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成长岁月 1
第一章 少年便知愁滋味 3
1.1 书香门第贫困家境 3
1.2 长兄如父坎坷求学路 6
1.3 扬州中学学习刻苦 9
第二章 寒窗苦读砺心志 14
2.1 名校殿堂 14
2.2 交大锤炼 16
2.3 忧国无奈 26
第三章 尽忠职守抗战时 29
3.1 专业报国 29
3.2 组建家庭 33
3.3 国难家仇 35
第二篇 从教之路 41
第四章 海外归来重启程 43
4.1 美国进修 43
4.2 从伦敦到南京 46
4.3 南开讲台 49
4.4 执教天大 54
第五章 献身北邮四十载 61
5.1 奉调进京迎接挑战 61
5.2 教师队伍建设 65
5.3 教学体系的建立 74
5.4 “教育革命”中的思考者 79
5.5 领导创建新专业 84
5.6 身处逆境矢志不渝 93
5.7 沐浴春天老骥伏枥 97
第三篇 学术贡献 107
第六章 “科教结合”拓新域 109
6.1 与信息论结下不解之缘 109
6.2 开启我国数据通信研究 114
6.3 与时俱进深人语声处理研究 123
6.4 奋起直追现代密码学研究 127
第七章 勤耕学苑享盛誉 138
7.1 创建并领导信息论学术机构 138
7.2 谱写两会同开的合作佳话 145
7.3 国际学术交流的里程碑——BIWIT’ 88 152
7.4 不负众望的主编 164
第四篇 春华秋实 173
第八章 江山代有人才出 175
8.1 实践理性科教结合 175
8.2 教书育人风格鲜明 180
8.3 门生撷英精彩纷呈 196
第九章 学术传家有后人 212
9.1 身修而后家齐 212
9.2 女承父志 222
9.3 子继父业 226
第十章 师者风范留人间 234
10.1 德高方可为师 235
10.2 坚持终身学习观 241
结语 244
附录 246
参考文献 256
后记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