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8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 9
1.2.1 研究思路 9
1.2.2 研究方法 10
1.2.3 章节结构 11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2.1 国外研究现状 14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
2.2.1 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 23
2.2.2 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 27
2.2.3 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 29
2.2.4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31
2.2.5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策略 36
2.3 现有研究总体评述 40
3地方高校突发事件类型、特征与成因分析 42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42
3.1.1 地方高校突发事件的界定 43
3.1.2 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界定 45
3.1.3 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界定 47
3.2 地方高校突发事件类型 48
3.3 地方高校突发事件特征 54
3.4 地方高校突发事件成因 56
3.4.1 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形成原因梳理 56
3.4.2 外部成因分析 63
3.4.3 内部成因分析 69
3.5 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策略失当 77
3.5.1 外部应急策略问题 78
3.5.2 内部应急策略问题 81
3.6 地方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特征和成因机理 84
3.7 本章小结 85
4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88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流程 88
4.1.1 构建原则 88
4.1.2 构建流程 90
4.2 指标选取 91
4.2.1 一级指标选取 91
4.2.2 二级指标选取 95
4.2.3 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指标选取 105
4.3 指标的界定 128
4.3.1 应急计划能力 129
4.3.2 应急组织能力 132
4.3.3 应急指挥能力 134
4.3.4 应急协调能力 141
4.3.5 应急控制能力 144
4.3.6 物资保障能力 147
4.4 问卷设计说明 150
4.4.1 问卷设计过程 150
4.4.2 问卷的基本情况 151
4.5 检验过程 152
4.5.1 小样本测试及结果 152
4.5.2 样本统计特征描述 152
4.5.3 数据分析方法 153
4.5.4 信度、效度分析 156
4.6 检验结果 158
4.6.1 因子分析结果 158
4.6.2 相关性分析结果 166
4.7 本章小结 171
5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 173
5.1 评价方法 174
5.2 指标评价标准 175
5.2.1 应急计划能力指标评价标准 175
5.2.2 应急组织能力指标评价标准 175
5.2.3 应急指挥能力指标评价标准 177
5.2.4 应急协调能力指标评价标准 181
5.2.5 应急控制能力指标评价标准 183
5.2.6 物资保障能力指标评价标准 185
5.3 权重的确定 189
5.3.1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190
5.3.2 熵值修正一级指标权重 190
5.3.3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192
5.4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93
5.5 本章小结 195
6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策略 196
6.1 地方高校与外部相关体的关系以及外部相关体的作为 196
6.1.1 政府应“有所作为” 197
6.1.2 高校间联动机制的建立 201
6.1.3 引导媒体控制舆情 203
6.2 地方高校内部应急策略 206
6.2.1 应充分提供应急资源保障 207
6.2.2 应建立全过程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209
6.2.3 地方高校内部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213
6.3 本章小结 220
7典型案例分析 221
7.1 案例描述 221
7.2 案例分析与主要启示 224
7.3 本章小结 231
8结论与展望 232
8.1 主要结论 232
8.2 展望 234
附录 235
附录1 235
附录2 239
附录3 242
附录4 249
参考文献 252
致谢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