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
卷一 建置 1
第一章 隶属 境域 1
第一节 隶属 1
第二节 境域 5
第二章 行政区划 6
第一节 唐至清代行政区划 6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1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13
卷二 自然地理 21
第一章 地质 21
第一节 地层 21
第二节 岩浆岩 22
第三节 构造 23
第四节 矿藏 24
第二章 地貌 25
第一节 特征 25
第二节 类型 25
第三章 气候 29
第一节 四季特征 29
第二节 气候要素 30
第四章 水文 32
第一节 地表水 32
第二节 地下水 33
第五章 土壤 34
第一节 类型 34
第二节 分布 34
第三节 养分 35
第六章 植被 36
第一节 类型 36
第二节 分布 36
第七章 野生动植物 38
第一节 野生动物 38
第二节 野生植物 39
第八章 自然灾害 40
第一节 风灾 40
第二节 水灾 41
第三节 旱灾 43
第四节 雹灾 43
第五节 滑坡 地震 44
卷三 人口 45
第一章 人口规模 45
第一节 人口总量 45
第二节 分布与密度 48
第二章 人口变动 50
第一节 自然变动 50
第二节 机械变动 53
第三章 人口构成 56
第一节 姓氏构成 56
第二节 民族构成 56
第三节 性别构成 58
第四节 年龄构成 59
第五节 行业与职业构成 60
第六节 农业与非农业构成 62
第四章 人口素质 63
第一节 身体素质 63
第二节 文化素质 75
第五章 婚姻与家庭 76
第一节 婚姻 76
第二节 家庭 79
第六章 户籍管理与人口普查 82
第一节 户籍管理 82
第二节 人口普查 83
第七章 人口控制 84
第一节 机构队伍 84
第二节 宣传教育 84
第三节 计划生育管理措施 85
第四节 晚婚晚育 88
第五节 优生优育 89
卷四 城乡建设 90
第一章 城区建设 90
第一节 城墙 90
第二节 道路 桥梁 91
第三节 供水 排水 92
第四节 房屋建设 93
第五节 环境卫生 94
第六节 园林绿化 95
第二章 乡村建设 95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 95
第二节 乡村建设 101
第三章 建筑业 102
第一节 施工队伍 102
第二节 设计技术 104
第三节 施工技术 105
第四章 管理 1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5
第二节 规划管理 106
第三节 施工管理 106
第四节 质量安全管理 107
第五节 建筑市场管理 107
卷五 土地管理 110
第一章 土地权属 110
第一节 民国及以前土地权属 11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权属 111
第二章 地籍管理 112
第一节 地籍调查 112
第二节 土地分等定级 113
第三节 土地登记发证 115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15
第五节 土地统计 117
第六节 土地档案 117
第三章 用地管理 118
第一节 建设用地管理 118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21
第三节 土地监察 122
第四章 土地利用开发 124
第一节 土地资源开发 124
第二节 重点建设用地开发 125
卷六 环境保护 128
第一章 环境污染 128
第一节 水体污染 128
第二节 大气污染 129
第三节 噪声污染 130
第四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 130
第二章 综合治理 131
第一节 水污染治理 131
第二节 大气污染治理 131
第三节 噪声污染治理 132
第四节 固体废弃物治理 132
第五节 征收排污费 132
第六节 环境监测 132
第三章 环境管理 13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33
第二节 执法监理 133
第三节 定量考核 134
第四节 污染纠纷处理 134
第五节 宣传教育 135
第六节 环境规划 135
卷七 经济综述 143
第一章 经济建设 143
第一节 发展速度 143
第二节 农业生产 143
第三节 工业生产 145
第四节 建设投资 146
第二章 经济结构 146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46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48
第三节 产值结构 148
第三章 人民生活 155
第一节 城镇生活 155
第二节 农村生活 157
卷八 农业 159
第一章 生产条件 159
第一节 耕地 159
第二节 劳力 161
第三节 畜力 161
第四节 农田建设 161
第五节 农机具 163
第六节 农业区划 164
第二章 生产关系 167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67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68
第三节 互助组 168
第四节 农业合作社 169
第五节 人民公社 169
第六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70
第三章 种植业 170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70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74
第三节 其他经济作物 176
第四章 农业技术 177
第一节 耕作制 177
第二节 良种繁育与经营 178
第三节 肥料 179
第四节 植物保护 180
第五章 畜牧业 183
第一节 畜禽种类与选育 183
第二节 畜禽饲养 185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 187
第四节 饲料、饲草资源与利用 188
第六章 农业管理机构 188
第一节 农业行政机构 188
第二节 农业事业单位 189
第三节 其他农业企事业单位 191
卷九 渔业 193
第一章 所有制 193
第一节 私营经济 193
第二节 集体经济 194
第三节 股份经济 194
第二章 生产条件 195
第一节 自然条件 195
第二节 劳动力 199
第三节 生产工具 200
第四节 渔港 码头 204
第三章 捕捞 205
第一节 围网作业 205
第二节 拖网作业 206
第三节 定置网作业 206
第四节 刺网作业 207
第五节 延绳钓作业 207
第六节 其他作业 208
第四章 养殖 208
第一节 海水养殖 208
第二节 淡水养殖 210
第三节 苗种 211
第四节 海蚌 211
第五章 水产品加工与流通 213
第一节 水产品加工 213
第二节 水产品流通 215
第六章 渔业管理 2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16
第二节 连家船改造 217
第三节 资源保护 218
卷十 林业 222
第一章 森业资源 222
第一节 树种资源 222
第二节 森林面积与蓄积量 223
第三节 林业区划 224
第二章 山林权属 225
第一节 所有制 225
第二节 承包责任制 225
第三节 林业“三定” 225
第三章 森林培育 226
第一节 采种 育苗 226
第二节 造林 226
第三节 绿化植树 227
第四节 林木抚育 228
第四章 森林保护 229
第一节 森林防火 229
第二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230
第五章 生产与经营 231
第一节 地产木材 231
第二节 木材购销 231
第三节 林副产品 232
第六章 机构与管理 232
第一节 机构 232
第二节 采伐管理 233
第三节 以法治林 234
卷十一 水利 水电 235
第一章 水利工程 235
第一节 蓄水工程 235
第二节 引水工程 238
第三节 提水工程 240
第四节 防洪排涝工程 242
第二章 水利工程维修 247
第一节 清淤疏浚 247
第二节 加固达标 247
第三节 改造更新 247
第三章 防洪抗旱 248
第一节 防洪 248
第二节 抗旱 249
第四章 管理 25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50
第二节 经费管理 251
第三节 经营管理 252
卷十二 乡镇企业 254
第一章 企业结构 254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254
第二节 村办企业 254
第三节 联户办企业 255
第四节 个体办企业 255
第五节 “三资”企业 255
第二章 行业 256
第一节 农业企业 256
第二节 工业企业 256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266
第四节 建筑业 267
第五节 商业餐饮服务业 267
第三章 名特优新产品 267
第一节 市优产品 267
第二节 省优产品 268
第三节 部优产品 269
第四章 管理 26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9
第二节 管理形式 270
第三节 企业基础管理 270
第四节 专业管理 272
第五节 经营效益管理 273
卷十三 工业 275
第一章 所有制 275
第一节 个体、私营企业 275
第二节 集体企业 276
第三节 国营企业 277
第四节 其他企业 278
第二章 行业 280
第一节 电力工业 280
第二节 机械冶金工业 282
第三节 制糖制纸工业 284
第四节 纺织工业 285
第五节 化学工业 286
第六节 食品工业 287
第七节 印刷业 289
第八节 陶瓷业 289
第九节 造船业 290
第十节 缝纫业 290
第十一节 金属加工业 291
第十二节 工艺美术业 291
第十三节 木器加工业 293
第十四节 竹棕制品业 293
第十五节 冷作安装业 294
第三章 管理 297
第一节 生产计划管理 297
第二节 技术管理 297
第三节 安全管理 298
第四节 设备管理 299
第五节 质量管理 299
第六节 财务管理 300
卷十四 交通 302
第一章 陆路 302
第一节 道路 302
第二节 桥梁 305
第二章 水路 311
第一节 航道 311
第二节 港口 313
第三章 陆运 322
第一节 客运 322
第二节 货运 323
第三节 搬运 325
第四章 水运 328
第一节 海运 328
第二节 河运 332
第五章 管理 338
第一节 运政管理 338
第二节 航政管理 339
第三节 路政管理 340
卷十五 邮电 342
第一章 机构 342
第一节 驿铺 342
第二节 邮电局 343
第三节 邮电支局 344
第四节 邮电(邮政)代办所 346
第二章 邮政 346
第一节 传邮 346
第二节 设备 351
第三节 业务 352
第三章 电信 355
第一节 电信网路 355
第二节 设备 360
第三节 业务 365
第四章 管理 367
第一节 计划与统计管理 367
第二节 业务技术管理 368
第三节 质量管理 369
第四节 财务管理 369
卷十六 商业 372
第一章 所有制 372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372
第二节 国营商业 374
第三节 集体商业 375
第二章 行业网点 376
第一节 百货 376
第二节 副食品网点 376
第三节 饮食服务业 377
第四节 特需物质供应点 378
第五节 五交化商店 378
第六节 贸易信托与综合服务 379
第三章 商品购销 379
第一节 商品购进 379
第二节 商品销售 383
第四章 管理 388
第一节 计划管理 388
第二节 财务管理 389
第三节 核算管理 391
卷十七 供销合作 395
第一章 体制 395
第一节 社员 395
第二节 社员代表大会 396
第二章 经营 397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397
第二节 农副产品采购 401
第三节 生活资料供应 403
第四节 农村饮食服务业 404
第五节 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 405
第三章 管理 407
第一节 计划管理 407
第二节 财务管理 408
第三节 储运管理 409
卷十八 粮油经营 411
第一章 粮油市场 411
第一节 民营粮油市场 411
第二节 国营粮油网点 412
第三节 议购议销 413
第二章 粮油统购 414
第一节 粮食统购 414
第二节 油料统购 417
第三章 粮油统销 418
第一节 城镇供应 418
第二节 农村供应 421
第三节 其他供应 422
第四节 饲料供应 425
第四章 粮油储运 426
第一节 仓储 426
第二节 运输 429
第五章 管理 43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30
第二节 市场管理 431
第三节 计划管理 432
第四节 票证管理 433
卷十九 对外对台经济贸易 435
第一章 商品出口 435
第一节 出口商品种类 435
第二节 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436
第三节 出口商品收购 438
第四节 自营出国、出台商品业务 439
第二章 经贸合作 440
第一节 开办“三资”企业 440
第二节 来料加工 442
第三节 劳务输出 442
第三章 机构与管理 443
第一节 机构 443
第二节 管理 444
卷二十 财政 税务 445
第一章 财政 445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45
第二节 财政收入 446
第三节 财政支出 450
第四节 财政管理 459
第二章 税务 463
第一节 税制 463
第二节 稽征 466
第三节 税务管理 472
卷二十一 金融 476
第一章 机构 476
第一节 钱庄和当铺 476
第二节 银行 477
第三节 保险公司 478
第四节 信用社 479
第二章 货币 480
第一节 币类 480
第二节 货币流通 482
第三章 业务 483
第一节 储蓄 483
第二节 存款 487
第三节 信贷 488
第四节 现金管理 491
第五节 结算 492
第六节 侨汇管理 493
第四章 保险 495
第一节 保险种类 495
第二节 保额保费 495
第三节 理赔 495
卷二十二 经济管理 497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9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97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498
第二章 统计管理 502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02
第二节 统计调查 503
第三节 统计监督 504
第四节 资料汇编 505
第三章 物价管理 505
第一节 物价改革 505
第二节 商品价格 507
第三节 非商品收费 508
第四章 物资流通 509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09
第二节 物资购销 510
第五章 审计监督 511
第一节 机构 511
第二节 专项审计 511
第三节 社会审计 513
第四节 内部审计 514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515
第一节 市场管理 515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516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518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519
第五节 经济监督检查 520
第七章 标准 计量 521
第一节 度量标准 521
第二节 计量器具管理 522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523
卷二十三 政党 524
第一章 中共长乐地方组织 524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24
第二节 历届代表大会 533
第三节 重大活动纪略 534
第四节 组织建设 542
第五节 宣传教育 549
第六节 统一战线 551
第七节 纪律检查 552
第八节 信访 555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长乐地方组织第一节 组织机构 556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56
第三章 民主党派在长乐成员及其主要活动第一节 民主党派在长乐成员 559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59
卷二十四 人大 政府 政协第一章 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节 普选 560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61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563
第四节 各界人代常委会 566
第五节 人大常委会 567
第六节 人大常委会主要活动 569
第二章 政府 570
第一节 唐至清代县衙 570
第二节 民国县公署、县政府 581
第三节 县(市)人民政府 584
第三章 人民政协 595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 595
第二节 工作机构 598
第三节 主要活动 598
卷二十五 公安司法 603
第一章 公安 60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603
第二节 打击反革命 605
第三节 治安管理 606
第四节 刑事侦查 610
第五节 清理积案、平反假错案 611
第六节 监管 612
第七节 户政管理 612
第八节 出入境管理 613
第九节 消防 613
第十节 交通管理 615
第二章 检察 617
第一节 机构 617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18
第三节 经济检察 620
第四节 法纪检案 622
第五节 监所检察 623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624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625
第三章 审判 625
第一节 机构 625
第二节 刑事审判 626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27
第四节 经济审判 628
第五节 行政审判 629
第六节 告诉申诉 629
第七节 纠正冤假错案 630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30
第一节 机构 630
第二节 法制宣传 631
第三节 基层调解 631
第四节 公证 632
第五节 律师 633
卷二十六 民政 634
第一章 拥军 优抚 634
第一节 支前 634
第二节 优待抚恤 635
第三节 拥军优属 636
第四节 烈士褒扬 637
第二章 安置 637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637
第二节 移民安置 638
第三章 救济 扶持 639
第一节 灾害救济 639
第二节 社会救济 640
第三节 农村扶贫 642
第四节 扶持老区 643
第四章 社会福利 644
第一节 供养和收养(治) 644
第二节 残疾人就业安置 645
第五章 其他民政事务 645
第一节 婚姻登记 645
第二节 殡葬改革 646
第三节 地名管理 646
第四节 社团管理 647
第五节 收容遣送 648
卷二十七 劳动人事 649
第一章 工人 649
第一节 队伍 649
第二节 管理 652
第三节 工资 福利 657
第二章 干部 659
第一节 队伍 659
第二节 管理 662
第三节 工资 福利 667
第三章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669
第一节 落户 669
第二节 生产 生活 669
第三节 就业 升学 参军 670
卷二十八 军事 671
第一章 武装与设施 671
第一节 驻军 671
第二节 地方武装 673
第三节 地方军事机构 675
第四节 军事设施 676
第二章 兵役 677
第一节 募兵制 677
第二节 征兵制 677
第三节 志愿兵制 678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678
第五节 预备役制 678
第三章 民兵 678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78
第二节 思想教育 680
第三节 军事训练 680
第四节 民兵代表大会 681
第五节 主要活动 682
第四章 防空 682
第一节 民国时期防空 68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防空 682
第五章 重要兵事 683
第一节 抗击法国侵略者 683
第二节 十三乡事变 683
第三节 松下阻击战 684
第四节 三溪伏击战 684
第五节 琅尾港伏击战 684
第六节 五里洋歼灭战 685
第七节 袭击旒漳、松江两镇公所 685
第八节 三溪道遭遇战 685
第九节 解放长乐 685
卷二十九 社团 688
第一章 工人团体 688
第一节 清至民国时期职工组织 68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会组织 688
第二章 农民组织 692
第一节 农民协会 692
第二节 贫农、下中农协会 692
第三节 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 693
第三章 妇女团体 693
第一节 妇女运动委员会 693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693
第三节 主要活动 694
第四章 青少年组织 696
第一节 童子军 696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697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697
第五章 工商业者团体 699
第一节 商会 699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700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701
第六章 侨台组织 702
第一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702
第二节 旅台同胞亲属联谊会 702
第七章 其他组织 703
第一节 中苏友好协会 703
第二节 抗美援朝委员会 703
第三节 文化艺术协会 703
第四节 残疾人联合会 703
第五节 体育协会 704
卷三十 科技 705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705
第一节 机构 705
第二节 队伍 708
第二章 科技普及 709
第一节 科技宣传 709
第二节 科技咨询 709
第三节 科技交流 710
第四节 科技培训 711
第三章 科技研究推广 711
第一节 农业科技 711
第二节 林业科技 712
第三节 工业科技 713
第四节 水产养殖畜牧科技 714
第五节 医药卫生科技 714
第六节 气候地震科技 714
第四章 科技管理 714
第一节 项目管理 714
第二节 成果管理 715
第三节 经费管理 716
卷三十一 教育 718
第一章 旧式教育 718
第一节 学宫 社学 718
第二节 书院 719
第三节 私塾 720
第二章 幼儿教育 721
第一节 园(班)设置 721
第二节 保育与教育 723
第三章 小学教育 724
第一节 学校设置 724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727
第三节 教学 728
第四节 德育 729
第四章 中学教育 730
第一节 学校设置 730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732
第三节 教学 733
第四节 德育 735
第五章 中等专业与职业教育第一节 师范学校 736
第二节 教师进修学校 737
第三节 农业中学 738
第四节 职业中学 738
第六章 成人教育 739
第一节 扫除文盲 739
第二节 农民教育 740
第三节 职工教育 741
第四节 干部教育 742
第五节 成人高等教育 742
第七章 教师 743
第一节 教师队伍 743
第二节 师资培训 745
第八章 管理 745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45
第二节 行政管理 746
第三节 教育经费 746
第四节 学校设施 747
第五节 教育督导 749
卷三十二 文化 751
第一章 设施 751
第一节 县(市)级文化设施 751
第二节 乡镇文化站 753
第三节 村文化室 753
第二章 文学艺术 753
第一节 文学 753
第二节 戏剧 755
第三节 曲艺 756
第四节 美术 书法 757
第五节 摄影 759
第六节 音乐 舞蹈 761
第七节 民间文艺 763
第三章 广播 电影 电视 765
第一节 广播 765
第二节 电影 767
第三节 电视 录像 769
第四章 图书 档案 771
第一节 图书 771
第二节 档案 772
第五章 报刊 通讯 775
第一节 报刊 775
第二节 通讯报道 777
卷三十三 文物名胜 778
第一章 古遗址 778
第一节 吴航头和炼丹灶遗址 778
第二节 古县治衙署 779
第三节 其他遗址 779
第二章 古建筑 780
第一节 古城 炮台 780
第二节 寺庙祠宫观 781
第三节 宅第 786
第四节 塔 亭 楼 阁 788
第五节 石坊 790
第六节 古桥 古井 790
第三章 古墓葬 792
第一节 唐、宋、元古墓 792
第二节 明、清古墓 793
第四章 金石 795
第一节 石刻 795
第二节 铜刻 陶砖刻 797
第三节 碑刻 797
第五章 革命文物和馆藏文物 798
第一节 革命遗址 798
第二节 革命文物 799
第三节 革命纪念建筑物 799
第四节 馆藏文物 800
第六章 文物管理 8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04
第二节 文物普查 804
第三节 文物保护 804
第七章 名山 胜景 808
第一节 名山 808
第二节 胜景 810
卷三十四 医药卫生 812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812
第一节 机构 812
第二节 队伍 819
第二章 医疗 820
第一节 中医 820
第二节 西医 823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826
第三章 卫生 826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826
第二节 公共卫生 827
第四章 防疫 830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830
第二节 寄生虫病防治 833
第三节 地方病与慢性病防治 835
第五章 妇幼保健 836
第一节 妇女保健 836
第二节 儿童保健 837
第六章 医药 837
第一节 地产药材 837
第二节 药品 838
第三节 药品经营 839
第七章 管理 840
第一节 医政管理 840
第二节 药政管理 842
卷三十五 体育 843
第一章 传统体育 843
第一节 武术 843
第二节 龙舟 844
第三节 棋类 844
第四节 舞龙 舞狮 845
第五节 信鸽 845
第二章 群众体育 845
第一节 职工体育 845
第二节 农民体育 846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847
第四节 民兵体育 849
第五节 残疾人体育 850
第三章 学校体育 850
第一节 体育教学 850
第二节 体育活动 851
第三节 体育师资 855
第四节 人才输送 856
第五节 业余体校 857
第四章 竞技体育 858
第一节 项目 858
第二节 比赛 862
第五章 管理 87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75
第二节 设施管理 875
第三节 经费管理 875
卷三十六 华侨 876
第一章 出国与分布 876
第一节 出国 876
第二节 分布 878
第二章 从业与社团 878
第一节 从业 878
第二节 社团 879
第三章 对侨居地贡献 880
第一节 参与反帝反殖斗争 880
第二节 参加经济建设 881
第四章 支持革命与家乡建设 881
第一节 支持国内革命 881
第二节 支持家乡建设 882
第五章 侨务 885
第一节 机构 885
第二节 落实政策 885
第三节 接待 886
第四节 安置 886
卷三十七 宗教 889
第一章 佛教 889
第一节 传播 889
第二节 主要寺院 890
第二章 道教 900
第一节 传播 900
第二节 主要宫观庙宇 901
第三章 基督教 905
第一节 传播 905
第二节 教务活动 907
第四章 天主教 908
第一节 传播 908
第二节 宗教活动 909
第三节 主要教堂 909
卷三十八 民俗 911
第一章 岁时节俗 911
第一节 春节 911
第二节 元宵 拗九 清明 911
第三节 端午 乞巧 中元 中秋 912
第四节 重阳 冬节 祭灶 912
第五节 除夕 913
第二章 生产习俗 913
第一节 农事习俗 913
第二节 学艺习俗 914
第三节 经商习俗 914
第三章 生活习俗 915
第一节 饮食 915
第二节 服饰 915
第三节 住宅 916
第四节 行旅 916
第四章 人生礼仪 917
第一节 婚嫁 917
第二节 生育 918
第三节 寿诞 919
第四节 丧葬 919
第五节 祭祀 920
第五章 道德风尚 921
第一节 传统美德 921
第二节 乡规民约 921
第六章 迷信陋习 922
卷三十九 方言 924
第一章 引言 924
第一节 语言概况 924
第二节 音标 符号 925
第二章 语音分析 927
第一节 长乐话声韵调系统 927
第二节 长乐话连续音变 928
第三章 长乐话同音字表 951
第四章 分类词表 951
第一节 天文 地理 951
第二节 时间 方位 952
第三节 农具 农事 952
第四节 房屋 建筑 953
第五节 器具 用品 954
第六节 虫鱼 鸟兽 954
第七节 花果 作物 955
第八节 人品 职业 956
第九节 亲属 称谓 956
第十节 身体 五官 957
第十一节 疾病 医药 957
第十二节 饮食 穿戴 958
第十三节 礼俗 风尚 959
第十四节 政治 经济 959
第十五节 动作 心理 959
第十六节 性质 状态 960
第十七节 指代 数量 961
第十八节 行业语 961
第十九节 地名 961
第五章 语法选例 962
第一节 词语搭配 962
第二节 语法例句 963
第六章 长乐话标音举例 965
第一节 熟语 965
第二节 民歌 966
第三节 民间故事 968
卷四十 人物 970
第一章 人物传 970
第一节 古代人物传 970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传 991
第二章 人物表 1025
第一节 进士、诸科名表 1025
第二节 烈士英名表 1073
第三节 长乐籍劳模、先进人物表(已知) 1078
第四节 长乐籍博士、硕士名表(已知) 1091
第五节 长乐籍高级职称人员表(已知) 1094
第六节 长乐籍县团级以上干部(含副职)名表(已知) 1120
附录 1129
索引 1216
编后记 1250
编审机构、成员 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