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层序社会及其文化性格 28
第一节 学界有关传统中国社会性质的探讨 29
一、海外学者的观点概述 30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概述 34
第二节 层序社会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 38
一、层序社会的含义 39
二、层序社会的特征 42
第三节 层序社会的形成原因探究 56
一、地理环境与农耕文明 57
二、战乱逼仄的生存环境 60
三、宗法文化流风未息 65
四、“天人相合”的宇宙观 70
第二章 师者刍议 75
第一节 “师”的含义及其早期流变 76
一、最早的知识人——巫师 77
二、“巫君合一”与“官师合一” 79
三、“私家教师”的出现 83
四、万世师表——孔丘 85
第二节 “师者”的含义及其特征 86
一、“师者”的含义 86
二、师者与儒学 87
三、师者与权力 89
四、师者与知识 91
第三节 师者与士 92
一、“士”的含义及特征 93
二、“师士融合” 96
第三章 庙堂与师道 99
第一节 师道与治道 100
一、“道”的含义 101
二、儒士与师道 104
三、“以道抗君”刍议 107
第二节 君主与儒士 111
一、君权的双重维度:独断与怀柔 111
二、儒士的现实选择:独立与依附 119
第三节 最是“圣人”不自由——孔庙祭祀制及其历史演变 126
一、孔庙祭祀制度的兴起及历史演变 127
二、“从祀”与“配享” 131
第四章 举业与坐馆 137
第一节 科举与士 139
一、科举制度的源起 140
二、举业的诱惑 141
三、举业的艰难 146
第二节 座主与门生——“一日之知,终身定门生之分” 149
一、“座主”的含义及其缘起 151
二、“座主”与“仕途” 152
三、“报恩”与“忘恩” 155
第三节 塾师与处馆 158
一、科举笼罩下的“教育” 159
二、“处馆”与“治生” 163
第五章 乡土与先生 168
第一节 层序社会里的乡土文化 169
一、“大传统”——儒教中国 170
二、“小传统”——乡土文化 173
三、“大传统”与“小传统” 175
第二节 乡土社会中的“先生” 177
一、“教化泽民”与“以道抗权” 178
二、“传授礼仪”与“服务乡土” 183
第三节 乡土社会中的“他者”——中国底层社会的反智主义 185
一、“腐儒”与“酸秀才” 186
二、反智主义兴起的原因探微 188
第六章 社会转型与群体失语 196
第一节 文明的冲击——中国层序社会的解体 197
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城乡格局的近代变迁 198
二、“欲推广学校,必先停科举”——科举制度的废除 204
三、“只手打孔家店”——儒家文化的没落 212
第二节 师者的“边缘化”——走向失语的群体 222
一、乡土的“逃离” 223
二、权力的“隐退” 225
三、儒学的“失势” 227
第三节 文化人的退隐与专业人的兴起 229
一、师者——层序社会中的文化人 230
二、教师——现代社会中的专业人 232
三、“文化取向”与“专业取向” 234
第四节 余论 237
参考文献 241
索引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