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 1
写戏偶得 1
改编《西厢记》的设想与实践 45
推陈出新重实践——看上海昆剧团演出有感 65
矢志改革 锐意创新 68
话剧《懿贵妃》观后 71
从《陆判》到《人鬼鉴》 73
今朝犹喜带霜开——忆程砚秋同志 75
艺术苗圃的辛勤开拓者——怀念史若虚同志 77
看《唐太宗与魏征》随想 81
演员的道德修养与艺术实践 83
革新传统剧目的演出面貌 107
蒋星煜《中国戏曲史探微》序 110
敢于支持 敢于评价 112
以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人民 116
梅兰芳 119
培养人才勿失良机 127
1984年 128
为开发我国艺术语言宝库而奋斗 128
戏曲工作者的时代责任 133
忆马连良先生二三事 143
《叶盛兰唱腔选集》序 146
荣辱清浊细评量——《评剧皇后》观后 149
以优质新作丰富祖国戏剧宝库——观京剧《大明魂》随想 152
英雄出少年——戏曲影片《岳云》观后 155
根深叶茂花必好——赞《药王庙传奇》 157
谈粤剧《风雪夜归人》 159
百花争艳 振兴戏曲 163
穷则变,变则通——京剧《药王庙传奇》座谈随感 168
大槐树下寻根来——在洪洞大槐树蒲剧团的讲话 170
博而益精——欣赏魏喜奎的演唱艺术 179
霜菊成林代代青——在言少朋悼念会上的讲话 181
1985年 185
振兴戏曲是我们的时代责任——在临汾地区戏剧界座谈会上的发言 185
《元杂剧故事新编》序 198
纪念阿英同志诞辰八十五周年 201
琳琅笔墨鼓雄风——文化部老干部书画展前言 205
《京剧余派老生唱腔集》序 207
赞小剧团的创新精神 209
《文史知识》越办越好 211
烽火童年的艺术再现 213
祝五音戏繁荣昌盛——在邓洪山舞台生活七十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216
农村戏剧创作的新成果 222
京剧发展史上的光辉一页——忆胶东解放区京剧改革 225
纪念荀慧生先生——在荀慧生诞辰八十五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231
传统剧目要坚持推陈出新 238
谈京剧《贺家姐妹》——给黄宗江同志的信 240
《小白玉霜传》序 243
《乐耕园诗词二百首》卷首小记 247
谈侯派艺术及其传人袁国林 248
锐意出新 精益求精——谈楚剧《狱卒平冤》 252
1986年 254
《中国京剧史》绪论 254
《侯喜瑞艺术评论集》序 268
古典名著在屏幕上的再创作 271
韵美气清骨自奇 275
吟罢茶余话青州 277
同时代一起前进 279
1987年 286
一世嘉评百世听——《梅兰芳》《程砚秋》读后 286
要在剧目建设中培植人才 288
凌云健笔意纵横——推荐书画集锦《笔端春秋》 290
闻鼓鼙而思将帅——谈京剧红生艺术寄语袁小海 292
文天祥镇江脱险纪事碑文 294
倾国非因倾国貌——谈华剧《杨贵妃》 296
质量为重 择优而从——电视戏曲片琐谈 298
中国古典戏剧鉴赏 300
民族凝聚力的颂歌——观话剧《班禅东行》 307
心手两畅 翰逸神飞——谈《姜东舒中楷书谱》 309
“冲天的巴黎人” 312
1988年 315
六十年间硕果存——怀念马彦祥同志 315
《从征拾零》初版跋 319
内江故土引魂归——川剧《张大千》观后 321
马少波剧作研讨会答词 323
刚骨一身作铜声——祭萧军同志 324
《艺海轶闻》序 326
借得太平曲 唱彻苦乐篇——观北京曲剧《少年天子》 328
在北京戏剧家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331
1989年 334
《纪念李健吾先生专辑》序 334
顾曲堪称先驱者——怀念任桂林同志 337
《超越者的艺术风采——著名京剧老旦王晶华》序 340
魏喜奎与曲剧 343
《任桂林戏曲文集》序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