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存辉,杨西燕,苏培东主编;张哨南,王兴志主审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30482990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普通地质,主要包括地球、地质作用,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地质年代;第二部分包括地层接触关系、褶皱、节理、断层等地质构造方面的内容。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学、采矿工程、煤田地质及石油工程等高等院校、研究院及相关专业人才。

绪论 1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分科 1

二、地质学的特点 1

三、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2

四、“地质学概论”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3

第一章 地球系统与地质作用 4

第一节 地球的基本特征 4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

二、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 5

三、地球的物理性质 8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2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 12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13

第三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 17

一、元素 17

二、矿物 17

三、岩石 30

第四节 地质作用 31

一、地质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31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 32

三、外动力地质作用 32

第二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34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侵入作用 34

一、岩浆的概念及特征 34

二、喷出作用 35

三、侵入作用 38

第二节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41

一、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41

二、岩浆岩的结构 41

三、岩浆岩的构造 43

第三节 岩浆岩的分类和主要类型 44

一、岩浆岩的分类 44

二、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46

第三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50

第一节 变质作用概述 50

一、变质作用的概念 50

二、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50

第二节 变质岩的特征 53

一、变质岩中的矿物成分 53

二、变质岩的结构 54

三、变质岩的构造 55

第三节 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57

一、接触变质作用 57

二、区域变质作用 59

三、动力变质作用 60

四、混合岩化作用 60

第四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62

第一节 外动力地质作用 62

一、引起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因素 62

二、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64

第二节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78

一、沉积岩的化学成分 78

二、沉积岩的矿物成分 80

三、沉积岩的颜色 80

四、沉积岩的结构 81

五、沉积岩的构造 81

第三节 沉积岩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90

一、沉积岩的分类 90

二、陆源碎屑岩及其特征 91

三、碳酸盐岩及其特征 96

四、其他沉积岩及其特征简述 100

第四节 三大类岩石的互相转化 101

第五章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103

第一节 地质年代的确定 103

一、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03

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07

第二节 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 108

一、岩石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 109

二、年代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 110

三、年代地层表和地质年代表 112

第六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体产状 116

第一节 构造运动 116

一、构造运动的基本概念 116

二、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116

三、地质构造 119

第二节 地质体的产状要素及测定 120

一、面状构造的产状及表征 120

二、线状构造的产状及表征 123

第三节 岩层的产状类型及特征 124

一、岩层的原始产状 124

二、水平岩层 125

三、倾斜岩层 127

四、直立岩层和倒转岩层 134

第七章 地层接触关系 136

第一节 地层接触关系的概念及类型 136

一、地层接触关系的概念 136

二、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 136

第二节 不同地层接触关系的特征及形成过程 137

一、整合接触 137

二、平行不整合接触 137

三、角度不整合接触 138

第三节 不整合的研究 140

一、不整合存在的标志 140

二、不整合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43

第八章 构造力学分析原理 145

第一节 应力分析 145

一、力的基本概念 145

二、应力分量 148

三、应力状态 149

四、平面应力状态 149

五、平面应力莫尔圆 152

六、应力场与构造应力场 153

第二节 变形和应变 155

一、变形 155

二、应变 158

第三节 岩石的变形习性 160

一、岩石的变形阶段 160

二、岩石的断裂方式 162

第四节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 165

一、岩石性质 166

二、围压 166

三、温度 167

四、溶液 168

五、孔隙压力 168

六、时间 169

第九章 褶皱 173

第一节 褶皱及其要素 173

一、褶皱基本类型 173

二、褶皱的基本要素 174

第二节 褶皱分类 176

一、褶皱的产状分类 176

二、褶皱的形态分类 179

三、同沉积褶皱和底辟构造 183

第三节 褶皱的组合型式 185

一、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型式 185

二、褶皱在剖面上的组合型式 188

第四节 褶皱的形成机制 190

一、纵弯褶皱作用 190

二、横弯褶皱作用 194

三、剪切褶皱作用 195

四、柔流褶皱作用 196

第五节 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 196

一、层理 196

二、厚度 197

三、岩石力学性质 197

四、岩层埋藏深度 198

五、应变速率 198

六、基底构造 199

第六节 褶皱的观察和研究 200

一、褶皱形态的研究 200

二、褶皱形态的纵深变化 202

三、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 203

第十章 节理 205

第一节 节理的分类 205

一、节理形成的地质原因分类 205

二、节理的几何关系分类 206

三、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 207

四、节理的组合类型分类 213

第二节 不同地质背景上发育的节理 214

一、与褶皱有关的节理 214

二、与断层有关的节理 217

三、与区域构造有关的节理 218

第三节 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220

一、节理的分期 220

二、节理的配套 222

三、节理的分期与配套注意事项 223

第四节 节理的观测与研究 223

一、节理的观测 224

二、节理测量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226

三、节理资料的计算机处理 228

第十一章 断层 230

第一节 断层的基本要素 230

一、断层面 230

二、断盘 231

三、断层位移 231

第二节 断层分类 233

一、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 233

二、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关系分类 233

第三节 断层的发育和组合特征 235

一、正断层 235

二、逆断层 240

三、平移断层 247

四、同沉积断层 249

第四节 断层形成机制 250

一、安德森模式 251

二、哈弗奈模式 252

第五节 断层效应 255

一、正(逆)断层引起的效应 255

二、平移断层引起的效应 255

三、平移-正(逆)断层和正(逆)-平移断层引起的效应 256

四、走向断层引起的断层效应 257

五、横断层错断褶皱引起的效应 258

第六节 断层的观察和研究 259

一、断层的识别 259

二、断层面产状的测定 264

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 265

四、断层作用的时间性 268

第十二章 地震与板块构造 270

第一节 地震 270

一、地震的基本概念 270

二、地震波与地震仪 276

三、地震的预报和预防 279

第二节 板块构造 280

一、大陆漂移学说与海底扩张学说 281

二、板块构造学说 286

参考文献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