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汉剧艺术发展的历史分期 1
第二节 20世纪汉剧研究史的回顾与反思 10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理论思考与框架说明 34
第一章 汉剧形成前湖北地区的戏剧活动 37
第一节 明代湖北地区戏剧活动 38
第二节 田舜年与清前期鄂地的戏剧活动 51
第二章 汉剧艺术发展历史(上) 61
第一节 乾嘉时期:汉调的兴起与汉剧的形成 61
第二节 道咸时期:汉剧走向繁荣与“四大河派”的形成 68
第三节 同光时期:汉剧“四派”在武汉合流 74
第三章 汉剧艺术发展历史(下) 85
第一节 汉剧发展的黄金期(1900—20世纪30年代) 85
第二节 汉剧发展的低谷期(20世纪30—40年代) 96
第三节 汉剧发展的复兴期(20世纪50—80年代) 102
第四节 汉剧发展的变革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109
第四章 “楚曲29种”与汉剧早期艺术形态 114
第一节 “楚曲29种”与汉剧早期剧本的文学风貌 115
第二节 “楚曲29种”与汉剧早期剧本的剧本形态 130
第三节 “楚曲29种”与汉剧早期剧本的角色体制 140
第四节 “楚曲29种”与汉剧早期剧本的音乐体制 155
第五章 汉剧表演形态与主要艺术流派 163
第一节 汉剧“十大行”的艺术规范 163
第二节 余洪元与一末“余派”艺术 179
第三节 吴天保与三生“吴派”艺术 196
第四节 陈伯华与旦行“陈派”艺术 217
第六章 汉剧剧目、剧本与经典个案研究 239
第一节 汉剧剧目与剧本概述 239
第二节 汉剧“三国戏”的特色与影响 246
第三节 汉剧《二度梅》的流变与传播 274
第四节 《打花鼓》:一个汉剧经典小戏的生成 290
第七章 汉剧艺术与近代汉口都市文化 305
第一节 近代汉口都市文化的历史面貌 305
第二节 茶园、戏院与汉剧的都市化进程 309
第三节 汉剧艺术与“汉派文化”的互融 325
第四节 汉剧公会与汉剧的发展 341
第八章 近现代汉剧对外重大演出与流播 354
第一节 1921年汉剧进京赈灾义演 354
第二节 1929年汉剧“福兴班”赴沪商业演出 363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汉剧的流动演出 375
第四节 新时期汉剧的对外交流演出 386
第九章 汉调、汉剧与其他剧种的关系 401
第一节 汉调对京剧形成的独特贡献 401
第二节 汉调南传与广东汉剧的生成 414
第三节 汉剧与楚剧的艺术交流与竞争 431
第十章 汉剧的剧史定位与传承保护 442
第一节 汉剧对明清传奇的继承与发展 442
第二节 汉剧与中国戏剧史的雅俗之变 452
第三节 方言与地方剧种“种类”的多样性 463
第四节 汉剧的生存现状与保护传承对策的思考 476
参考文献 482
附录:汉剧剧目表 493
后记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