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当代中国电影的创意研究 1
二、“电影作为创意文化产业”或电影创意生产的主要环节或要素 9
第一章 创意、创意产业与电影创意:理论概览 22
引言 22
第一节 “创意”:社会背景与时代价值 23
一、“创意”生产:互联网搭建的数字平台 24
二、“创意”消费:“后福特主义”的经济体系 28
三、“创意”成为产业:知识的分类与保护 30
第二节 创意、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一次术语辨析 33
一、“创意”内涵变迁:从专业术语到社会话语 33
二、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概念升级还是本质改变? 36
第三节 “创意”理论研究:成果概述 47
一、西方研究理论成果概述 47
二、中国创意理论研究成果概述 58
三、电影创意理论研究成果概述 62
第二章 电影创意之制片管理研究 70
第一节 创意制片的基石:“制片人中心制” 70
一、制片先行:电影制片的重要作用 70
二、历史溯源:电影制片机制的历史 71
三、好莱坞创意制片:以“制片人中心制”为基石 76
第二节 中国制片业发展现状 88
一、中国电影制片业发展历史溯源 89
二、新世纪后中国电影制片现状 98
三、中国电影制片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04
第三节 创意制片:中国电影制片人机制转变与新类型模式的探索 117
一、探索实践:中国电影制片人机制的转变与阶段性成果 117
二、制片人机制建设中的不足及主要制片人类型模式分析 119
三、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主要制片人类型模式分析 120
四、中美电影制片人机制比较 131
第四节 创意制片管理:融资与剧本 135
一、创意融资分析:好莱坞融资机制分析与中国创意实践 135
二、创意剧本开发:好莱坞剧本机制分析与中国创意实践 159
第三章 电影创意之导演创作研究 167
第一节 电影导演的工作与创意问题的提出 167
一、导演:“作者论”与“中心制”的沉浮 167
二、导演工作面临的新语境与创意力问题 170
第二节 “产业化生存”中的创意力突围 175
一、制片人中心制下的导演工作 175
二、合理发挥导演所长 177
三、新兴导演职责细分 179
第三节 “技术化生存”中的创意力综合 180
一、了解技术、学会使用技术 181
二、将技术内化为一种艺术语言 183
三、开拓技术的边界 185
第四节 “媒介化”或“网络化生存”:创意的可能与局限 186
一、媒介决定电影现实和未来 188
二、互联网媒介文化下的电影观念变革 191
三、网生代导演的创意力:可能与局限 196
第四章 电影创意力之导演创意力个案研究 200
第一节 张艺谋:视觉创意和文化贡献 200
一、原创性的视觉呈现:影像造型的想象力与色彩追求 201
二、文化创意——视觉背后的本土文化空间 204
三、“二张”组合——开创大片创意的合作 206
第二节 陈凯歌:一身两任的“导演—制片”制 208
一、《无极》前后国内电影创意环境的变迁 209
二、成形:三部电影尝试,完成身份转换 210
三、“导演—制片”创意体式的优劣得失 214
第三节 冯小刚的创意和自我超越:从冯式贺岁片到主流商业电影 216
一、冯氏喜剧的类型建立:王朔加葛优的贺岁创意 216
二、主流商业大片的新风:商业影像与主流价值的共舞 219
三、强强联合的产业意识——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的品牌模式 221
第四节 姜文的品牌构建:从创意文本到创意市场 222
一、创意文本:“开放的作品”与超越视野 224
二、创意市场:内容与形式的合谋 226
三、“后子弹”时期:品牌系统的树立 229
第五节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徐克的想象力与创意力 230
一、魔幻电影的热度与中国科幻电影的缺失 231
二、重新审视魔幻电影或玄幻电影 232
三、“怪力乱神”:徐克的想象力与创意力 235
第六节 《建国大业》:“创意制胜”与“国家形象”的重建 237
一、环环相扣的创意环节点 238
二、史诗风格与“创意制胜”之道 241
三、“国家形象”的重建 244
第七节 “北上”香港导演的创意力:“借来时空”的归还 246
一、“老”导演们的“北上”合拍片:“吃老本”或新探索 247
二、老导演们的“香港制造”:“港味儿”的坚守与提升 250
三、“新导演”群体:独辟蹊径的新创意 251
四、新展望:活在当下,回到电影 252
第五章 电影创意之叙事研究 254
第一节 电影叙事与创意 254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255
二、电影叙事与叙事创意 257
第二节 类型电影叙事创意 262
一、类型电影叙事模式 263
二、类型电影创新 266
三、叙事创意与入梦机制 269
第三节 本土突围:中国电影叙事创意 272
一、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 273
二、中国电影的叙事创意 277
三、中国电影叙事创意问题 284
结语 297
第六章 电影创意之明星研究 300
第一节 创意制片与明星策划 301
一、明星打包——创造性地集聚明星 302
二、优化组合——明星搭档的创意 304
三、制片阶段明星策划的创意运用 311
第二节 文化创意与明星表演 312
一、文化、明星与阶层 312
二、本色出演与创意开拓 315
三、明星形象的定位与再定位 316
四、明星形象的多元开发 319
第三节 创意宣发与明星营销 322
一、电影营销与明星 323
二、创意营销中的明星形象再建 325
第四节 电影明星制创意建构 326
一、明星与类型片——明星创意与品牌维护 326
二、明星经纪——明星创意产业之路 327
三、明星工作室:明星潜力的创意挖掘 329
四、明星发展的国际之路 330
第七章 电影创意之营销研究 334
引言 334
一、电影营销之于电影产业 334
二、电影产业创意营销的特征 336
第一节 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营销发展历程与阶段分述 339
一、当代中国电影产业营销的发展与阶段 339
二、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模式”营销阶段(2002年—2005年) 342
三、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差异”营销阶段(2006年—2008年) 348
四、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创意整合营销阶段(2009年—) 358
第二节 创意整合营销案例的对比分析 374
一、2011年贺岁档影片的创意整合营销案例对比 374
二、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创意整合营销案例分析 378
三、好莱坞电影的创意整合营销 384
第三节 当代中国电影产业营销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392
一、项目融资与中国电影的营销 392
二、市场收益与中国电影的营销 394
三、“泛亚洲”策略与中国电影的营销 400
结语:走向一种中国电影产业的“创意整合营销” 402
第八章 电影创意之文化创意研究 410
第一节 中国电影:想象力的缺失及文化渊源 410
一、好莱坞电影的三种“想象力模式” 411
二、美国电影的文化观念支撑:娱乐、游戏、假定性 413
三、中国电影的文化禁忌与文化创意可能 416
第二节 电影创意之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 420
一、传统文化资源“现代转换”的前提和语境 421
二、传统写意性美学与文人文化的转化 424
三、传统艺术意境美学的现代转化 425
四、传统“边缘文化”“亚文化”或“次文化”的现代转化 426
五、“经典”与“红色经典”的再造与“跨文化”“跨媒介”转化 429
结语:问题、原则、立场 430
第三节 喜剧电影与“青年亚文化”资源的“创意转化” 432
一、“喜剧时代”的青年喜剧电影:亚类型和发展态势 434
二、电影中“青年亚文化”的流变及其意识形态症候 436
三、喜剧电影青年亚文化崛起表征之一:告别“第六代” 439
四、喜剧电影青年亚文化崛起表征之二:告别“中年喜剧” 440
结语 443
第四节 华语电影的文化资源整合与多元性文化生产 444
一、内地主流文化:同化、现代化与大众化 445
二、香港文化的显形:类型策略、明星策略与“港式”人文理念 447
三、台湾“在地”文化与青春文化:期待中的新鲜力量 453
结语:问题与展望 455
跋语 当代中国电影创意研究的实现与局限 457
主要参考文献 463
后记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