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地方大学要有“国家队”的站位 1
1 大学理念 3
不辱使命 不负重托 3
办学理念决定大学发展 6
国内部分大学的办学目标分析 7
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建设 10
发扬师大优良传统 13
2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发展 16
寻求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16
解放思想要落实到推动发展上 19
机遇是十分宝贵的发展资源 2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24
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内涵发展 29
做好“顶层设计”这篇大文章 35
关于“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审议稿)的说明 37
理清办学思路 建立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 44
3 建设高水平大学 51
用“211”工程高校的标准建设学校 51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 51
全力推进学校新一轮大发展 53
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七个新突破” 56
没有高质量不可能成为高水平大学 60
走在全省高校内涵建设的前头 66
4 打好“省部共建”这张“好牌” 69
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的协议 69
不能守着金山要饭吃 71
省部共建的深远影响和有益启示 75
推进省部共建工作的三点建议 76
附录一 新百年的挑战与超越——访校长黄汉升教授 79
附录二 黄汉升:爱拼才会赢 93
附录三 内涵建设铸就辉煌五年——福建师范大学喜迎第七次党代会 105
第二篇 心中要有学生 113
1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使命 115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115
提高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 116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 121
本科教育质量是形成办学品牌的第一要素 122
专业建设要扬优、固本、扶新、发展 129
以“质量工程”带动提升教学整体水平 132
有选择地开展精英教育 134
建成具有侨乡特色的教学应用型的知名独立学院 138
借奥运东风推动学校阳光体育 139
2 打造教师教育“升级版” 142
培养教育家的大学也是高水平的大学 142
引领·整合·协同——教师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44
处理好“综合性”与“有特色”的关系 151
在向“综合性”转型中牢记师范大学的使命 152
加强海内外基础教育交流与合作 158
附中是福建师大的一张“名片” 159
3 对学生的期望 161
做“行为正、素质高、能力强”的师大人 161
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163
诚以立德 学以成业 165
独立·协作·担当 167
学会思考 学会规划 学会担当 170
开辟人生新天地 173
与2009—2013届毕业生共勉 174
博约结合 知行统一 175
志存高远 积厚流广 177
大道行思 取则行远 178
行成于思 行胜于言 179
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 181
胸怀天下 崇尚科学 183
立志成才 感恩社会 184
附录一 实施“质量工程”探索地方院校内涵式发展——访福建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黄汉升教授 187
附录二 让学生走向卓越——福建师范大学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纪实 197
附录三 我们永远,永远是师大人 205
附录四 福建师大校长当面解决学生提案 211
附录五 三位校学生会主席主持“校长与青年学生面对面活动”的感想 213
第三篇 建设“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 221
1 建设高水平大学,核心是建设一流学科 223
强校,必先强学科 223
学科竞争力在于差异化和特色化 225
用统筹办法推进学科建设 227
积极发展特色工科 231
建好南方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桥头堡 232
要跳出师大看学科 233
学位点申报与建设同等重要 235
第十一批学位点申报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经验 238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42
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八条措施 244
2 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高水平大学的基本特征 249
提高质量是永恒主题 249
提高体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 253
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重要趋势 254
专业学位教育的五个问题 259
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问题不能妥协 262
要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研究生导师 263
建成高水平的MPA教育基地 266
附录一 福建师范大学:聚力学科建设 推动科学发展 275
附录二 学科建设为办学实力“催化加速”——记福建师范大学学科建设的魅力与贡献 283
附录三 更快更高更强——我校体育学学科发展纪实 293
附录四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专家型”辅导员从这里走出 299
第四篇 大学要有创新精神和能力 303
1 学术声誉体现一所大学的品牌 305
没有学术根基的大学不可能赢得尊重 305
师范大学也要注重科研创新 313
科研平台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 315
重点实验室要给予重点支持 317
科研管理要催生创新成果 318
铸造竞争力研究品牌 321
2 协同创新是战略选择 324
要有“先当伙计后当老板”的思想 324
大力实施“2011计划” 326
优势互补 互惠双赢 328
“深度融合”释放技术创新要素 329
3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价值体现 331
我们能为海西建设做什么 331
科研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334
高校要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 335
福建高校首先要服务福建发展 339
服务福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341
推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繁荣发展 344
坚持理论创新导向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346
附录一 推进海峡两岸文化发展——访福建师范大学校长黄汉升 349
附录二 发挥高校在对台交流合作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访福建师范大学校长黄汉升教授 351
附录三 福建师范大学:在海西建设中谋求新作为 355
第五篇 “有大师,才有师大” 361
1 筑巢引凤——汇聚海内外优秀人才 363
人才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最关键因素 363
今天人才工作一小步 今后内涵发展一大步 365
深入实施“宝琛计划” 367
欢迎陈志坚博士、陈骐博士加盟 371
人才工作在创新中发展 373
2 因势利导——加快培养青年教师 375
师大的未来在于你们 375
用“望远镜”看待青年教师成长 379
师者为师亦为范 381
发挥博士后制度在人才强校中的作用 385
3 创新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392
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92
关键要“以用为本” 395
扎实做好岗位设置实施与聘用工作 398
积极稳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404
人才服务要“弯腰为桥、挺立为梯” 410
第六篇 开放办学:在更大的舞台上谋划发展 415
1 大踏步走出去 高水平引进来 417
站在全球大舞台上谋划未来 417
汉语国际教育既是优势也是使命 421
学习香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经验 422
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校际合作的几点建议 424
走开放式人才培养之路 425
两岸携手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427
2 拓展用好社会资源 428
启动105周年校庆筹备工作 428
校庆要突出“文化”“学术”的特色 429
105年栉风沐雨 春华秋实 430
105周年校庆的特点与体会 433
母校永远是广大校友的家 436
校友是学校最宝贵的社会财富 437
对校友的凝聚力是办学实力的标志 439
加强母校与香港各界的交流与合作 444
董事会开辟合作办学新空间 446
酒香也怕巷子深 455
善于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师大好声音 457
附录一 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福建师范大学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 461
附录二 “行走的孔子学院”——记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 467
附录三 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的蒲公英——福建师范大学两所孔子学院发展纪实 469
第七篇 高水平大学要有高水平的管理 475
1 文化是大学魅力之美 477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重要使命 477
追求有灵魂的卓越 478
传承过去才能开辟未来 481
建成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 484
建设和谐文化 487
大学要有文化责任与担当 489
2 推进校园治理体系现代化 491
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491
统筹多校区办学 493
管理创新的四个着力点 495
既要开源更要节流 496
生财有道 理财有序 管财有责 用财有效 499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 500
师生所盼就是工作所向 503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504
干部是决定因素 506
精神状态决定工作状态 508
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 509
警惕“四大危险” 510
目标管理 责任到人 512
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制度自觉 514
附录一 “山水学村”绽放璀璨文明花——福建师范大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 531
附录二 福建师大成立教授委员会探索教授治学 537
附录三 黄汉升校长2009—2013年新年致辞 541
附录四 2008年7月—2013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主要事件 551
后记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