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
1.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1.1.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1.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8
1.2.1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8
1.2.2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0
1.2.3 经济周期理论 11
1.2.4 经济增长理论 11
1.2.5 开放经济理论 12
1.2.6 宏观经济政策 12
1.3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3
1.3.1 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 13
1.3.2 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30年代的宏观经济学 17
1.3.3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1
1.3.4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26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 38
2.1 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38
2.1.1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39
2.1.2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41
2.1.3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42
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43
2.2.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 43
2.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47
2.3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52
2.3.1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 52
2.3.2 潜在GDP 54
2.3.3 人均GDP 56
2.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56
2.4.1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56
2.4.2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58
2.4.3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59
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61
3.1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62
3.1.1 均衡国民收入的含义 62
3.1.2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67
3.1.3 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 76
3.2 国民收入的决定 81
3.2.1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81
3.2.2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87
3.2.3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89
3.2.4 均衡收入的变动 93
3.3 乘数理论 97
3.3.1 乘数的含义 97
3.3.2 乘数的计算 98
3.3.3 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108
第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11
4.1 投资的决定 111
4.1.1 投资与利率 111
4.1.2 资本边际效率 114
4.1.3 投资边际效率 118
4.2 IS曲线与产品市场均衡 120
4.2.1 IS曲线及其推导 120
4.2.2 IS曲线斜率的决定 124
4.2.3 IS曲线位置的决定 127
4.3 利率的决定 129
4.3.1 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129
4.3.2 货币需求动机 135
4.3.3 流动偏好陷阱 144
4.3.4 货币需求函数 145
4.3.5 均衡利率的决定和变动 147
4.4 LM曲线与货币市场均衡 151
4.4.1 LM曲线及其推导 151
4.4.2 LM曲线斜率的决定 157
4.4.3 LM曲线的移动 159
4.5 IS—LM模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161
4.5.1 IS—LM模型 161
4.5.2 均衡的调节过程 163
4.5.3 均衡收入的变动 164
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 168
5.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68
5.1.1 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168
5.1.2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72
5.1.3 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 174
5.2 财政政策 176
5.2.1 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 176
5.2.2 财政政策工具 178
5.2.3 自动稳定器 179
5.2.4 财政政策的运用:政府财政预算理论的选择 181
5.3 财政政策效果 184
5.3.1 财政政策的传递机制 184
5.3.2 财政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 185
5.3.3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189
5.3.4 财政政策的特例 192
5.4 货币政策 195
5.4.1 西方国家的银行制度 195
5.4.2 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197
5.4.3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201
5.4.4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205
5.5 货币政策效果 208
5.5.1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 208
5.5.2 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 209
5.5.3 货币政策特例 212
5.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选择与配合 215
5.6.1 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215
5.6.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217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221
6.1 总需求曲线 221
6.1.1 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及推导 221
6.1.2 AD曲线的斜率 225
6.1.3 AD曲线的位置 226
6.2 总供给曲线 227
6.2.1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227
6.2.2 总供给曲线 233
6.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244
6.3.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244
6.3.2 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247
6.3.3 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249
附录:三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函数 251
第7章 失业理论 253
7.1 失业概述 253
7.1.1 失业的含义与度量 253
7.1.2 失业的特点 257
7.1.3 失业的种类 261
7.1.4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 266
7.2 失业的原因 269
7.2.1 失业的原因 269
7.2.2 有伸缩性工资理论与失业 272
7.2.3 粘性工资理论与失业 274
7.2.4 货币工资刚性 277
7.3 失业的影响 280
7.3.1 失业的经济损失 281
7.3.2 失业的社会影响 284
7.4 西方国家减少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 285
7.4.1 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多种经济政策 285
7.4.2 建立多种就业服务机构,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 289
7.4.3 把职业培训作为减少失业的优先措施 290
7.4.4 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291
7.4.5 调整工资水平 291
7.4.6 改革失业制度,由消极救济变为积极就业 292
第8章 通货膨胀理论 293
8.1 通货膨胀概述 294
8.1.1 通货膨胀的定义 294
8.1.2 通货膨胀的衡量 295
8.1.3 通货膨胀的类型 298
8.2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302
8.2.1 通货膨胀的原因 302
8.2.2 通货膨胀的影响 311
8.3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320
8.3.1 实行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 320
8.3.2 收入政策 328
8.3.3 指数化政策 331
8.3.4 扩大总供给 334
8.3.5 币制改革 336
8.4 菲利普斯曲线 337
8.4.1 菲利普斯曲线 337
8.4.2 费尔普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新解释 342
8.4.3 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343
附录一:通货紧缩的含义、影响及当前国际社会对通货紧缩的看法 347
附录二:美国30年代的通货紧缩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349
附录三:克鲁格曼与“日本陷阱” 351
第9章 经济增长理论 354
9.1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354
9.1.1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354
9.1.2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356
9.1.3 经济增长的源泉 359
9.1.4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362
9.2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363
9.2.1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基本假设 364
9.2.2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 364
9.2.3 经济长稳定期增长的条件 365
9.3 新古典增长模型 368
9.3.1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 368
9.3.2 经济增长的黄金律 374
9.3.3 经济增长率的分解 376
9.4 新剑桥增长模型 378
9.4.1 新剑桥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378
9.4.2 卡尔多分配模型 380
9.5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383
9.5.1 肯德里克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383
9.5.2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384
9.5.3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386
第10章 经济周期理论 390
10.1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390
10.1.1 经济周期的含义 390
10.1.2 经济周期的阶段 391
10.1.3 经济周期的类型 393
10.2 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 394
10.2.1 经济周期理论概况: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395
10.2.2 消费不足理论 396
10.2.3 投资过度理论 396
10.2.4 货币信用过度论 397
10.2.5 创新理论 397
10.2.6 心理理论 399
10.2.7 太阳黑子理论 399
10.2.8 政治周期理论 400
10.3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400
10.3.1 乘数—加速数模型 401
10.3.2 卡尔多经济周期理论 405
10.3.3 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412
10.3.4 货币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416
10.3.5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418
10.4 经济周期的政策评述 419
10.4.1 各个流派对经济周期的观点 420
10.4.2 经济政策的不同方法 422
第11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426
11.1 国际收支 426
11.1.1 国际收支的概念 426
11.1.2 国际收支平衡表 427
11.1.3 国际收支失衡及其原因 431
11.1.4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434
11.2 汇率理论 437
11.2.1 外汇与汇率的概念 437
11.2.2 汇率的决定基础 439
11.2.3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442
11.2.4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445
11.2.5 汇率制度 447
11.3 国际收支曲线 448
11.3.1 净出口函数 448
11.3.2 净资本流出函数 454
11.3.3 国际收支曲线(BP曲线) 456
11.3.4 BP曲线的移动 459
11.4 调整国内均衡与国外均衡的政策 460
11.4.1 IS—LM—BP模型 460
11.4.2 IS—LM—BP模型的应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 463
11.4.3 调整国内均衡与国外均衡的政策 469
主要参考文献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