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语 1
第一章 奔赴晋东北抗日最前线 5
第一节 八路军主要领导齐聚晋东北 6
第二节 深入基层发动群众 11
第三节 迎来著名革命家和红军将领 15
第四节 培训抗战青年干部 19
第五节 晋东北抗日战场进入新阶段 20
第六节 五台县四区的妇女工作越做越好 22
第二章 在学生运动和对敌斗争中成长 25
第一节 投入山西太原的学生运动 26
第二节 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并监禁 30
第三节 重新找到党组织 36
第三章 从越南到广东参加中国的大革命 39
第一节 在越南学生运动中经受锻炼 40
第二节 赴法国追随革命领路人阮爱国(胡志明) 42
第三节 在黄埔军校第四期和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受训 45
第四节 参加广州起义 56
第四章 第二次到中国投入武装革命斗争 59
第一节 从泰国到达中央苏区的红色首都瑞金 60
第二节 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 70
第三节 与张国焘面对面进行斗争 78
第四节 再度从事军队教育工作 82
第五节 进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 87
第六节 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继续深造 93
第五章 晋东北的一段曲折经历 97
第一节 捅了山西军阀阎锡山的“马蜂窝” 98
第二节 喜结良缘与推动五台县的妇女工作 101
第三节 主办晋察冀根据地党报《抗敌报》 108
第四节 与白求恩大夫在前线相遇 111
第六章 在日寇大扫荡中痛失爱女 115
第一节 第三次从事军队教育工作 116
第二节 痛失爱女 125
第三节 摆脱痛苦继续战斗 136
第七章 在延安共同度过的日日夜夜 139
第一节 长途行军回到延安 140
第二节 他们的孩子靠朱德任弼时批供的牛奶摆脱困境 146
第三节 旁听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大 149
第四节 毛泽东周恩来给洪水送行 151
第五节 欢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55
第六节 与“马背摇篮”一起撤离延安 157
第八章 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越南 167
第一节 越南民主革命获得胜利 168
第二节 周恩来告诉他胡志明就是阮爱国就是李瑞 169
第三节 分别20年后见到祖国的家人 174
第九章 在越南抗法战争的最前线(一) 179
第一节 奉命到越南南方领导抗法战争 180
第二节 创建越盟军队的第一所军事学校 186
第三节 大胆起用日本投降军官作教官 193
第四节 调任国防部参谋长兼陈国俊中央陆军学校校长 196
第五节 领导第四战区军民阻挡住法军的进攻 200
第六节 越南的革命军事理论家 206
第七节 一次神奇的“神机妙算” 210
第十章 在越南抗法战争的最前线(二) 215
第一节 女儿演绎新版“千里寻父”记 216
第二节 被授予越盟军队少将军衔 218
第三节 令人折服和钦佩的演讲才能 224
第四节 在接近人民了解民情的基础上开展群众工作 228
第五节 创立新型练兵运动——大会操 229
第六节 对干部战士关心爱护体贴入微 234
第十一章 大力推动越南抗法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239
第一节 创办各类军事学校和培训班 240
第二节 精心呵护知识分子 244
第三节 提倡辩证的教育思想 247
第四节 身体力行爱护和教育后代 251
第五节 事必躬亲 255
第十二章 能文能武的“文化将军” 259
第一节 越南抗法根据地文化事业的领路人 260
第二节 创办报纸鼓舞人民动员人民 264
第三节 民族文化的理论家 270
第四节 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 273
第五节 支持开办战区文艺培训班 277
第六节 诚心诚意同文化人士交流沟通 280
第七节 组织文艺工作者到前线体验生活 283
第十三章 平易近人和善于团结各类人的司令员 287
第一节 团结、教育和帮助知识分子 288
第二节 在抗法前线组建新家庭 293
第三节 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297
第四节 敏锐的眼光精辟的分析 306
第五节 诙谐的性格和独特的处事方法 309
第十四章 担负重任第三次来到中国 313
第一节 中国援越抗法进入新阶段 314
第二节 与中共中央联络代表的深厚友谊 317
第三节 让越北解放区华侨记忆深刻的报告 322
第四节 越南边界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323
第五节 前往新中国的首都——北京接受新任务 328
第六节 患难夫妻终重逢 335
第七节 千里姻缘魂断中南海 338
第十五章 洪水——阮山将军最后的岁月 347
第一节 在南京军事学院取得优异成绩 348
第二节 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建设贡献才智 357
第三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他少将军衔 364
第四节 周恩来叶剑英关心他的病情 370
第五节 毛泽东周恩来和将帅们给他送行 376
第六节 生命走向尽头 382
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有才干的将领 389
越南人民的优秀儿子 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