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创造方法与技巧 327
第一节 一般创造方法 329
一、畅谈会法 329
二、哥顿法(Gordon Method) 331
三、德尔菲(Delphi)法 332
四、综摄法(Synectis) 334
五、类比法 340
六、辨合符验法 344
七、塞伦迪皮蒂(Serendipity) 346
八、通道寻边法 350
九、怪想法 351
十、否定法 352
十一、联想法 353
十二、音乐启迪法 355
十三、情感激励法 357
十四、举一反三法 361
十五、连锁效应法 362
十六、黑箱法 363
十七、模糊法 366
十八、希望点列举法 369
十九、缺点列举法 373
二十、特性列举法 377
二十一、原型启迪法 378
二十二、古为今用法 379
二十三、检查提问法 381
二十四、NM法 382
二十五、KJ法 383
二十六、T.T.STORM法 384
第二节 部门创造方法 385
一、完善法 386
二、合成法 388
三、逆合成法 390
四、混合法 391
五、复合法 394
六、“优利辛”(Unisyn)法 396
七、以毒攻毒法 397
八、直角坐标联想组合法 400
九、组合法 402
十、信息交汇法 404
十一、对称法 407
十二、非对称法 410
十三、“两术”法 411
十四、形态分析法 414
十五、载体法 416
十六、仿生法 418
十七、骡子效应法 420
十八、嫁接法 422
十九、移植法 423
二十、相克法 427
二十一、专利补缺法 429
二十二、附主寄生法 430
二十三、超条件法 431
二十四、反求工程法 433
第三节 具体创造方法 434
一、细菌法 437
二、控制条件法 444
三、更材易质法 445
四、功能替代法 446
五、爆炸法 447
六、射击法 449
七、喷射法 451
八、放大法 453
九、缩小法 454
十、泡沫法 457
十一、掺杂法 459
十二、磁性法 461
十三、折叠法 464
十四、旋转法 467
十五、0.618法 469
十六、粉末法 473
十七、急冷法 474
第八章 创造设计 476
第一节 概述 476
一、创造设计的涵义 476
二、设计方法的演变 477
三、创造设计的特征 480
四、创造设计的作用 481
五、目前国外工业设计概况 484
第二节 创造设计的原则 486
一、站在用户立场户上的原则 486
二、激发潜在需求的原则 487
三、低寿命周期成本原则 487
四、美的使用原则 489
五、简便原则 490
六、“绿色”工程原则 491
七、可行性原则 492
第三节 创造设计的类型 492
一、突破型设计 493
二、综合型设计 493
三、分割结合型设计 493
四、非分割结合型设计 494
第四节 创造设计的程序 494
一、初步设计 494
二、技术设计 495
三、工作图设计 495
四、试验、改进设计 497
五、试产、试销与信息反馈 497
第五节 创造设计的方法 498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 499
二、功能分析设计 501
三、功能极限设计 516
四、功能平衡设计 524
五、功能模拟设计 529
六、仿生设计 531
七、分子设计 532
第九章 科技成果评价 534
第一节 概述 534
一、科技成果的概念及其意义 534
二、科技成果的特点 535
三、科技成果的类别 536
第二节 理论成果的评价 537
一、理论成果的涵义 537
二、评价理论成果的原则 538
三、评价理论成果的标尺 541
四、评价理论成果的方法 546
第三节 技术成果的评价 550
一、技术成果的涵义 550
二、评价技术成果的原则 551
三、评价技术成果的标尺 552
四、评价技术成果的方法 554
第十章 创造发明的奖励 561
第一节 概述 561
一、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演变概况 561
二、国外科技奖励制度简介 563
三、奖励对人们的作用 568
四、奖励的种类 571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科技奖励条例简介 571
一、自然科学奖励条例简介 572
二、发明奖励条例简介 573
三、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简介 576
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简介 578
五、国家星火奖励办法简介 580
第三节 社会对科技创新者的赞誉 582
一、以某事物之“父”而赞誉 582
二、以某科学家的名字而命名其理论 583
三、以某科学家的名字而命名某计量单位 584
四、以某科学家的名字而命名某事物 586
五、以某科学家的名字而命名某地名 587
六、其它桂冠 589
第四节 世界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 590
一、诺贝尔生平简介 590
二、诺贝尔遗嘱 592
三、诺贝尔基金的管理组织 595
四、诺贝尔奖金的评选工作 596
五、诺贝尔奖金的颁发 598
六、诺贝尔奖的奖金额 600
七、两次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601
八、荣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精英 602
第十一章 专利与创造发明 604
第一节 专利与专利制度 605
一、专利 605
二、专利权 605
三、西方工业国家专利制度的演变简介 607
四、我国专利制度的发展概况 610
第二节 专利法及授予专利权的若干规定 611
一、专利法的涵义与目的 611
二、专利法的保护主体 612
三、专利法的保护对象 615
四、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616
五、专利的审批制度 619
第三节 专利的报审程序 621
一、申请专利前的准备工作 622
二、填报申请文件 623
三、受理与初步审查 625
四、公告 626
五、实质审查与审定公告 626
六、异议 627
七、专利的复审 627
八、专利的无效宣告 628
第四节 专利代理 630
一、专利代理的涵义 630
二、专利代理的作用 631
三、专利代理机构 632
四、专利代理人的资格与业务范围 633
第五节 怎样向国外申请专利 634
一、准备工作 634
二、应办的手续 635
三、委托代理申请 636
四、获得专利权后的工作 637
第十二章 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638
第一节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意义 638
第二节 对目前我国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看法 640
一、扭转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 641
二、创造推广科技成果的良好环境 643
三、解决科研、生产两张皮现象 644
四、激励科研、高校与企业联姻 644
五、完善市场机制 645
六、成立国家科技成果推广管理局和民办科技成果中介机构 646
七、兴办发明商店 648
八、举办博览会 649
九、鼓励发明人办厂 649
十、让科技成果作为股份,参与经营 650
十一、建立一些中试基地 651
第三节 技术贸易 651
一、技术贸易的涵义及其类别 651
二、技术贸易的方式 653
三、技术价格及其支付方式 654
四、技术贸易的谈判与合同 658
主要参考文献 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