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孔子的仁学体系 1
一、“仁”字的出现及早期运用 1
二、仁的基本内涵 4
三、仁的调节范围 7
四、仁的立论基础 14
五、仁的精神底蕴 23
六、仁的道德境界 39
七、仁的实现途径 42
第二章 孔子的中庸之道 62
一、“中”的文脉传承 62
二、中庸本义 64
三、中庸非“折中”考 67
四、中庸的理性智慧 72
五、中庸之道的历史地位 83
第三章 孔子的礼制主张 94
一、礼的起源 94
二、礼的作用 100
三、对周礼的认识与改造 102
四、对礼制与法治关系的认识 114
第四章 孔子的宗教观与人生哲学 130
一、历史背景 130
二、对“鬼神”的认识 136
三、对“天命”的认识 141
四、总体评价及历史影响 159
第五章 孔子的义利观与经济思想 174
一、对求利行为的人性归结 174
二、见利思义的理性原则 181
三、义利统一的本质特征 188
四、经济思想及政策主张 194
五、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212
第六章 孔子的人才观与教育思想 217
一、对人才作用的认识 217
二、人才规格与人才标准 221
三、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229
四、人才的识别与选用 249
第七章 孔子的政治思想与为政方略 265
一、华夏统一的政治追求 265
二、人际和谐的社会构想 269
三、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275
四、宽猛相济的为政方略 282
五、尊重民意的原始民主 293
六、尊贤为大的用人路线 296
七、尊美摒恶的为政艺术 306
第八章 孔子的文化观与史学贡献 312
一、对文化本质的认识 312
二、文化建设的基本主张 314
三、语言修辞学说 319
四、诗论 327
五、乐论 335
六、史论 343
七、对历史文化典籍的整理与传承 347
第九章 孔子的孝论及家庭伦理 362
一、爱:孝行动机的新诠释 363
二、敬:孝行内涵的新丰富 365
三、谏:家庭民主的新主张 367
四、慈:家庭关系的新调整 370
五、仁:孝行境界的新提升 373
六、消极因素及历史命运 376
附录:走近孔子 380
贫苦出身的学者 381
宽厚博爱的仁人 383
率直无畏的诤友 386
循循善诱的师长 388
博采众长的学说 389
孜孜以求的志士 391
审时度势的君子 393
实事求是的楷模 397
坦荡快乐的人生 400
出类拔萃的圣人 403
后记 407
修订再版附记 411
第三版后记 413
主要参考文献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