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西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一、西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对西藏经济学中“西藏”概念的界定 2
三、西藏经济学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和“西藏学”的关系 2
第二节 西藏经济学的依据 3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3
二、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 4
三、尖锐的社会经济矛盾 6
四、良好的学术理论环境 7
第三节 西藏经济学的功能 9
一、西藏经济学承担着西藏社会经济发展蓝图设计者的重任 9
二、西藏经济学承担着社会启蒙教育的重任 10
第四节 西藏经济学的内容与任务 10
一、西藏经济学的内容 10
二、西藏经济学的任务 11
第五节 西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2
一、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 12
二、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的方法 12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13
四、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13
五、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 13
六、系统分析的方法 14
七、比较分析法 14
第六节 西藏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15
一、研究西藏经济学是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15
二、研究西藏经济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16
第二章 西藏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历史前提 17
第一节 西藏历史概况 17
一、吐蕃前的社会历史 17
二、吐蕃的社会及经济简况 19
三、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历史演进 21
第二节 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生产力及经济制度 23
一、生产力及产业结构 23
二、阶级构成及等级制度 25
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26
四、土地经营方式 27
五、封建农奴制的地租和高利贷 29
第三节 西藏半殖民地社会的生产及经济状况 31
一、英国对西藏的武装侵略及西藏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开始 31
二、西藏半殖民地时期的社会经济 34
第三章 发展西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然地理及生态环境 37
第一节 特殊的自然与生态资源是西藏经济活动的基础条件 37
一、西藏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为西藏各民族的经济活动提供了空间和依托 37
二、西藏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为从事经济文化活动提供了特殊优势 38
三、西藏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宽松和优美的生存空间 38
第二节 西藏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状况与特点 39
一、草原资源 39
二、耕地资源 40
三、植物资源 41
四、矿藏资源 42
五、水资源 43
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资源 44
七、动物资源 45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优势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机制 45
一、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45
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47
三、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48
四、搞好对几个世界级重点资源的开发 48
第四节 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52
一、保护西藏环境的特殊意义 53
二、保护环境的措施 54
第四章 西藏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经济体制改革 58
第一节 西藏的民主改革 58
一、中共中央关于西藏民主改革的方针与任务 59
二、西藏民主改革的基本过程 61
三、巩固和发展民主改革的成果 68
四、西藏民主改革胜利完成的基本经验 69
第二节 西藏的社会主义改造 72
一、西藏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目标与特点 72
二、从发展互助组到试办人民公社 73
三、西藏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全面启动 74
四、西藏社会主义改造对我们的启示 75
第三节 西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77
一、西藏传统计划体制的建立及历史沿革 77
二、西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跨越 81
第五章 西藏的第一产业 83
第一节 第一产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83
一、第一产业为西藏各族人民提供着衣食之源 84
二、第一产业仍然是西藏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4
三、第一产业为第二产业特别是加工业提供着基本的原料 85
四、第一产业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及其现代化、市场化的程度与水平,将直接制约和影响西藏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市场化的进程与水平 86
第二节 西藏的种植业经济 87
一、西藏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87
二、西藏种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88
三、发展西藏种植业的基本措施 90
第三节 西藏的畜牧业经济 95
一、畜牧业经济的条件与特征 95
二、畜牧业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6
三、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98
第四节 西藏的林业 104
一、林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04
二、西藏的林业资源状况 105
三、合理规划,综合开发,走出西藏林业发展的新路子 106
第五节 西藏农牧特色产业 107
一、西藏农牧特色产业与资源及其分类 107
二、西藏农牧特色产业的发展历程及成就回顾 111
三、西藏农牧特色资源转化为农牧特色产业的困难与对策 113
第六节 西藏第一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116
一、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政策演变与政策成效 116
二、西藏第一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思路 123
三、西藏第一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支持 124
四、推进西藏“一产上水平”的有关对策 130
第六章 西藏的第二产业 132
第一节 西藏第二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132
一、西藏第二产业的历史 132
二、西藏第二产业的现状 134
第二节 西藏第二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38
一、西藏第二产业存在的问题 138
二、西藏第二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42
第三节 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的原则与对策 144
一、西藏发展第二产业的必要性 144
二、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的原则 146
三、发展西藏第二产业的对策 148
第七章 西藏的第三产业 151
第一节 西藏第三产业的现状 151
一、交通运输业 154
二、邮电通信事业 161
三、商业 163
四、旅游业 165
五、教育科技事业 168
六、医疗卫生事业 170
第二节 西藏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71
一、存在的问题 171
二、原因分析 174
第三节 西藏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策 176
一、发展西藏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176
二、发展西藏第三产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178
三、发展西藏第三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179
第八章 西藏的文化产业 185
第一节 文化产业的内容及行业分类 185
一、文化产业概念的缘起 185
二、国际社会对文化产业的分类 186
三、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和行业分类 187
第二节 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87
一、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87
二、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97
第三节 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及措施 202
一、发展西藏文化产业的积极意义 202
二、发展战略 202
三、发展目标 203
四、发展途径 205
第九章 西藏的边境贸易 212
第一节 积极发展西藏边贸经济的客观依据 212
一、有关边境贸易经济理论的简要阐释 212
二、积极发展西藏边贸经济的客观依据 214
第二节 西藏边贸经济的历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2
一、历史简况 222
二、西藏边境贸易的现状 225
三、西藏边贸经济发育程度与存在的问题 230
第三节 西藏边贸经济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 233
一、西藏边贸经济的战略地位 233
二、发展西藏边贸经济的作用 234
三、发展原则与措施 241
第四节 积极推动“中尼印不经济走廊”建设 245
二、构建“中尼印不经济走廊”的思路 246
第十章 西藏的居民消费 250
第一节 西藏居民个人的消费现状与水平 250
一、有关概念的释义 250
二、民主改革前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消费状况 252
三、和平解放后西藏居民个人的消费现状 253
第二节 西藏居民个人消费的基本特点 257
一、表现形式 258
二、原因探析 260
第三节 西藏居民的基本消费结构 262
一、西藏城镇居民消费状况 262
二、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 265
第四节 西藏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 267
一、原则 267
二、优化的途径 269
第十一章 西藏的金融与财政 272
第一节 西藏的金融业 272
一、西藏地区金融业发展历史回顾 272
二、西藏现代金融发展事实与特征 278
三、西藏现代金融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82
四、加快推进西藏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86
第二节 西藏地区的财政问题 287
一、财政概念及功能释义 287
二、西藏社会主义财政发展的特殊性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88
三、繁荣西藏财政的几点建议 297
第十二章 西藏人口与经济发展 299
第一节 西藏历史上的人口与现状 299
一、西藏历史上人口的发展 299
二、新中国时期的西藏人口现状 302
第二节 西藏的人口规律 304
一、人口的基本含义 304
二、西藏的人口规律 305
第三节 西藏人口的特点与目标 307
一、西藏人口的特点 307
二、西藏的人口目标 312
第四节 西藏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313
一、西藏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状况 313
二、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314
三、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16
第十三章 以藏族为主体的西藏各族人民在振兴西藏社会经济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18
第一节 西藏各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开拓了西藏高原 318
一、以藏族为主体的西藏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西藏高原的开拓者、建设者和守卫者 318
二、探讨和认识问题的意义 319
第二节 西藏各族人民在振兴西藏经济社会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22
第三节 制约西藏各族人民主人翁精神发挥的因素 323
一、客观因素 323
二、主观因素 324
第四节 培育西藏各族人民主人翁精神的途径 326
一、积极更新思想观念,努力提高文化科学知识水平 326
二、积极培育竞争意识、开拓精神及主人翁精神 327
三、注重对民族自信心及自我发展意识的培育 328
四、努力克服“自然环境恶劣”的“环境决定论”消极思想 329
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30
附录:2015年西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32
一、综合 332
二、农牧业 3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3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335
五、国内贸易 336
六、对外贸易 33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33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338
九、教育、科学技术 33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34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340
十二、矿产资源、安全生产 341
参考文献 342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