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显微镜技术 1
实验1 明视野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2
实验2 暗视野光学显微镜 10
实验3 相差光学显微镜 13
实验4 荧光显微镜 16
第二部分 细菌形态和染色 19
实验5 负染色法 20
实验6 涂片标本与简单染色 23
实验7 革兰氏染色 28
实验8 抗酸染色(Ziehl-Neelsen和Kinyoun) 35
实验9 内芽孢染色(Schaeffer-Fulton或Wirtz-Conklin) 40
实验10荚膜染色法 44
实验11鞭毛染色:West和Difco's斑点测试方法 48
第三部分 基础实验室培养技术 53
实验12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54
实验13培养物转移装置、技术和纯培养的分离与维持 61
实验14涂布技术 69
实验15平板划线技术和鉴别培养基 73
实验16倾倒平板培养基技术 78
实验17厌氧细菌的培养 81
实验18细菌计数 89
第四部分 细菌的生化活性 95
实验19碳水化合物Ⅲ:淀粉水解 96
实验20脂类:脂类水解 99
实验21蛋白质、氨基酸和酶Ⅰ:产生硫化氢和运动能力 102
实验22蛋白质、氨基酸和酶Ⅱ:IMViC检测 106
实验23蛋白质、氨基酸和酶Ⅲ:酪蛋白水解 113
实验24蛋白质、氨基酸和酶Ⅴ:过氧化氢酶活性 116
实验25蛋白质、氨基酸和酶类Ⅶ:氧化酶实验和生物发光法 119
实验26蛋白质、氨基酸和酶Ⅷ:脲酶活性 124
实验27蛋白质、氨基酸和酶Ⅺ:硝酸盐还原 127
第五部分 快速多参数检测系统 131
实验28 API 20E系统 132
第六部分 未知微生物的鉴定 139
实验29使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鉴定细菌 141
实验30一般的未知菌种 144
第七部分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子 151
实验31温度 152
实验32化学物质对细菌的作用Ⅰ:杀菌剂和其他抗微生物产品 155
实验33 化学物质对细菌的影响Ⅱ:抗生素(Kirby-Bauer方法)和Etest 160
实验34手的清洁、环境样品采集和微生物监测 166
实验35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经典法和两小时法 173
第八部分 环境和食品微生物 179
实验36标准的大肠菌群最大概率数(MPN)测试和Colilert-18*大肠菌群测试 182
实验37膜过滤法检测大肠菌群和粪链球菌;KONFIRM检测粪大肠菌群 189
实验38污水中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效价测定 197
实验39土壤微生物计数 202
实验40食品中细菌数量测定 205
第九部分 精选真核微生物概述 209
实验41真菌Ⅰ:酵母 211
实验42真菌Ⅱ:子囊菌和担子菌 214
第十部分 微生物遗传学和基因组学 221
实验43细菌突变 223
实验44细菌的转化 226
实验45细菌接合:抗生素抗性质粒的转移 230
实46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分离纯化 234
实验47利用网络和计算机辅助基因分析鉴定古菌和细菌 239
第十一部分 科学调查 245
实验48独立分组实验 247
实验49案例学习* 251
附录A:样品稀释问题 256
附录B:国际度量和英国度量换算 267
附录C:分光光度计的透射光度-吸光度换算表 271
附录D:对数 272
附录E:pH和pH指示剂 273
附录F:科学计数法 274
附录G:鉴定表 276
附录H:试剂、溶液、染料和测试 280
附录I:培养基 286
附录J:微生物菌种来源及保藏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