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上编 总论 3
第一章 刑事听证概论 3
第一节 听证的概念、历史发展 3
一、听证的概念 3
二、听证的起源 10
三、我国现代的听证 17
第二节 刑事听证的概念、种类、特征 32
一、刑事听证的概念、种类 32
二、刑事听证的特征 51
第三节 刑事听证的效力 55
第四节 刑事听证的程序 56
一、刑事听证的启动 56
二、听证会的程序 58
三、刑事听证的期限 58
第二章 刑事听证价值论 59
第一节 价值、价值论的内涵及历史发展 59
一、价值、价值论的内涵 59
二、价值论的历史发展 66
三、价值法学的发展 69
第二节 刑事听证价值的属性与意义 72
一、刑事听证价值的属性 72
二、刑事听证价值的意义 75
第三节 刑事听证价值论的基本范畴 79
一、静态之维——刑事听证的应然价值 79
二、动态之维——刑事听证的价值实现 83
第四节 刑事听证的基础价值 97
一、刑事听证的公正价值 97
二、刑事听证的人权价值 100
三、刑事听证的“去行政化”价值 105
四、刑事听证的民主价值 107
第三章 刑事听证发生论 115
第一节 发生论概述 115
一、适应论 116
二、过程论 116
三、历史论 119
第二节 刑事听证的发生环境——中国特色文化、经济、法律背景 119
一、司法推进主义 120
二、经济的大发展与案件数量的急剧增加 123
三、官本位思想传统 124
四、和为贵的思想传统 127
五、以审前为中心,开弓少有回头箭 130
六、司法权威下降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131
七、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 131
第三节 刑事听证发生的阶段性 132
一、刑事听证出现的阶段性 132
二、刑事听证法(总则)建议稿 134
下编 分论 139
第一章 羁押必要性审查听证 139
第一节 羁押必要性概述 139
一、对“必要性”的理解 140
二、与刑事诉讼法第94条的衔接 143
三、与刑事诉讼法第95条的衔接 144
第二节 羁押必要性审查难题分析 145
一、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部门 146
二、主动审查还是被动审查 147
三、全面审查还是部分审查 148
第三节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困境破解 148
一、严格逮捕标准,从源头上减少逮捕的适用 148
二、多部门联动,分阶段确定审查主体 149
三、经申请审查与主动审查相结合 150
四、书面审查为主,听证审查为辅 152
第二章 不起诉听证 154
第一节 不起诉听证的现状 154
一、不起诉听证的相关立法 154
二、不起诉听证的理论研究 157
三、不起诉听证的司法实践 158
第二节 不起诉听证的应然价值 160
一、程序公开,有效监督不起诉 160
二、可替代不起诉率考核机制,提高不起诉率 164
三、其他价值 167
第三节 不起诉听证的程序 171
一、不起诉听证的适用范围 171
二、不起诉听证的启动 174
三、相对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作出及人员构成 178
四、期限问题 181
五、其他相关问题 182
第三章 申诉复查听证 185
第一节 申诉复查听证概述 185
第二节 申诉复查听证的基本遵循 190
一、从有错必究到依法纠错 190
二、准司法化 194
三、法定性 196
四、再审申诉中的诉权改造 197
第三节 申诉复查听证的制度完善 205
一、申诉复查听证的范围和启动 205
二、申诉复查听证的参加人 206
三、听证会的进行 207
四、听证评议意见的效力与二次听证 208
第四章 减刑、假释听证 209
第一节 减刑、假释听证概述 210
一、减刑、假释的概念界定 210
二、我国减刑、假释程序检视 214
三、减刑、假释的模式 223
第二节 减刑、假释听证的价值 225
一、听证优于书面审 226
二、听证优于开庭审 228
第三节 我国减刑、假释听证制度的构建 230
一、减刑、假释提请听证 230
二、减刑、假释审理听证的程序要求 232
三、减刑、假释审理听证的适用范围 233
四、减刑、假释审理听证的参与人 234
五、减刑、假释审理听证的主要内容 237
六、减刑、假释听证的程序设计 238
七、减刑、假释听证的证明标准 240
第五章 死刑复核听证 242
第一节 死刑复核的法律规定 243
第二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改造 247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 247
二、死刑复核程序不应当是“三审” 249
三、多层次的死刑复核程序 252
第三节 死刑复核听证的具体程序 256
一、最低限度的保障 256
二、听证的参加人 257
三、听证的效力 260
四、是否公开的问题 262
五、死刑复核期限 263
参考文献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