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论题缘起 1
一、康德与当代政治哲学 1
二、法哲学的位置 6
三、《法权学说》的地位 9
第二节 阐释传统 14
一、新康德主义:施塔姆勒与凯尔森 14
二、罗尔斯与康德式建构主义 35
第三节 解释框架与本书结构 42
一、解释框架:康德法哲学的三要素 42
二、本书结构 54
第一章 康德法哲学的思想史语境 57
第一节 理性主义传统: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 61
一、理论理性的首要性 61
二、理性与自由 64
第二节 意志论传统:霍布斯-普芬道夫-托马修斯 67
一、经验性的意志概念:意志与欲望 69
二、法与意志 71
第三节 康德法哲学的基本路向:理性主义和意志论之综合 74
一、意志与实践理性:对“意志的经验主义观念”的批判 74
二、法权与国家:国家的法律化 78
第二章 批判哲学的政治旨趣 83
第一节 四种哲学形式及其在政治上的对应物 86
第二节 怀疑论与无政府状态:“强制力”要素的缺失 91
第三节 独断论、专制与战争:“自由”要素的缺失 93
第四节 自然主义、意见与多数人暴政:“法”要素的缺失 96
第五节 共和主义与永久和平 100
一、走出无政府状态:国家权威要素 101
二、克服经验主义的多数人暴政:法治要素 103
三、克服理性主义的独断和专制:政治自由要素 104
四、批判哲学的最终归宿:永久和平 106
第三章 批判与形而上学:法权学说的体系位置 109
第一节 批判与体系 109
一、批判与学说 113
二、学院概念与世界概念:人类理性的立法及其目的观念 115
第二节 道德形而上学的观念 119
一、纯粹、形式与形而上学 123
二、自由批判与自由体系 126
三、康德的形式主义:一种辩护 128
四、法权学说与基本人类学事实 132
第三节 法权学说与道德形而上学 136
一、传统阐释 137
二、“独立命题” 140
三、人类学根基 144
四、法与道德:“外在自由”的观念 146
第四节 法权普遍原则与绝对命令 149
一、法权普遍原则的基本性质 153
二、法权普遍原则与绝对命令 160
第四章 “Recht”的概念 167
第一节 “Recht”一词的多重含义 167
一、自然法与正当:理性主义传统 172
二、权利与自由:意志论传统 176
三、“Recht”的两面性及其统一性:自由的法 179
第二节 “法”概念的界定:几个前提性概念的澄清 182
一、意志与任意:强制的必要性 183
二、外在行动与内在行动强制的可能性 189
第三节 法与自然 195
第四节 法与伦理 199
一、法律实证主义关于法与道德的区分 201
二、康德关于法与伦理的区分 206
第五节 自然法与实在法 210
第六节 私法与公法 214
一、“我的”和“你的”:私法的核心观念 215
二、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 219
第五章 法治状态理论 223
第一节 法治状态的概念 225
一、“法治状态”一词的多重表达 226
二、自然状态、社会状态与法治状态 229
第二节 法治状态的基本要素 243
一、三种正义与三种法则 244
二、法治状态的要素:自由、法与强制力 249
第三节 康德的社会契约论:一种检讨 251
结论 254
附录一 康德法哲学的两种阐释路向:起源与基础 258
附录二 《法权学说的形而上学基础》中的“Recht”之译名——兼与李秋零先生商榷 287
附录三 权威与自主性——康德论反抗权 310
参考文献 351
后记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