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上篇 知识产权价值的理论分析 11
第1章 知识产权的价值决定——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费用价值论的非适用性 11
1.1 知识成果的特殊性 11
1.1.1 知识成果的非物质性特征 12
1.1.2 知识成果的独特性特征 16
1.2 劳动价值理论与知识产权的价值 17
1.2.1 劳动价值理论 17
1.2.2 劳动价值理论与知识产权的价值 21
1.3 生产费用价值理论与知识产权的价值 27
1.3.1 生产费用价值理论 27
1.3.2 生产费用价值理论与知识产权的价值 29
第2章 知识产权的价值决定——以效用价值论为视角的考察 33
2.1 效用价值理论 33
2.2 效用决定知识产权的价值 37
2.2.1 对价值含义的再认识 37
2.2.2 效用决定知识产权的价值 39
2.2.3 知识产权的价值即利用知识成果产生的收益 42
2.2.4 如何衡量生产要素的效用 44
2.3 知识产权的价值量由市场决定 45
2.3.1 需求的程度决定知识产权价值量 45
2.3.2 利用知识成果的方式与程度决定知识产权的价值 49
2.3.3 以市场为基础的价值评价 53
2.4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 55
2.4.1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 56
2.4.2 正确认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 60
第3章 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的价值分析 62
3.1 知识产权的分类 62
3.2 智力成果权的价值 64
3.2.1 著作权的价值 64
3.2.2 专利权的价值 69
3.3 商业标记权的价值 71
3.3.1 实质意义上商标的价值 71
3.3.2 形式意义上商标的价值 74
下篇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以知识产权的价值为根据 83
第4章 以权利人实际所受损失确定赔偿额 83
4.1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与知识产权的价值 83
4.1.1 侵权损害的含义和分类 83
4.1.2 侵害知识产权之损害与知识产权价值减损 86
4.1.3 侵害知识产权之损害与创造知识成果的成本 89
4.2 权利人的损失——生产或销售利润 93
4.2.1 因销售量的流失而受到的利润损失 93
4.2.2 其他原因导致的利润损失 101
第5章 以侵权获利确定赔偿额 105
5.1 侵害知识产权之不当得利与知识产权的价值 105
5.1.1 侵害他人权益型不当得利 105
5.1.2 侵害知识产权之不当得利——对知识产权价值的侵夺 109
5.2 不当得利返还与损害赔偿 111
5.2.1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 111
5.2.2 侵害知识产权之不当得利返还与损害赔偿 112
5.3 侵害知识产权所获利润的确定 121
5.3.1 著作权侵权利润的确定 123
5.3.2 商标侵权利润的确定 125
5.3.3 专利侵权利润的确定 132
第6章 以许可使用费确定赔偿额 136
6.1 专利许可使用费的确定 139
6.1.1 依据可以参照的专利许可使用费确定赔偿额 139
6.1.2 以虚拟谈判确定的专利许可使用费作为赔偿额 147
6.1.3 采用分析法确定许可使用费 160
6.2 其他类型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的确定 161
6.2.1 著作权许可使用费的确定 161
6.2.2 商标许可使用费的确定 167
6.2.3 商业秘密许可使用费的确定 169
6.3 完善我国以许可使用费确定赔偿额方法的建议 171
6.3.1 扩大许可使用费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 171
6.3.2 取消以许可使用费的“倍数”确定赔偿额的规定 172
第7章 法定赔偿 180
7.1 法定赔偿的含义、性质及适用条件 180
7.1.1 法定赔偿的含义与制度变迁 180
7.1.2 法定赔偿的性质 183
7.1.3 法定赔偿的适用条件 186
7.1.4 法定赔偿的适用对象 191
7.2 适用法定赔偿应当考量的因素 192
7.2.1 法定赔偿与法官自由裁量权 192
7.2.2 适用法定赔偿应当考量的因素 195
7.3 限缩法定赔偿的适用 199
7.3.1 解决赔偿难题关键在于证据 199
7.3.2 加强权利人举证和法院调查取证 205
7.3.3 重视运用证据披露、举证妨碍等证据规则 207
7.3.4 充分发挥专家在判定赔偿额中的作用 215
参考文献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