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理论篇 3
第一章 司法权概述 3
第一节 司法权的概念 3
第二节 司法权的特征 11
第三节 司法权的地位 23
第二章 司法体制概说 27
第一节 司法体制的概念 27
第二节 司法体制的特征 28
第三节 司法体制的内容 34
第三章 审判模式概要 47
第一节 审判模式的概念 47
第二节 审判模式的类型 52
第四章 基层法院概述 61
第一节 基层法院的概念 61
第二节 基层法院的功能 71
第二篇 实务篇 79
第五章 中国审判体制的结构 79
第一节 中国审判体制的系统构成 79
第二节 中国审判体制的分层 85
第三节 中国审判体制的连结原则 87
第六章 中国审判权的分配 91
第一节 中国审判权分配的理论基础 91
第二节 中国审判权分配的原则 95
第三节 中国审判权的纵向分配 99
第四节 中国审判权的横向分配 102
第七章 中国法官的法律属性 113
第一节 法官概述 113
第二节 中国法官的应然属性 116
第三节 中国法官的实然属性 121
第四节 法官释法与法官造法 124
第八章 基层法官的地位 133
第一节 基层法官的概念 133
第二节 基层法官与基层法院的关系 137
第三节 基层法官的功能 142
第四节 基层法官的权限 146
第三篇 问题篇 151
第九章 基层司法的历史断层 151
第一节 基层司法的非审判职能范围 151
第二节 基层司法的发展过程 156
第三节 基层司法与中华法系特征的断裂 161
第四节 基层司法与基层社区文化的断裂 166
第十章 基层审判权的权属易位 171
第一节 基层审判权的范围 171
第二节 基层审判权政治属性之易位 174
第三节 基层审判权行政属性之易位 178
第四节 基层审判权管理属性之易位 183
第十一章 基层法院的整合 188
第一节 基层法院整合的界定 189
第二节 基层法院整合的依据 192
第三节 基层法院整合的非理性陷阱 196
第十二章 基层法官的法人格及其偏离 203
第一节 基层法官法人格界定 203
第二节 基层法官法人格的意义 208
第三节 基层法官法人格的基础 212
第四节 基层法院法官法人格之偏离 215
第四篇 认知篇 223
第十三章 基层司法权的实践理性 223
第一节 基层司法权的界定 223
第二节 基层司法判例性质的实践理性 229
第三节 基层司法权社会化过程的实践理性 233
第十四章 基层审判模式的实用理性 237
第一节 基层审判模式实用理性的界定 237
第二节 基层审判模式追求简易的实用理性 242
第三节 基层审判模式追求最大满意的实用理性 245
第四节 基层审判模式追求主动的实用理性 248
第十五章 基层法院的效率理性 251
第一节 基层法院效率理性的界定 251
第二节 基层法院即时处置的效率理性 254
第三节 基层法院实体至上的效率理性 256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关于小额诉讼程序的规定 258
第五节 基层法院最大社会价值的效率理性 261
第十六章 基层法官的权属剩余理性 264
第一节 基层法官剩余权的界定 265
第二节 基层法官剩余权在我国的状况 268
第三节 基层法官剩余权的法理价值 270
第四节 基层法官剩余权保留的路径 274
第五篇 措施篇 281
第十七章 基层法院机构的一元配置 281
第一节 基层法院机构配置的基础 281
第二节 基层法院机构一元配置的概念 287
第三节 基层法院机构一元配置的理论分析 289
第十八章 基层审判权的综合搭建 295
第一节 基层审判权综合搭建的涵义 295
第二节 审判权综合搭建的理论基础 298
第三节 基层法院审判权综合搭建的价值 300
第十九章 基层审判方式的一体主义 305
第一节 审判方式一体主义的内涵 305
第二节 审判方式一体主义的理论基础 307
第三节 基层审判方式一体主义与审判方式改革的思路 310
第二十章 基层法院审判机制改革之“黄陵模式” 315
第一节 “黄陵模式”的基本内容 315
第二节 “黄陵模式”的客观成效 321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黄陵模式”的设想 323
后记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