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之道 国医大师陆广莘论医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广莘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7196482
  • 页数:456 页
图书介绍:陆广莘论论医集主要围绕健康医学理论展开,视角独特,内容系统全面,发前人之未发,从中可以看出一代中医大师对中医学的思索,其学术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更从其对健康医学理论的论述对中医学的本质、中医学的未来发展有清晰的认识。本文集汇集陆老的全部论文,对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有一个全面、系统地整理与总结,对其学术思想传承、中医学的理论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学术思想评论 1

1.读章次公“从章太炎先生‘论中医与五行说’谈起”以后(1956) 2

2.论王履的医学思想及其对明清医学的影响(1962) 2

3.命门学说源流考(1963) 14

4.历多达妙,失多而悟其要(1973) 23

5.以人类为中心(1973) 24

6.医学功利观(1973) 26

7.医者意也,医者技也(1973) 27

8.药害问题(1973) 28

9.莫不为利,莫不为害(1973) 29

10.气增而久,夭之由也(1973) 31

11.如何正确对待中医和中医如何正确对待(1981) 32

12.振兴中医之道,贵在自知之明(1986) 39

13.关于“伤寒学与《伤寒论》学”的评阅意见(1990) 40

14.对刊授教材《温病学》的评阅意见(1990) 42

15.对刊授教材《中医各家学说》的评阅意见(1990) 43

16.中医主要历史概况及其基本概念(1996) 44

17.攀登中医学术思想高峰(1999) 49

18.章次公先生小传(2000) 60

19.对中医药传承问题的学习和思考(2013) 61

二、临证实践反思 68

20.中医对肾炎的认识及其治疗原则(1958) 69

21.四年来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初步总结与探讨(摘要)(1959) 74

22.黑锡丹治疗哮喘及发生轻度铅中毒的病例报告(摘要)(1959) 76

23.糖尿病综合治疗50例初步观察(摘要)(1962) 78

24.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辨病和辨证问题(1977) 83

25.治病必求本与辨症论治(摘要)(1985) 88

26.病名、证候与中医诊断学(1987) 90

27.中医临证研究和方法论问题(1987) 93

28.论中医学特色与治则学研究(1988) 100

29.当代中医的使命和临床思维方法(1988) 104

30.论辨证与辨病问题(1990) 115

31.大运动量训练及其疲劳恢复的中医学观点(1993) 121

32.刮痧排毒疗法蕴藏了哪些新的医学思想(1996) 124

33.癫痫的中医观点(1996) 126

34.全科医学与中医学(1999) 127

35.中医临证研究方法问题(1999) 131

36.中医药学与血管性痴呆(2000) 134

37.稳态调节与中医养生保健(2003) 136

38.药之害在医不在药(2003) 145

39.关于非典型肺炎的防治(2003) 147

40.用界面医学原理解读刮痧疗法(2005) 148

41.获得心安身健的幸福真经——中医学之道(2008) 149

三、中医研究问题 163

42.对“中国历代对于糖尿病的记载和贡献”一文的几点意见(1961) 164

43.论中医的诊疗思想(1979) 166

44.加强中医研究,发展中医学术(1985) 174

45.对中医学术及其发展战略的系统思考(1987) 178

46.中医学传统科研方法论(1988) 184

47.马属动物驴“脾气虚”证的实验研究(1988) 191

48.脾气虚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1989) 196

49.肝郁气滞血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鉴定会上的发言(1991) 201

50.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发扬中医学(1993) 202

51.提高主体选择吸收利用能力(1993) 203

52.积极的自我稳态的生态医学(1994) 204

53.医学的目的与对象问题(1995) 205

54.和而不同,超越包容——记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1995) 209

55.根本在于自立自强自主创新——《中医存亡论》代序(1996) 211

56.《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序(1997) 215

57.从中医学出发思考问题(1997) 216

58.重建中医主体价值体系(1998) 222

59.人的生存质量与中医学生生之道(2000) 226

60.21世纪中医学向何处去(2001) 230

61.坚定中医学的自我学科主体意识——铭记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大师的教诲:自信、自立、自强(2003) 234

62.杂议“中医百年”——在“2005亚太传统医药论坛暨《亚太传统医药》第一届第一次编委会会议”上的发言(2005) 236

63.中医现代化从哪里出发(2005) 237

64.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读书》杂志“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讨论会上的讲话(2005) 238

65.重铸中华医魂——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之道(2005) 240

四、思路方法探索 245

66.关于“辨证论治”的辩证法问题(1975) 246

67.现代科学发展趋势和中国医学发展模式(1981) 255

68.论中西医结合研究(1981) 266

69.中医学研究与中西医的结合(1983) 274

70.中医研究与研究中医(1985) 281

71.中医学的基础研究问题(1991) 285

72.中医理论向何处去(1994) 289

73.务本论道——中西医学的不同理解和追求(1997) 292

74.对中西医结合的中医学思考(1998) 296

75.中医学发展的“务本论道”(1999) 300

76.21世纪中医学术发展的展望(1999) 302

77.中西医结合的务本论道(2000) 305

78.西医疾病模型与中医学生生之道(2000) 313

79.中西医结合需要从医学模式上突破(2001) 315

80.人类健康生态医学实践目标模式(2004) 321

81.医学不能拜倒在科学脚下——《科技中国》对陆广莘的专访(2006) 322

82.医学的健康与健康的医学(2007) 327

83.医学整合的境界、胸怀和志气(2010) 332

84.医学为何,中医何为?(2011) 336

五、基础理论假说 343

85.气血津液在藏象和辨症中的地位(1979) 344

86.试论津液(1979) 347

87.阴阳自和稳态演化模型(1984) 350

88.中医学的理论模型及其临床思维方法(1985) 353

89.中医“证”的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1986) 363

90.怎样理解中医的证——从辨证到求本的认识论分析(1986) 370

91.首届“中医证的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小结报告(1986) 373

92.“证——病症正”辨(1990) 375

93.中医学对象和实践及其理论体系(1994) 379

94.中医基础理论问题(1995) 381

95.医学的目的与中医学的特色(1995) 385

96.中医生生之道——中和位育的生态智慧学(1998) 397

97.中医药学独特理论体系的渊源和发展——生命发展观与中医理论(2000) 402

98.中医辨证论治的证候反应动力学(2000) 405

99.中医学的人类健康生态目标模式——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2004) 410

100.证候理论概念属人性质问题——从疾病医学教条统治下解放出来(2004) 414

101.健康生态学的中医特色(2004) 415

102.辨证论治、生生之道的科学精神(2004) 418

103.中医学生生之道的创生性实践功能目标动力学(2007) 421

104.大德曰生 厚德载物(2010) 425

六、建言献策 426

105.给科技部程津培副部长的一封信(2005) 426

106.给卫生部佘靖副部长的一封信(2006) 427

附录 432

我是否也能参透(1993)&Joanne Huenry Sulluin 432

陆大夫广莘先生传略叙(1995)&叶霜 434

陆广莘健康医学思想(2012)&李海玉 436

论文撰写年表 452

后记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