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发展节水农业的战略地位 1
第二节 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国外经验 8
第三节 东北半干旱区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 10
第二章 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坡耕地机械化抗旱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研究 14
第一节 引言 14
第二节 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水土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潜力 16
第三节 坡耕地节水农业技术的选取、集成与可行性分析 21
第四节 垄向区田技术及其配套机具研究 26
第五节“机械化暗式坐水播种技术+机械化苗期补灌技术+机械化坡耕地垄向区田保水技术”集成模式研究 41
第三章 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平原区机械化抗旱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研究 80
第一节 技术模式系统的关键技术及作用 80
第二节坐(注)水的技术特点及抗旱保墒机理 87
第三节 振动深松蓄水保墒机理研究及其技术应用 95
第四节 技术模式对半干旱区农业生产潜势的影响 104
第五节 技术模式的抗旱指标 114
第六节 模式系统技术指标评价 126
第七节 模式系统经济指标评价 136
第四章 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垄间覆膜播种技术与振动深松蓄水保水技术集成模式研究 145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5
第二节 地膜覆盖技术的理论依据 150
第三节 振动式深松条件下行间覆膜增温效果的定量研究 157
第四节 振动式深松条件下行间覆膜技术节水效果的定量研究 166
第五节 振动式深松条件下行间覆膜技术增产效果的定量研究 174
第六节“机械化行间覆膜播种技术+振动式深松蓄水保水技术”集成模式的研究结论 183
第五章 东北半干旱区抗旱优质高效作物栽培模式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187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抗旱机理与措施 187
第二节 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与发展 205
第三节 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213
第六章 东北半干旱区抗旱保水制剂应用研究 233
第一节 保水剂的发展概况 233
第二节 保水剂主要性能 236
第三节 保水剂与土壤性质 240
第四节 保水剂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50
第五节 保水剂的应用技术 268
第六节 保水剂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效果 274
第七节 保水剂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278
第七章 东北半干旱区土壤水肥耦合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283
第一节 水肥耦合研究进展 283
第二节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大豆、玉米最佳施肥模式的试验研究 290
第三节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大田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 322
第四节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大豆水肥耦合效应盆栽试验研究 341
第八章 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农业土壤水分分布及径流与泥沙变化状况监测 364
第一节 黑龙江省干旱区旱情特点分析 364
第二节 土壤墒情及干旱状况的监测方法 367
第三节 黑龙江省土壤水分监测的遥感模型应用 375
第四节 土壤水分变化预测预报模型 389
第五节 黑龙江省旱情信息管理系统 397
第六节 数据库设计与建设 406
第七节 黑龙江省节水灌溉抗旱分区及抗旱技术的应用 412
第八节 坡耕地土壤侵蚀及径流与泥沙变化状况的监测 419
第九章 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节水农业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研究 429
第一节 引言 429
第二节 节水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与特征 436
第三节 节水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438
第四节 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实证分析 444
第五节 我国节水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 449
第六节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理论及现状 468
第七节 农业用水管理体制变迁与组织演进 476
第八节 示范区农业节水合作经济组织影响因素 490
第九节 农业节水合作经济组织模式选择 504
附录 农产调查问卷 521
第十章 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节水农业评估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24
第一节 引言 524
第二节 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甘南试验区)农业节水概况 527
第三节 节水农业评估综述 527
第四节 农业节水效益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536
第五节 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试验示范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49
第六节 应用实例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