三、功能分析 345

四、功能评价 347

五、方案的创造与评价 352

第三节 组合创造法 353

一、元件组合式 353

二、功能组合式 354

三、材料组合式 355

四、方法组合式 356

五、概念组合式 356

第四节 提问探索法 357

一、能否有其它用途 357

二、能否对现有产品作些改变 358

三、能否扩大或增加些什么 358

四、能否变小或减少些什么 359

五、能否有代用的东西 360

六、能否重新安排 360

七、能否互相颠倒 361

第十五章 技术创新的支撑环境 362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微观环境 362

一、技术创新小组 362

二、攻关性项目组 364

三、厂办科研机构 365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中观环境 366

一、行业技术开发中心 366

二、科研生产联合体 366

三、高技术产业区 368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 369

一、政治环境 369

二、经济环境 369

三、法制环境 377

四、文化环境 379

第五篇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组织:四大支点 383

第十六章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与高等院校 383

第一节 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 383

一、高校社会服务的性质 383

二、高校社会服务的界定 386

三、高校社会服务的功能 390

四、高校社会服务的途径 395

第二节 高等院校的工程研究中心 400

一、建立工程研究中心的必要性 401

二、高校创建工程研究中心的可能性 404

三、高校创建工程研究中心的对策设想 407

第三节 高等院校的产业化管理 409

一、高校产业化管理概念 410

二、高校产业化管理根据 411

三、高校产业化管理内容 414

四、高校产业化管理措施 417

五、高校产业化管理环境 418

第十七章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与科研机构 421

第一节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取向 422

一、技术经济协作 422

二、中间试验基地 424

三、科技先导型企业 427

第二节 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 431

一、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 432

二、探索科技与生产结合之路 434

三、坚持精神文明建设 435

第三节 科研机构的股份制 436

一、推行股份制的意义 437

二、科研机构实施股份制的做法 438

三、股份制科研机构的管理 439

第十八章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与企业集团 440

第一节 企业集团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优势 440

一、大范围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生长 442

二、提高科技经济融合生长效益 445

三、高层次推进科技经济融合生长 447

第二节 企业集团科技经济融合生长现状分析 450

一、企业集团科技经济融合生长投入情况分析 451

二、企业集团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产出情况分析 454

三、企业集团投入产出分析的影响要素 458

第三节 提高企业集团科技经济融合生长效益对策 459

一、确立科技兴团战略 459

二、增强权力与实力 460

三、设立风险投资资金 460

四、发展高技术产业 461

五、加强协调和管理 462

第十九章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与产学研联合体 463

第一节 产学研联合体的发展历程 463

一、产学研联合体的萌芽起步阶段 463

二、产学研联合体的加速发展阶段 464

三、产学研联合体的巩固提高阶段 465

第二节 产学研联合体发展的基本状况 466

一、产学研联合体的组织状况 466

二、产学研联合体的投入状况 470

三、产学研联合体的产出状况 472

第三节 产学研联合体的主要效益 474

一、带动了一批企业的发展 474

二、推动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477

三、发展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 478

四、涌现了一批充满生机活力的产学研联合体 479

第四节 产学研联合体的发展态势 480

一、多层次并存且紧密型逐步增多 480

二、在国民经济系统中位置日益突出 482

三、随改革开放深化而迅猛发展 484

四、纵向飞跃和横向扩张 484

五、展示科技经济融合生长运行机制 486

第五节 加快产学研联合体发展的对策建议 487

一、明确目标,引导更多联合体进入高技术产业发展行列 487

二、强化激励,落实优惠吸引各方组建联合体的积极性 488

三、完善机制,努力激发联合体的内在发展潜力 489

四、创造条件,逐步形成有利于联合体发展的社会环境 490

第六篇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前景:科技兴国 495

第二十章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与产业结构调整 495

第一节 产业结构概述 495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 496

二、产业结构的分类 496

三、产业的生命周期 499

第二节 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502

一、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 502

二、产业结构调整方式 505

三、产业结构调整动因 506

第三节 我国产业结构的动态优化 508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 508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 512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存在问题 516

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措施 516

第二十一章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与体制改革 519

第一节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与经济体制改革 519

一、科技经济融合生长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519

二、目前的经济体制仍制约着科技经济融合生长 522

三、科技经济融合生长有利于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23

第二节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与科技体制改革 524

一、科技经济融合生长推动了科技体制的改革 525

二、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了科技经济融合生长 527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将进一步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生长 529

第三节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与教育体制改革 531

一、科技经济融合生长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 532

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了科技经济融合生长 533

三、科技经济融合生长需要教育体制深入改革 534

第二十二章 科技经济融合生长与科技兴国 536

第一节 科技兴国的根据 536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536

二、科学技术推动着生产关系变革 541

三、科学技术最终影响着上层建筑 544

第二节 科技兴国的内涵 546

一、科技为先导推动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546

二、建立起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机制 548

三、科技兴国是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 549

第三节 科技兴国的条件 550

一、科技兴国的人才条件 550

二、科技兴国的资金条件 554

三、科技兴国的市场条件 559

四、科技兴国的组织条件 562

结束语 574

主要参考文献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