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维度 金融评论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革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4988577
  • 页数:504 页
图书介绍:《金融的维度》由魏革军先生著,主要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在《中国金融》和《金融时报》上发表过的精品文章,体现了作者对金融的不同的视角和维度的看法。作者从人民银行总行、分行到新闻出版单位的职业转换,使其从不同视角思考和观察中国金融问题。所以,这是一本极具代表性的金融问题探讨文集,对研究金融问题和金融走势有着十分独到和客观的见解。金融是复杂的也是多维的,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看金融,经济学家侧重于资源与风险的配置,银行家侧重于利润与风险,社会学家侧重于制度公平,数学家侧重于模型与定价,哲学家侧重于金融的多重性,道学家侧重于人性的弱点与贪婪,历史学家侧重于演进与规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者调整自身的方位与格局,努力以历史的、国际的和系统的思维进行理性的判断。

金融监管的分与合 1

理性看人民币汇率 3

减少扭曲性金融套利 5

货币政策沟通的演变 7

人民币加入SDR的意义 9

反映大型银行变革的力作 13

将中国智慧融入国际治理 16

MPA的属性 18

珍爱金融生态 20

通往新均衡之路 22

多维度评价银行的标杆 24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6

去杠杆的哲学 28

有效与市场沟通 30

金融文化企业的价值 32

致敬金融劳动者 34

经济平衡的视角 36

货币政策缘何过度使用 38

经济的韧性 40

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突破 42

自主创业的价值 44

用市场完善市场 46

供给侧金融改革 48

供给侧改革共识 50

国际货币的责任 52

金融消费权益的边界 54

新发展理念中的金融 56

金融发展的安全观 58

客观认识TPP的双重性 60

金融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抓手 62

讲好中国金融故事 66

市场干预的选择 71

倡导分享的经济发展观 73

保持货币政策松紧适度 75

经济增长的逻辑 77

走向理性的资本市场 79

创业创新的金融支持 81

推进经济资本化进程 83

经济运行格局的积极变化 85

“互联网+”影响有多大 87

人才不宜过多流向金融领域 89

盘活资产存量重在市场化 91

理性认识亚投行 93

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规律 95

让改革政策落地生根 97

互联网金融宜因势利导 99

充分认识金融新常态 101

新常态下的金融调控 103

自贸区扩容的溢出效应 105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优势 107

智库也是软实力 109

新常态更需非常态改革 111

外汇储备管理研究的力作 113

树立金融法治思维 115

永远的麦金农 117

银行转型与监管的新视角 119

金融的属性 123

从不良贷款上升中寻求变革 125

新常态下的系统改革思维 127

流动性调节的艺术 129

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意义 131

技术性金融调节的合理性 133

建设一个好的金融制度 135

微刺激与改革的平衡 137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银行 139

改变惯性思维定势 141

金融从业者的榜样 143

客观认识民营银行 145

区间目标的改革导向 147

理性看待余额宝 149

把现代治理融入金融改革 151

区域金融改革的着力点 153

系统理解市场决定性作用 155

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新突破 157

不唯银行资产规模论英雄 159

做好金融改革的大文章 161

中国梦·央行梦 163

改革在深水区坚定前行 165

金融的热情与理性 167

上海自贸区的历史责任 169

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171

倡导包容性金融文化 173

从异动金融事件中汲取教训 175

凝聚结构调整的正能量 177

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效应 179

“钱荒”的警示效应 181

持续推进金融生态建设 183

减少对金融的非理性博弈 185

更加注重存量改革 187

用创新支撑经济增长 189

把握顶层设计的涵义 191

美丽中国的金融追求 193

金融改革的行为哲学 195

把战略思维融入金融发展 197

宽松货币难振世界经济 199

社会需要真实的金融创新 201

着力推动金融转型 203

货币政策的平衡点 205

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的质量 207

建立更加文明的金融制度 209

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211

突破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瓶颈 213

信心的力量 215

非凡的金融国际化改革 217

非凡的金融专业化改革 219

非凡的金融市场化改革 221

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 223

加强货币政策的预调 225

非对称利率调整的改革效应 227

经济转型的含义 229

金砖国家增资IMF的意义 231

用改革的办法稳增长 234

用附加值测算国际贸易更为科学 236

民间资金向产业资本的转化 238

小企业困境不是单纯金融现象 240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意义 242

更加注重结构性金融改革 244

注重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 247

客观看待银行利润高增长 249

创造更多的金融老字号 251

坚持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制度 253

把握金融改革发展的方向 255

稳中求进是金融工作的主基调 257

经济政策调整的时机 259

中国金融业的非凡十年 261

金融危机正在改变世界 263

金融文化的核心要义 265

诚信的力量 267

追求有质量的经济增长 269

与不确定性共舞 271

用创新思维看转型 273

追求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 275

有效沟通是政策实施的基础 278

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需多策并举 280

人民金融的强大生命力 282

货币政策没有超调 284

品牌是价值和文化的体现 286

改革的逻辑 288

为什么要关注社会融资规模 290

中小银行发展应避免同质化 292

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 294

倡导包容性金融发展战略 296

凝聚金融改革的力量 298

用历史的视角看发展 300

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302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304

金融发展不能超越理性与规律 310

中国金融业离成熟市场有多远 315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 319

经济形势分析方法宜简便易行 324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 329

世界需要和谐的中美经济关系 334

文化是金融健康发展的源泉 339

全面认识贷款的高增长 344

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34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 354

过度透支信用是危机的根源 358

理性看待货币政策 362

货币政策的特征与作用 366

金融的二重性辨析 374

研究货币政策规则的创新之作 379

客观认识GDP、 GNP的差异 385

金融政策实施中的对外沟通 389

研究是中央银行的天赋职能 394

非理性博弈为何普遍存在 399

人民币汇率的喧嚣 402

从金融宣传到有效沟通 405

和谐金融辩 408

谁会从美元贬值中受益 411

走向完善的金融治理 414

辩证看待金融生态环境 417

从政策摩擦走向国际协调 420

放松利率管制的长期效应 423

公共金融教育不可或缺 426

国有银行的革命性变革 429

利率市场化的步子能迈多大 432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 435

货币政策的平衡观 438

理性看待商业银行的非理性行为 441

用市场创造市场 444

走出农村金融短缺 446

国有商业银行注资的杠杆效应 448

中央银行的行为哲学 451

技术乃金融竞争之本 454

中央银行发展的新阶段 457

国有银行的优势缘何被低估 460

货币信贷高增长是一种体制现象 463

衡量货币增长适度性的重要标准 466

金融创新期待新突破 469

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叫好 472

设立亚洲债券基金意义深远 475

防范贷款高增长的风险 478

SARS提速公共管理变革 481

新一轮金融改革的走向 484

建立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488

中国金融跨入现代市场经济之门 491

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将更加专业化 494

中国没有输出通货紧缩 499

后记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