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东楼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17104357
  • 页数:2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充分依据《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等文件,结合当前布病防治工作的实际,特别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注意增加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新资料,如增加了布病分子生物学技术、监测的质量控制、健康教育等内容。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发展史 1

第二节 疫情 3

一、世界疫情及分布 3

二、我国布病疫情 3

三、危害 5

第三节 布病防治管理机构 6

第二章 病原学 7

第一节 布氏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 7

一、布氏菌的形态 7

二、布氏菌染色特点 7

三、布氏菌培养特性 8

第二节 布氏菌的变异及检查方法 9

一、光滑型和粗糙型布氏菌的区别 9

二、布氏菌变异检查方法 9

三、对各种方法的简要评价 12

第三节 布氏菌的抵抗力 12

一、对各种物理因子的抵抗力 12

二、对各种化学因子的抵抗力 13

三、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抵抗力 13

第四节 布氏菌的毒力及测定 14

一、毒力的一般概念 14

二、致病力 15

三、布氏菌常用的测毒方法 15

第五节 布氏菌的抗原结构及内毒素 17

一、抗原结构及内毒素的含义 17

二、布氏菌的抗原结构 17

第六节 布氏菌的种、型鉴定 17

一、疑似布氏菌的鉴定 18

二、布氏菌种型鉴定方法 19

三、布氏菌属国际分类一览表 27

第七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 30

一、核酸探针技术 30

二、聚合酶链式反应 32

第三章 流行病学 39

第一节 传染源及贮存宿主 39

一、饲养动物 39

二、野生动物 42

三、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42

第二节 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42

一、传播途径 42

二、传播因子 43

第三节 人群易感性 44

一、人群对布氏菌的易感性 45

二、患病后或菌苗接种后对布氏菌的易感性 45

第四节 疫源地 45

第五节 流行特点 46

一、分布 46

二、不同疫区流行特点 47

三、影响流行的因素 48

第六节 布病的自然疫源性 49

一、布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依据 50

二、布病自然疫源类型分类 50

三、布病的自然疫源性与根除的关系 51

第七节 流行病学调查 52

一、个案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52

二、暴发点调查 53

三、地区流行病学调查 53

四、感染和现患调查 54

五、布病流行病学侦察 55

六、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 55

七、调查报告 56

第四章 监测 57

第一节 布氏菌病监测概述 57

一、监测概念 57

二、监测目的 58

三、方法与技术 58

四、监测组织 59

五、监测点的选择和布局 59

第二节 布病监测内容和方法 60

一、常规监测 60

二、监测点监测 62

第三节 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 64

一、数据收集 64

二、资料分析 65

三、信息交流和反馈 65

第四节 质量控制 65

一、督导、培训 65

二、资料的核实 66

三、实验室质量控制 66

四、监测点的考核 66

第五章 实验室检测技术 67

第一节 分离布氏菌 67

一、分离布氏菌的诊断意义 67

二、从可疑病人分离布氏菌 67

三、从动物材料中分离布氏菌 68

四、我国出菌宿主及材料 70

五、分离布氏菌的影响因素及评价 70

第二节 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技术 71

一、平板凝集试验 71

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72

三、试管凝集试验 73

四、补体结合试验 78

五、抗球蛋白试验 88

六、含巯基化合物处理血清后凝集试验 91

第三节 乳环状试验 93

一、原理 93

二、试剂及器材 93

三、试验程序 93

四、注意事项及评价 94

第四节 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95

一、器材及试剂 95

二、检查方法 95

三、观察时间 96

四、结果判定 96

五、注意事项 96

六、临床意义及评价 96

第六章 临床学 98

第一节 病理形态学 98

一、病理变化的演变过程 98

二、不同组织器官的主要病理改变 99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00

一、临床症状 100

二、体征和各系统的改变 103

三、再次感染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106

四、接种过布氏菌活菌苗的人患布病的临床特点 107

五、人、畜免疫用活菌苗感染后的临床特点 108

六、不同菌种致病的临床表现差异 109

七、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查 110

八、病程和预后 113

第三节 临床分类 114

一、临床分期 114

二、临床分型 114

三、临床代偿状态 114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5

一、诊断 115

二、鉴别诊断 116

第五节 治疗 118

一、治疗原则 118

二、西医药治疗 119

三、中医中药治疗 121

四、疗效判定 122

第七章 传染-免疫 124

第一节 传染-免疫的特点 124

第二节 免疫特性 124

一、传染免疫及传染后免疫 125

二、布病免疫的特异性 125

三、布病免疫的相对性 126

第三节 体液免疫 126

一、各类抗体的动态 126

二、自然感染与人工免疫鉴别诊断的依据 127

三、体液免疫在机体抗布氏菌感染中的意义 127

第四节 细胞免疫 127

一、吞噬细胞的作用 127

二、T淋巴细胞在布氏菌病免疫中的作用 128

第五节 变态反应 128

一、第Ⅰ型变态反应 128

二、第Ⅱ型变态反应 129

三、第Ⅲ型变态反应 129

四、第Ⅳ型变态反应 129

第八章 生物制品 130

第一节 血清的制备 130

一、标准血清 130

二、诊断血清 134

三、单相特异血清 135

四、抗球蛋白血清 138

第二节 各种抗原的制备 140

一、试管凝集试验抗原 140

二、玻片凝集试验抗原 142

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 144

四、补体结合试验抗原 147

五、全乳环状试验抗原 149

第三节 免疫制剂 151

一、人用菌苗104M 151

二、畜用菌苗 153

三、使用菌苗注意事项 157

四、接种事故及处理 159

第九章 动物布病及防治 163

第一节 各种动物布病 163

一、牛布病 163

二、羊布病 169

三、猪布病 172

四、其他动物布病 173

第二节 动物布病防治措施 177

一、检疫 177

二、传染源管理 182

三、免疫 186

四、监测 188

第十章 预防与控制 190

第一节 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190

一、基本原则 190

二、组织措施 191

三、技术措施 192

第二节 健康教育 193

一、落实责任,制订计划 193

二、确定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193

三、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93

第三节 家畜检疫 194

第四节 控制传染源 195

一、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195

二、封锁 196

三、隔离 196

四、扑杀 196

五、无害化处理 196

第五节 切断传播途径 196

一、防止经皮肤和黏膜感染 197

二、防止经消化道感染 199

三、防止经呼吸道感染 200

四、职业人群防护 200

第六节 人群预防接种 200

一、菌苗及方法 201

二、禁忌证 202

三、注意事项 202

第七节 家畜接种 203

一、免疫接种对象 203

二、免疫接种的范围和疫苗 203

三、免疫接种时间 203

第八节 疫情报告 204

一、报告人和时限 204

二、报告要求 204

第九节 疫区处理 205

一、组织措施 205

二、处理程序 205

三、总结、报告 206

附件 208

一、布氏菌常用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208

二、布氏菌常用染色液的配制及染色方法 212

三、常用溶液的配制 213

四、流行病学调查表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