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2从新经济到创意城市 5
2.1 新经济和地理学的关系 5
2.1.1 后工业化时期新经济的崛起和转变 6
2.1.2 地理在新经济中是否起作用 6
2.1.3 地理和创意经济间的关系 7
2.2 创意产业 10
2.2.1 创意产业的定义 10
2.2.2 创意产业的属性 13
2.2.3 全球创意产业概述 16
2.3 创意产业区和创意产业集群 19
2.3.1 产业区和集群理论 19
2.3.2 创意集群 26
2.4 创意城市 31
2.4.1 城市空间的创意氛围 31
2.4.2 创意集群对城市复兴的影响 33
2.4.3 创意城市印象 34
3上海创意产业及其空间特征 37
3.1 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背景 37
3.1.1 中国沿海主要城市的功能转型 37
3.1.2 中国园区经济发展模式 39
3.1.3 中国的创意产业概况 40
3.2 上海的创意产业 45
3.2.1 上海作为世界城市再度崛起:历史、文化和世界主义 45
3.2.2 创意产业——上海经济的新引擎 49
3.2.3 上海创意群体和企业的迅速崛起 54
3.3 上海创意产业区 57
3.3.1 研究区概况 58
3.3.2 上海创意集群的界定 59
3.3.3 上海创意产业的空间特征 61
4上海创意产业集群的动力分析 69
4.1 经济集聚因子 69
4.1.1 上海创意企业的选址 70
4.1.2 经济集聚因子的重要作用 72
4.2 社会集聚因子 87
4.2.1 社会文化嵌入性 88
4.2.2 社会集聚因子的重要作用 90
4.3 社会经济因子的综合分析 99
4.3.1 经济因子和社会因子的对比分析 99
4.3.2 社会经济因子的相互依赖性 101
5上海创意集群的网络分析 105
5.1 上海创意集群的地方—区域—国际网络 105
5.1.1 劳动力市场 106
5.1.2 外部供给和中间投入 108
5.1.3 顾客关系 109
5.1.4 合作关系 111
5.1.5 上海创意经济的“地方—区域—国际”嵌入性 113
5.2 同济设计圈的社会网络 115
5.2.1 同济设计圈的起源和发展 117
5.2.2 同济设计圈的集群深度和集体学习 119
5.2.3 同济设计圈的社会网络与身份认同 123
6上海创意产业区的影响 132
6.1 内城复兴 132
6.1.1 上海内城景观的改造 133
6.1.2 工业遗址和古建筑的保护 136
6.2 城市功能转化和社会空间效应 139
6.3 创意上海的印象 142
6.3.1 新都市文化的多元化 142
6.3.2 地方品牌和创意城市形象 145
7上海创意产业区研究的启示与结论 153
7.1 启示、展望和不足 153
7.1.1 启示 153
7.1.2 展望 156
7.1.3 问题 157
7.2 结论 158
参考文献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