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医学免疫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荣波,邹义洲主编;任碧琼等副主编;马广强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06782210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免疫与医学免疫学 1

二、免疫系统功能及其组成 1

三、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2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2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3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 4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 6

第三节 免疫学在医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展望 7

一、对医学、生命科学的影响 7

二、未来免疫学的畅想 7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10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10

一、骨髓 10

二、胸腺 11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13

一、淋巴结 13

二、脾 16

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18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19

一、淋巴细胞归巢 19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 20

第三章 抗原 23

第一节 抗原的性质 23

一、抗原的基本特性 23

二、抗原的特异性 23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27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27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 28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28

第三节 抗原种类 29

一、根据抗原诱导抗体产生时是否需T细胞的参与分类 29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30

三、根据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 31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31

一、佐剂 31

二、丝裂原 32

三、超抗原 32

第四章 抗体 34

第一节 抗体的分子结构 34

一、抗体分子一级结构 34

二、抗体分子的空间结构 36

三、抗体分子的其他成分以及水解片段 36

第二节 抗体的多样性和异质性 37

一、抗体的可变区具有高度多样性 37

二、抗体的恒定区具有异质性 38

三、抗体的血清型 38

第三节 抗体的功能 39

一、V区的功能 39

二、C区的功能 39

第四节 各类抗体的特性和作用 42

一、IgG 42

二、IgM 43

三、IgA 43

四、IgD 43

五、IgE 43

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 44

一、多克隆抗体 44

二、单克隆抗体 44

三、基因工程抗体 45

第五章 补体系统 47

第一节 概述 47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47

二、补体的来源和理化性质 48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48

一、经典途径 49

二、替代途径 50

三、MBL途径 51

四、补体激活的共同“终末通路” 52

五、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52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 53

一、补体自行衰变调节 53

二、补体调节成分及其作用 53

第四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54

一、溶菌、溶病毒的细胞毒作用 54

二、免疫黏附作用 55

三、调理作用 55

四、炎症介质作用 55

第五节 补体系统与疾病 56

一、补体固有成分遗传性缺陷 56

二、补体调节蛋白的缺陷 56

三、补体受体相关疾病 56

第六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58

第一节 概述 58

一、细胞因子 58

二、细胞因子受体 61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62

一、高效性 63

二、多样性 63

三、重叠性 63

四、协同和拮抗性 63

五、短暂性 63

六、双向性 63

七、网络性 63

第三节 细胞因子其及受体的生物学功能 64

一、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64

二、细胞因子受体的生物学功能 65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 66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 66

二、细胞因子与疾病诊断 66

三、细胞因子与疾病治疗 66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69

第一节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及CD分类 69

一、概念 69

二、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命名—CD系统 69

第二节 黏附分子 70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70

二、整合素家族 71

三、选择素家族 74

四、黏附分子的功能 74

第三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76

一、阐明发病机制 76

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77

三、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77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78

第一节 MHC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78

一、MHC-Ⅰ类分子的结构 78

二、MHC-Ⅱ类分子的结构 78

三、MHC分子与抗原肽的结合 79

四、人类MHC分子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 80

第二节 MHC基因结构及其遗传特性 80

一、HLA基因复合体的结构 81

二、MHC-Ⅰ类和MHC-Ⅱ类基因外显子及其编码结构域 81

三、MHC基因的遗传特性 82

四、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83

五、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84

第三节 HLA与临床医学 85

一、临床HLA配型在器官/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85

二、临床某些疾病的发生与HLA分子异常表达有关 85

三、HLA等位基因与一些疾病的易感性关联 85

第九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87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 87

一、树突状细胞 88

二、单核/巨噬细胞 89

三、B淋巴细胞 89

第二节 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90

一、内源性抗原的MHCⅠ类分子提呈途径 90

二、外源性抗原的MHCⅡ类分子提呈途径 93

三、内源和外源性抗原的交叉提呈途径 96

四、糖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 96

第十章 T细胞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 99

第一节 T细胞的分化发育 99

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99

二、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分化 101

第二节 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101

一、TCR-CD3复合物 101

二、CD4分子和CD8分子 102

三、协同刺激分子 103

四、丝裂原受体及其他表面分子 105

第三节 T细胞亚群及功能 105

一、根据TCR种类不同分类 105

二、根据T细胞表面是否表达CD4或CD8分类 106

三、根据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分类 106

第四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07

一、T细胞特异识别抗原阶段 107

二、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109

三、效应阶段 111

四、活化T细胞的转归 113

第十一章 B细胞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 115

第一节 B细胞的分化发育 115

一、BCR的基因结构及其基因重排 115

二、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117

三、B细胞分化发育的过程 118

第二节 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分类 121

一、B细胞的表面分子 121

二、B细胞的分类 122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123

一、B细胞针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123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125

三、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效应 126

第四节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127

一、初次应答 127

二、再次应答 128

第十二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130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 130

一、固有组织屏障 131

二、固有免疫细胞 132

三、固有免疫分子 135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 136

一、固有免疫识别 136

二、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 138

第三节 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139

一、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139

二、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139

三、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效应 140

第十三章 免疫耐受 141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 141

一、天然免疫耐受 141

二、后天诱导性免疫耐受 142

第二节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 143

一、中枢免疫耐受 143

二、外周免疫耐受 144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146

一、建立免疫耐受 147

二、打破免疫耐受 147

第十四章 免疫调节 150

第一节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150

一、抗原的免疫调节作用 150

二、抗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150

三、补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151

四、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 152

五、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152

第二节 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153

一、免疫细胞的自身调节作用 153

二、免疫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 154

三、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作用 156

第三节 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157

一、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157

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158

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160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160

一、发生机制 160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易感因素 163

三、临床常见疾病 163

四、防治原则 164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165

一、发生机制 165

二、临床常见疾病 166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167

一、发生机制 168

二、临床常见疾病 169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170

一、发生机制 170

二、临床常见疾病 171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病 173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的诱发因素 173

一、抗原因素 173

二、免疫系统耐受异常 175

三、遗传因素 176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及特点 177

一、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177

二、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178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179

一、自身抗体介导的组织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 179

二、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组织细胞损伤 180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 181

一、去除引起免疫耐受异常的因素 181

二、抑制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 181

三、重建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 182

四、其他 182

第十七章 抗感染免疫 183

第一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183

一、胞外菌感染及免疫应答 184

二、胞内菌感染及免疫应答 186

第二节 抗病毒感染免疫 188

一、固有免疫应答 188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 188

三、免疫逃逸机制 189

第三节 抗真菌感染免疫 190

一、固有免疫应答 190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 190

三、免疫逃逸机制 190

第四节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190

一、固有免疫应答 190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 191

三、免疫逃逸机制 191

第十八章 免疫缺陷病 194

第一节 概述 194

一、分类 194

二、特点 194

三、诊断和治疗原则 195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95

一、T和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 196

二、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 196

三、吞噬细胞数量、功能缺陷 197

四、补体系统缺陷 197

五、其他免疫缺陷综合征 198

第三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198

一、诱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 198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98

第十九章 肿瘤免疫 203

第一节 肿瘤抗原 203

一、肿瘤抗原产生的分子机制 203

二、肿瘤抗原的分类 204

三、常见的人类肿瘤抗原 204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 205

一、机体固有免疫的抗肿瘤作用 205

二、机体适应性免疫的抗肿瘤作用 206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207

一、肿瘤抗原的免疫刺激效应异常 207

二、肿瘤细胞的“漏逸” 208

三、肿瘤抗原诱导免疫耐受 208

四、肿瘤细胞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或自身抗凋亡 208

五、肿瘤特异性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异常 208

六、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性因子 208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诊断与免疫学治疗 208

一、肿瘤的免疫学诊断 208

二、肿瘤的免疫学治疗 209

第二十章 移植免疫 213

第一节 移植分类 213

第二节 移植免疫学基础 214

一、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移植抗原 214

二、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 215

第三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216

第四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218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218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219

第五节 临床移植排斥的防治原则 220

一、临床HLA配型原则 220

二、移植物和受者的预处理 221

三、免疫抑制疗法 221

四、移植后的免疫监测 223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防治 224

第一节 免疫预防 224

一、疫苗及其要求 224

二、人工主动免疫 225

三、人工被动免疫 227

四、疫苗接种与免疫规划 228

五、新型疫苗及其发展 229

六、疫苗的应用 230

第二节 免疫治疗 231

一、免疫增强疗法 231

二、免疫抑制疗法 233

三、免疫重建疗法 234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35

第一节 抗原抗体的体外检测 235

一、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 235

二、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236

三、抗原、抗体的反应类型和基本检测方法 237

第二节 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 241

一、免疫细胞的分离、鉴定与计数 241

二、免疫细胞功能测定 243

第三节 免疫分子的检测 246

一、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246

二、补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246

三、细胞因子的检测 246

四、CD分子、表面受体、黏附分子的检测 247

五、HLA等位基因分型技术 247

第四节 免疫学检测的临床应用 248

一、认识、阐明相关疾病发病机制 248

二、诊断、辅助诊断相关疾病 248

三、免疫学监测 248

参考文献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