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国家文化体制的起源、演进与定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才武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6191767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国家文化体制:概念与分析框架 1

一 文化体制的概念 1

(一)文化、制度与体制的区分与界定 1

(二)制度和体制是社会关系的规范化表达 3

(三)文化体制、文化领导体制与文化领导权 4

二 国家文化体制与社会基础结构的基本关系 7

(一)文化体制与意识形态模式之关系 7

(二)国家文化体制的架构要受到意识形态领导模式的影响 10

(三)国家文化体制的架构要受到技术基础的制约 12

三 本书的基本框架 13

(一)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13

(二)本书的基本构架 15

(三)本书所采用的几个基本概念和范畴 16

第一章 1911—1927年民初政府对文化体制的探索 19

一 民初政府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管理模式的承袭与创新 19

(一)民国以前官府对社会文化娱乐的管控方式 19

(二)民初政府对晚清政府的承袭与开新:以文物管理体制为例 23

(三)新型文化管理机构的创设:西方的模板 31

二 民初政府对文化管理体制的探索 40

(一)民初关于文化制度和文化法规的建设 40

(二)民初文化行业的政府监管与行业自治 48

(三)民初的文化财政与税收政策 61

(四)文化领域公有制的探索与试验:以汉口民众乐园为例 63

三 民初政府探索现代文化管理体制的价值评估 67

(一)管理体制的探索形成了日后国家文化体制的最初路径 68

(二)对文化审查制度缺乏理论批判和公共讨论机制,文化行业的主体性难以建立,成为滋生文化专制主义的土壤 71

第二章 1927—1937年国内战争与文化体制的意识形态化 77

一 国民党政府对文化控制的强化 77

(一)文化监管体制的建立 77

(二)制定文化政策法规的探索 90

(三)文化政策的执行 97

(四)文化财政政策及税收管理 107

(五)对其他文化形式的管理 113

二 中共苏区文化体制的形成 125

(一)文化模式的探索与确立 127

(二)新闻宣传与意识形态管理的探索 130

(三)戏剧事业的起源与发展 134

(四)苏区文化向国统区的延伸 138

三 国共两党关于文化领导权的竞争 145

(一)政党与文化领导权的关系问题 147

(二)中国共产党对苏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建 148

(三)国民党对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认识与策略 156

(四)简要结论 161

第三章 1937—1945年国共合作与文化体制的演变 164

一 1937—1938年武汉抗战文化统一战线:文化社团制度的定型 164

(一)在民族抗战救亡旗帜下全国文化艺术界的自我整合 165

(二)第三厅的成立及对文化宣传工作的领导 169

(三)文化社团的民族与国家观念表达:近代公共文化领域的运行 172

二 国民党文化政策的演变 180

(一)抗战爆发后全民文化动员体制的确立 180

(二)1938年以后文化政策的转变 183

(三)1941年以后文化专制体制的完成 187

三 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的变迁 191

(一)从苏区工农民主文化主张到抗日文化主张的转变 191

(二)文化统一战线策略 195

(三)组建独立的中共文化宣传系统 197

(四)文化政策的效果评价 199

四 两种文艺路线的竞争 203

(一)报刊领域的打压与反制 204

(二)对第三厅控制权的争夺 207

(三)国共双方在戏剧领域的博弈 208

(四)思想文化领域的论争 210

第四章 1946—1949年国内战争与战时文化体制 212

一 1946—1949年间国民党政府的文化控制 212

(一)文化体制全面转入战时动员体制 212

(二)战时文化管制体系的形成 219

二 1946—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体制与文化政策 225

(一)中共解放区的文化体制 226

(二)以农村基层社会动员为主旨的文艺政策 228

(三)中共在国统区的文化渗透和文化领导权建设 232

三 国共两党文化和意识形态政策的效率比较 237

第五章 1949年前后文化行业的国家化与“制度意外” 244

一 伴随军事胜利对国统区文化机构的接收 244

(一)对新闻机构的接收 244

(二)对文化机构的接收 247

(三)接收过程中的军事化管理体制的复制与拓展 248

二 从地方体制向国家体制的演进 250

(一)“五五戏改”与艺术行业国家化路径的确立 250

(二)对文化领域的公有制改造 263

(三)国家文化行业管理部门的设立 268

三 国家文化体制设计的经验来源与“制度意外” 272

(一)苏俄模式的示范 272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想象图景与“制度意外” 274

第六章 国家文化体制的历史来源与模式建构 280

一 近代文化体制的社会基础:公共文化领域的形成与政党政治的关系 283

(一)近代公共文化领域的形成 284

(二)公共文化领域的形成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动员方式 288

(三)公共文化领域作为概念范畴的适用性分析 294

二 文化体制的思想基础:近代民族国家理念向公共文化领域的拓展与覆盖 299

(一)国家向公共文化领域的拓展:民族国家理念对公共文化领域的掌握 301

(二)公共领域对国家的响应:文化生产的国家化 305

(三)简要结论:公共文化领域的国家化 308

三 文化体制的“路径锁定”:文化领导权模式的结构化和制度化 309

(一)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领导权的认识过程 309

(二)文化动员模式:两种方式与两种策略 313

(三)文化领导体制的探索与定型 320

四 简要结论 323

后记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