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城市病 都市密集区城镇土地格局的环境效应与适应》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伟忠,杨英宝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030494184
  • 页数:21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相关研究动态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一)现实背景及需求 1

(二)理论背景及意义 3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5

(一)城镇用地格局研究体系概述 5

(二)城镇用地增长模式与过程研究 6

(三)城镇用地格局优化适应理论亟待加强 7

(四)城镇用地格局环境效应研究蓬勃兴起 11

(五)研究评述及本书研究视角 19

第二章 区域城镇分布格局的自然地理关联 22

一、城镇体系与自然地理格局关联 22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 23

(二)基于等高线的城市分布格局 23

(三)基于水系的城市分布格局 24

(四)基于道路的城市分布格局 26

(五)长三角城镇聚落地貌格局 27

二、城镇用地格局演变的自然地理关联 29

(一)流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增量 29

(二)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速率 31

(三)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强度 31

(四)建设用地扩张空间格局分析 32

(五)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地形特征 36

第三章 城镇用地变化的生态景观效应 41

一、城镇群体用地格局的生态用地破碎效应 41

(一)破碎度测度及城镇用地格局指标 42

(二)破碎综合模型及测度结果 42

(三)破碎度与城镇化关联分析 44

二、城镇个体用地格局的生态景观隔离效应 49

(一)城市化空间过程及生态效应测度 50

(二)城镇用地变化的空间过程 51

(三)城镇用地变化的生态效应 55

三、对生态保护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 58

(一)破碎特征是生态空间战略选择的重要依据 58

(二)对引导城镇用地空间布局的启示 58

(三)城镇用地的聚合度与交通指向性 59

(四)城镇与生态相互作用的“隔离”效应最小化 59

第四章 城镇用地格局的热环境效应 60

一、长三角热环境时空格局 60

(一)区域尺度土地利用-热环境研究 60

(二)长三角热环境格局提取过程 61

(三)长三角城市群热岛特征时间演变的结果与分析 62

二、典型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特征关系 64

(一)线性混合光谱分解原理 65

(二)典型城市地表温度反演过程 66

(三)不同城市用地与温度反演比较 68

三、南京城市用地格局的热环境反常规现象 71

(一)南京市热场分布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关系 71

(二)南京市热岛效应空间分布差异 74

(三)同一用地类型的热岛效应差异 75

四、南京城市绿地高温区格局分析 77

(一)“高温”绿地斑块及其空间属性 78

(二)城市下垫面及地表温度格局 80

(三)城市绿地高温区结构与格局 81

(四)绿地邻域下垫面对高温区形成的影响 83

五、城市增长模式对热环境的影响机制 87

(一)ENVI-met模型原理及精度检验 87

(二)城市绿地形态的热环境效应 89

(三)城市居住-绿地结构配置的热环境影响 95

(四)城市增长模式的降温效应初步结论 98

第五章 城镇用地格局的内涝效应 101

一、城市土地利用控制的雨洪管理研究体系 101

(一)国外城市内涝诱因及雨洪防控的研究 101

(二)国内城市内涝诱因及雨洪防控的研究 102

(三)城市空间布局与洪涝管理分区的互动关系与调控 103

二、太湖流域尺度城市用地扩展的洪涝风险性评价 105

(一)流域洪涝风险分区框架体系 105

(二)不同洪涝风险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张 111

(三)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洪涝风险趋势成因 114

(四)流域尺度洪涝风险区城镇增长的主要结论 116

三、城市尺度用地扩张的洪涝孕灾环境影响 116

(一)洪涝孕灾环境要素体系 117

(二)城镇建设空间增长特征 119

(三)不透水面分布格局特征 120

(四)汇水区分布格局特征 121

(五)河流景观影响分析 122

(六)雨季内涝产生的孕灾环境综合分区 122

四、新区用地分区与空间结构规划的积水影响 124

(一)研究区规划过程 124

(二)城市用地空间组织的新方法 129

(三)基于内涝关联的城市用地空间组织及其内涝类型 132

(四)城市用地空间布局方案的积水影响 138

第六章 多因素集成的城镇土地利用扩展模拟研究 144

一、Dyna-CLUE模型原理 144

(一)模型结构模拟介绍 144

(二)空间分析与转换规则 145

(三)动态模拟与精度检验 146

二、土地利用变化规模预测 148

(一)GM(1,1)模型方法预测 148

(二)速度调控方法预测 152

(三)预测结果比较分析 153

三、土地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154

(一)驱动因子选择 154

(二)数据预处理 155

(三)回归分析结果及其检验 158

四、土地利用转换规则 160

(一)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160

(二)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 160

(三)限制区域情景设置 161

五、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结果 164

(一)模拟结果有效性检验 164

(二)未来土地利用空间格局预测 166

第七章 综合多要素的城镇土地利用生态优化 169

一、城镇与生态空间协调的分区战略模式 169

(一)基于邻域圈的空间单元与判别依据 169

(二)分区战略模式 170

(三)宜溧河流域案例研究 170

二、城市扩展边界划定方法 182

(一)划定方法与数据 182

(二)城市用地规模与格局 186

(三)城市承载力分级分区 187

(四)城市增长边界生成 187

(五)UGB与其他边界线的比较及方法评价 188

三、重点开发区规划方法初探:常州东大门指引 190

(一)承载力约束分析 190

(二)东大门地区产业发展模式建议 191

第八章 城市用地可持续格局研究体系展望 193

一、城市景观地理研究框架 193

二、城市用地与洪涝管理研究展望 194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94

(二)未来我国城市增长与雨洪管理研究框架 195

参考文献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