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1 研究意义 1
1.1 学术意义 1
1.2 现实意义 2
2 研究综述 2
2.1 民国时期的研究概况 3
2.2 当代研究概况 8
2.3 民国通俗讲演所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思路 16
3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18
3.1 重点 18
3.2 难点 18
3.3 创新点 19
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9
5 相关概念的界定 20
第一章 民国通俗讲演所肇兴的历史背景 21
1.1 “通俗讲演”的特征及其历史溯源 21
1.1.1 “通俗讲演”的特征 21
1.1.2 通俗讲演的历史溯源 22
1.2 民国通俗讲演所肇兴的时代背景 23
1.2.1 近代思想启蒙对象的下移 23
1.2.2 近代文化变迁的平民化倾向 25
1.2.3 清末社会教育的兴起 26
1.3 前身机构的出现——宣讲所 28
1.3.1 发展概况 28
1.3.2 宣讲内容 32
1.3.3 局限之处 34
第二章 民国通俗讲演所的运行机制及发展概况 36
2.1 通俗讲演所的运行机制 36
2.1.1 运行机构 36
2.1.2 运行准则 40
2.1.3 运行经费 62
2.2 通俗讲演所的发展概况 68
2.2.1 北洋政府时期 68
2.2.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90
2.2.3 中共领导下的通俗讲演所 110
2.2.4 日伪控制下的通俗讲演所 118
第三章 民国通俗讲演所的讲演内容及社会效应 121
3.1 通俗讲演所的讲演内容 121
3.1.1 讲演宗旨 121
3.1.2 讲演范围 123
3.1.3 讲演的具体内容 132
3.2 通俗讲演所事业取得的社会效应 148
3.2.1 民众爱国热情的激发 149
3.2.2 民众先进价值观念的培植 153
3.2.3 民众传统生活陋习的革除 156
3.3 制约通俗讲演所效应的因素 158
3.3.1 外在因素 158
3.3.2 内在因素 162
第四章 民国通俗讲演所事业的总体特征及当代启示 170
4.1 通俗讲演所事业的总体特征 170
4.1.1 “口语”启蒙的独特风格 170
4.1.2 受众定位的最广泛化 171
4.1.3 “隐形”功效影响深远 172
4.2 通俗讲演所事业的当代启示 173
4.2.1 加强基层文化教育设施建设 174
4.2.2 提高基层文化教育工作者素质 174
4.2.3 转变基层文化教育工作活动形式 175
结语 177
参考文献 179
附录A 民国通俗讲演所大事记 196
附录B 代表性讲演稿两篇 203
后记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