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栓喜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8160520
  • 页数:1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公共产品的视角考察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并将公共产品作为内生变量研究,提出最优经济发展方式的标准。并且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以扩大中产阶层为目标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和能力,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1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4

1.2 文献综述 6

1.2.1 主流理论范式将公共产品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外生变量 6

1.2.2 公共产品作为外生变量的好处 13

1.2.3 公共产品作为外生变量的局限性 15

1.3 研究目的 20

1.3.1 公共产品内生的经济发展方式分析框架 20

1.3.2 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内涵 23

1.3.3 借助公共产品解释经济发展的最优路径 24

1.3.4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演进和规律 25

1.4 技术路线、本书结构与创新 26

1.4.1 技术路线 26

1.4.2 本书结构 27

1.4.3 本书的创新 31

2 公共产品作为经济发展方式内生变量的立论依据 33

2.1 公共产品的性质:共同福利 34

2.1.1 作为技术特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34

2.1.2 有赖于集体行动的社会产品 35

2.1.3 本质属性是共同福利 37

2.2 不同福利观视野下的公共产品 38

2.2.1 效用福利观视野下的公共产品 38

2.2.2 正义福利观视野下的公共产品 41

2.2.3 能力福利观视野下的公共产品 43

2.3 以多数人可行能力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方式 44

2.3.1 正义是经济发展方式不可牺牲的资源 44

2.3.2 好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三种形式的正义 45

2.3.3 聚焦于多数人可行能力的经济发展方式才值得追求 46

2.4 公共产品在扩展多数人可行能力中的作用 47

2.4.1 营造合作主义社会环境 47

2.4.2 确保人的基本生存权 49

2.4.3 扩大人的经济自由 50

2.4.4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50

2.5 本章小结 52

3 公共产品内生的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模型 53

3.1 基本假设 53

3.1.1 居民只消费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 53

3.1.2 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各自被看成是一种产品 54

3.1.3 居民只能通过社会产品消费提高自身可行能力 54

3.1.4 居民追求可行能力最大化 54

3.1.5 所有个人的可行能力是同质的 55

3.2 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的静态模型 55

3.2.1 人的可行能力的无差异曲线 55

3.2.2 国民收入与预算约束线 57

3.2.3 既定国民收入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方式优化 57

3.3 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的动态模型 59

3.3.1 国民收入变化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最优路径 59

3.3.2 发展陷阱一:公共产品短缺造成系统偏离最优路径 61

3.3.3 发展陷阱二:公共产品过度供给造成系统偏离最优路径 62

3.4 模型经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型 64

3.4.1 公共产品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方式 64

3.4.2 从古典自由主义到福利国家模式的转型 66

3.4.3 从福利国家模式到新自由主义模式的转型 68

3.4.4 从新自由主义模式到“第三条道路”的转型 70

3.5 本章小结 73

4 公共产品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演进 75

4.1 所有社会产品作为公共产品的计划经济 76

4.1.1 服务于重工业发展的公共产品安排 76

4.1.2 公共产品过度供给与城乡经济失衡 77

4.1.3 城乡分立的福利制度 79

4.1.4 公共产品过度供给与经济的低效率 80

4.1.5 机会匮乏与实质性危机 81

4.2 缩减公共产品供给范围的市场化改革 83

4.2.1 公共产品范围缩减与渐进的市场化 83

4.2.2 市场化改革与多数人福利渠道的改变 85

4.2.3 市场化改革与基本物品消费平等 86

4.2.4 市场化改革与就业机会创造 88

4.3 公共产品短缺与经济发展偏离最优路径 89

4.3.1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与政府的自利化 89

4.3.2 公共产品短缺现象的出现 92

4.3.3 经济发展偏离多数人的可行能力 94

4.4 本章小结 96

5 公共产品短缺与经济结构的多维转换 98

5.1 公共产品短缺与向低碳经济的结构转换 99

5.1.1 低碳经济成为经济结构转换的重大课题 99

5.1.2 环境保护作为公共产品的短缺 100

5.1.3 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扩展多数人的可行能力 101

5.2 公共产品短缺与消费主导型经济 102

5.2.1 居民实际消费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均较低 102

5.2.2 公共产品短缺是制约消费增长的突出矛盾 105

5.2.3 经典的生产过剩危机 110

5.3 公共产品短缺与服务业主导型经济 111

5.3.1 服务业主导与多数人的可行能力 111

5.3.2 人口城市化缓慢的直接结果 114

5.3.3 农村公共产品短缺与人口城市化滞后 115

5.3.4 公共产品本身也是服务产品 117

5.4 公共产品短缺与人力资本主导型经济 120

5.4.1 人力资本是基本的可行能力 120

5.4.2 公共产品短缺与人力资本“瓶颈” 122

5.4.3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 125

5.5 本章小结 126

6 以培育中产阶层为目标的公共产品供给 128

6.1 中产阶层: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问题 128

6.1.1 中产阶层规模与多数人的可行能力 128

6.1.2 欧美发达国家公共产品与中产阶层规模 131

6.1.3 中国中产阶层规模与经济发展困境 132

6.1.4 中国公共产品短缺与中产阶层规模难以扩大 135

6.2 中产阶层与新型工业化成就 136

6.2.1 中产阶层与低碳经济发展 136

6.2.2 中产阶层与消费主导型经济 137

6.2.3 中产阶层与服务业主导型经济 140

6.2.4 中产阶层与人力资本主导型经济 142

6.3 以培育中产阶层为目标建设积极的社会福利制度 144

6.3.1 以增加国家福利为主基调 144

6.3.2 机会创造与能力创造并举 147

6.3.3 人力资本投资优先 148

6.3.4 注重新兴就业机会的创造 150

6.3.5 减轻中低收入者的基本生存负担 152

6.3.6 塑造开放、高效的公共部门 153

6.4 本章小结 155

7 结论与展望 156

7.1 基本结论 156

7.1.1 正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灵魂” 156

7.1.2 以扩大中产阶层为目标设计和推进二次改革 157

7.1.3 把建设积极的国家福利制度作为改革的重点 160

7.1.4 把重构公共部门作为二次改革的中心环节 163

7.1.5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67

7.2 下一步研究展望 169

参考文献 171

索引 184

后记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