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大团体的界定 4
第二节 团体动力是什么? 6
第三节 团体中的认识历程 8
第四节 团体行为的四个层次 15
第五节 大团体的社会治疗功能 18
附录(一):开放系统 22
附录(二):辩证的意义 26
第一章 社会学的观点 31
第一节 内在脉络与外在脉络 33
第二节 处境中的行动者 34
第三节 建构团体动力的社会性元素 36
附录:安东尼·基唐的「处境、社会认同与系统再生产」概念 42
第二章 心理分析对大团体理论的贡献 45
第一节 客体关系与自我防卫机转 47
第二节 个人焦虑与团体防卫 53
第三节 大团体心理动力的特性 55
第四节 社会防卫系统 60
第三章 塔非史塔克团体理论 67
第一节 贝昂的团体理论 71
第二节 米氏组织系统理论与团体关系训练模式 87
附录:典型研习会议模式的描述 94
第四章 集体潜意识与社会变革 107
第一节 团体是什么? 109
第二节 团体中的集体潜意识 114
第三节 团体工作与社会变革 120
第五章 身体运作活动的使用:操作逻辑的矛盾 127
第一节 身体动作 是何种方法? 129
第二节 团体脉络、团体现象与团体领导 139
第三节 矛盾的操作逻辑 143
第六章 社会角色关系模式之形成 159
第一节 国小班级团体是个小社会 161
第二节 班级干部的角色功能 174
第七章 压抑冲突人际联盟 179
第一节 在团体沈默中观察、试探与等待 182
第二节 惯性的压抑 183
第三节 回避冲突的联盟 186
第八章 结构性冲突与既存角色关系 191
第一节 父权式雇佣关系对工人集体与工会的分化作用 193
第二节 结构性冲突中的大、小团体 194
第三节 父权式雇佣关系的作用及其变化 202
第九章 中学生集体行动:想缘与反思 213
第一节 集体行动三菱镜 215
第二节 学校集体学习经验的社会建构 218
第三节 炸:校园鞭炮事件的社会建构历程 236
第四节 共振与爆 243
第五节 进入另一种想像空间 270
参考文献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