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成果简介 3
法学 3
《法学原理》 3
《婚姻法学》 3
《外国刑法学(上、下)》 4
《宪法论》 5
《秦律通论》 6
《法论》 7
《无罪推定论》 8
《国际经济法总论》 9
《中国步入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 9
《比较宪法纲要》 10
《论人格权及人格损害的赔偿》 11
《法律社会学》 12
《犯罪原因论概述——兼论犯罪学的基本范畴》 13
《定罪量刑的理论与实践》 13
《权力场》 14
《试论最惠国待遇与人权的国际保护》 15
《法律、契约与市场》 16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体系——政治法应当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16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弘扬契约精神》 17
《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 18
《法理学》 19
《我国民法应建立禁治产人制度——对完善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思考》 20
《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立法选择》 21
《汉魏晋“比”辨析》 21
《法哲学范畴研究》 22
《行政规章研究》 23
《论中国民法的现代性问题——民法典立法基调前瞻》 24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 25
《权力场——中国政治的智慧》 25
《刑法的立法解释论》 26
《重思公司资本制原理》 27
《关于刑事责任的若干追问》 28
《一物二卖的救济与防范》 29
《公司自治论》 30
《信赖原则在现代私法体系中的地位》 30
《信息不充分条件下的立法策略——从信息约束角度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政策的解读》 31
《论刑法解释学的独立品格》 32
《现代私法上的信赖法则》 33
《法律的政治逻辑阐释》 34
《非全日制用工养老保险的立法模式选择——以中日比较为视角》 35
《内幕交易惩罚性赔偿制度构建》 35
《知识经济与法律制度创新》 36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 37
《地方人大监督权论》 39
《国际法哲学导论》 40
《行政审批与权利转让合同的效力》 41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实践概念》 42
管理学 43
《工业企业素质定量评价方法初探》 43
《关于我国镇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与镇政府的机构改革》 44
《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研究》 44
《服务型政府: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模式》 45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四个假说及其理论分析》 46
《吉林省全民创业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47
《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 48
《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模型》 48
《基于创新结构效应的产业类型划分及判定方法研究》 49
《中国旅游文化发展的历史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50
《新创企业学习能力、资源整合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51
《集成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52
《我国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收敛还是发散?》 53
《创业研究回顾与资源视角下的研究框架构建——基于扎根思想的编码与提炼》 54
《大数据时代的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建构——基于“一汽大众”的案例研究》 54
《破坏型领导:何时危害性更大——关系取向与工具性对破坏型领导与强制性公民行为的调节作用》 55
《获得式学习与新企业创业:基于学习导向视角的实证研究》 56
《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回顾与展望》 57
教育学 59
《西方名校“活力”探源》 59
《社会转型与大学的回应》 59
《论大学学术权力》 60
经济学 62
《关于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指标的计算方法》 62
《关于扩大再生产实现论及其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62
《论〈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几个问题》 63
《战后南朝鲜经济》 64
《论停滞膨胀》 65
《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 65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 66
《略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中的作用》 67
《相对过剩人口与结构性失业》 67
《市场细分的理论研究》 68
《从“停滞-膨胀”到“高失业-高赤字”》 69
《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及在战后作用的新特点》 69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资本主义部分)》 70
《关于1986年工业生产形势的分析》 71
《日本企业诊断学》 71
《东北经济史》 72
《农业生态经济》 73
《全国工业月产值预报器》 74
《论企业家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 74
《论按劳分配模式的换型》 75
《全民企业实现自负盈亏的困扰和出路》 76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76
《中国资本主义史纲要》 77
《日本经济》 78
《日本经济论》 78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新论》 79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比较通论》 80
《论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81
《南朝鲜经济开发战略和展望》 81
《中国农业生产的前景问题——持久稳步地建设生态农业》 82
《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分工》 83
《当代中国私营经济研究》 83
《论二次大战后美国经济周期的变化》 84
《卫兴华经济思想述评》 85
《日美欧中小企业理论与政策》 86
《产业结构调整与利润率平均化》 8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 87
《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88
《中国东北农业史》 89
《我国现阶段劳资关系初探》 89
《新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 90
《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有益探索》 91
《投入产出技术研究》 91
《利用Stock-Watson型景气指数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 92
《国有企业改革中值得思考的几个认识问题》 93
《关于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几个理论认识问题》 94
《资本市场引论——西方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 94
《劳动价值论的价值范畴与时间经济学》 9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公平与社会公平》 96
《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借鉴》 97
《金融自由理论的否定之否定》 97
《我国上市公司景气状况与股票价格关系分析》 98
《为垄断正名与反垄断》 99
《国有企业改革要把着眼点切实转变到搞好整个国有经济上来》 99
《网络经济学引论》 100
《俄罗斯经济金融形势走向及我国对策》 101
《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 102
《转形问题研究》 103
《就建立和完善我国月度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议》 103
《政治经济学(第一版)》 104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 105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误区》 106
《通货紧缩与农业结构调整》 107
《现代宏观经济冲击理论》 108
《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研究》 109
《我国精确农业技术产业化问题研究》 109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利分配及管理股权比例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110
《时变参数选择模型与货币政策的时变反应分析》 111
《国有经济控制力及控制方式新探》 112
《论21世纪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四化”问题》 113
《中国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状态实证研究》 114
《世界经济概论》 114
《中国转轨时期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 115
《农机作业委托系统中介人问题的制度经济学解说》 116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联性的计量检验》 116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实际产出波动性的动态模式与成因分析》 117
《吉林省人民政府财务顾问报告(国企改制)》 118
《亚洲的超越:构建东亚区域货币体系与“人民币亚洲化”》 119
《中国期货市场功能及国际影响的实证研究》 120
《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 121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地位一元化问题》 122
《关于高等学校外部融资负债经营的理性思考》 123
《溢出效应与门限特征:金融开放条件下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冲击机理》 123
《包含货币因素的利率规则及其在我国的实证检验》 124
《中韩产业关联的现状及其启示:基于〈2000年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125
《中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与经济增长关系检验(1980 ~2008)》 126
《基于权力范式的汇率决定研究》 127
《图们江地区跨国经济合作研究》 128
《东亚产业关联的研究方法与现状——一个国际/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综述》 129
《建构碳金融运行机制支持我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129
《中国城镇居民劳动参与工资弹性的地区差异》 130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库兹涅茨效应识别与农村金融政策应对路径选择》 131
《资产系统性风险跨期时变的内生性:由理论证明到实证检验》 132
《时变参数“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实证研究》 133
《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 134
《沉淀成本、交易成本与政府管制方式——兼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新方向》 135
《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形成过程及其政策意义——基于产权视角》 136
《开发性金融在碳金融体系建构中的引致机制》 137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与二十国集团的作用》 138
《资源、权力与经济利益分配通论》 139
《规则型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非线性关联机制研究》 140
《中国技能溢价的成因:技术进步方向视角的解释》 141
考古学 142
《说王》 142
《元君庙仰韶墓地》 142
《论团结文化》 143
《商文化青铜器与北方地区青铜器关系之再研究》 144
《论高台山文化及其与辽西青铜文化的关系》 145
《两河流域史前时代》 146
《体质人类学》 147
《高句丽考古》 147
《外国考古学史》 148
《仰韶时代——史前社会的繁荣与向文明时代的转变》 149
《林沄学术文集》 150
《东北青铜文化的发展阶段与文化区系》 150
《中国边疆地区古代居民DNA研究》 151
《老山汉墓女性墓主人的种族类型、DNA分析和颅像复原》 152
《乐浪文化——以墓葬为中心的考古学研究》 152
《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 153
历史学 155
《近代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三次高涨与中国》 155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156
《论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156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化与辛亥革命》 157
《满铁史概述》 158
《中国奴隶社会史》 159
《中国近现代政党史》 160
《枫窗脞语》 160
《小屯南地甲骨考释》 161
《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与丧失》 162
《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史》 163
《中国奴隶社会史述要》 163
《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史纲》 164
《康熙大帝全传》 165
《学易四种》 166
《论公仆意识的历史发展》 167
《现代中国政府》 167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 168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169
《满铁史》 170
《昏礼起源考辨》 171
《清新朴实的传记佳作》 171
《〈尚书·虞夏书〉新解》 172
《鲁、齐、燕的始封及燕与邶的关系》 173
《俄国村社制度述论》 174
《二战期间在日本的中国劳工》 175
《二战期间在日中国劳工问题研究》 176
《〈春秋左传注〉辨正十二则》 176
《东北亚“三国志”(日文)——中朝韩日关系史录》 177
《古代中国东北民族地区建置史》 178
《儒生与汉代的文化交流和传播》 179
《明懿文太子陵陵祭逾制考论》 180
《宾组甲骨文分类研究》 181
马克思主义 182
《大学生修养》 182
《怎样认识我国新时期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 183
《社会主义实践史上的一大创举——浅谈“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184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 184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初步体会》 185
《党的一大闭幕日期考》 186
《王明传》 186
《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与王学启、张继昌商榷》 187
《思想政治教育学》 188
《以人为本的德育本体论解读——兼论由“民本”思想影响的德育到“人本德育”的历史性发展》 188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 189
《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发展》 190
《论民族振兴与大学“共同知识课程”体系建构》 191
《主体人类学原理——“主体人类学”概念提出及知识体系建构》 192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及其中国经验》 193
社会学 195
“八论‘两种生产’系列论文” 195
《中国人口增长的分析》 196
《文化论纲——一个社会学的视野》 196
《人口经济学》 197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198
《20世纪文学轨迹——诺贝尔文学现象研究》 198
《当代社会发展与文化观念的变迁》 199
《当代文化发展的十大趋势》 200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 201
《教育国际化与后发展国家的文化》 202
《人口社会学》 203
《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 204
《社会保障的人权基础》 204
《吉林省社会保障需求趋势与发展规划研究》 205
《观念与需求:社会养老制度设计的重要依据》 206
《中国人口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7
《伪满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移民研究——兼论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的移民侵略》 208
《中日现代化起点的比较研究》 209
《论中国特色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 210
《当代中国老龄群体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211
《单位社会的“终结”及其社会风险》 211
《后危机时代——制度与结构的反思》 212
《当代文化矛盾与哲学话语系统的转变》 213
《环境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214
《转型期社会组织的价值诉求与迷思》 215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形象与文化符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思考》 216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218
《信息经济学》 218
《情报学理论基础》 219
文学 220
《跟青年谈鲁迅》 220
《老子校读》 220
《日本文学史》 221
《张竹坡与〈金瓶梅〉评点考论》 222
《论〈诗经〉至〈楚辞〉年间诗歌的发展》 223
《鲁迅与日本文学》 223
《文学典型研究的新发展》 224
《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基础》 225
《鲁迅的文学观》 226
《老子说解》 227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史论》 228
《“真和美将偕汝永世其昌”——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25周年》 229
《文学失语症——新小说“语言革命”批判》 229
《欧美文学史》 230
《第三自然界概说》 231
《全宋词精华》 232
《中国诗歌史论丛书》 233
《晚明文学与五四文学的时差与异质》 234
《西方文学批评史》 235
《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 236
《对五四新文学发生及源流的再认识》 237
《“气韵”范畴考辨》 238
《意识的强化与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再发展》 239
《万叶集》 240
《在世界文化中创造中国现代先进的民族文化——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理解》 240
《刘中树文学论集》 241
《宋词体演变史》 242
《西周雅乐的刚健风貌与刘勰的“风骨”——〈文心雕龙·风骨〉“刚健”之再溯源》 243
《杨振声文集》(《诗经》里面的描写) 244
《“活着”的鲁迅:鲁迅文化选择的当代意义》 245
《为“文化五四”辩护——两个“五四”的不同境遇与价值差异》 246
《佛禅语言诗性化考辨——“诗俏禅门”再认识》 247
《周易经传美学通论》 247
《刘柏青文学论集》 249
《穿越时间之河——台湾“创世纪”诗社研究》 249
《鲁迅研究的三种范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 251
心理学 253
《教学原则概论》 253
《意识与无意识》 254
《人本主义心理学》 255
《新心性心理学宣言——中国本土心理学原创性理论建构》 255
《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三卷) 256
《心理成长论本——超越心理发展的新心性心理学主张》 257
新闻学与传播学 259
《论黄远生的新闻思想及其办报方针》 259
《论传媒文化在清代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260
《社会思潮与媒介嬗变——清末社会改革运动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260
《三网融合与无线网络新竞争格局——探讨多屏、多终端互动的营销应用》 261
语言学 263
《汉语语法理论中的一些问题——读傅子东著〈语法理论〉后》 263
《汉字形体学》 264
《古汉语虚词手册》 265
《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同一性”原则》 265
《俄汉双解详解辞典》 266
《新编高级英语》 267
《汉字学》 267
《〈说文解字〉讲稿》 268
《赫哲语》 269
《音韵学概要》 269
《论语言交流与生活、文化形式变异之关系》 270
《楚文字编》 271
《汉代铜器铭文综合研究》 272
《包山楚墓文字全编》 273
哲学 274
《维特根斯坦哲学述评》 274
《建设哲学学是发展哲学的需要》 274
《自然辩证法原理》 275
《科学认识论》(第一卷) 276
《普特南的科学实在论与库恩理论的主要分歧》 277
《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特征》 278
《客观主义知识论》 279
《论哲学的发展问题》 279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280
《〈人民理解论〉研究》 281
《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 282
《从两极到中介——现代哲学的革命》 283
《先秦儒家哲学新探》 284
《中国哲学中的解释理论》 284
《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瓦托夫斯基的科学哲学观述评》 285
《实用主义大师杜威》 286
《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 287
《辩证法的批判本质》 288
《气功经典译著》 289
《哲学的憧憬——〈形而上学〉的沉思》 289
《马库色:批判与重建》 290
《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 291
《商品意识和人文精神》 292
《寻找“意义”:哲学的生活价值》 292
《评波普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诘难》 293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 294
《崇高的位置——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 295
《哲学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20年哲学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296
《哲学通论》 297
《“类哲学”与人的现代化》 297
《高清海哲学文存》 298
《现代之后——20世纪晚期西方哲学》 299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综论》 300
《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面向新千年的马克思哲学》 301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质及其价值》 302
《思想中的时代——当代哲学的理论自觉》 302
《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 303
《西方文明的危机与发展伦理学》 304
《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会通的基础》 305
《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及其路径》 306
《边界意识和人的解放》 307
《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评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若干哲学论文》 308
《解放思想与变革世界观》 309
《黑格尔、马克思与后形而上学》 310
《中国共识——中华复兴的和谐发展道路》 311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信念层面的对话》 312
《“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 312
《“内在超越”与哲学的批判本性》 313
《“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 314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315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 316
《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逻辑学〉与〈资本论〉双重语境中的〈哲学笔记〉》 317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 318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319
《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 320
《乌托邦精神与哲学合法性辩护》 321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本性》 322
《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 322
《“关系理性”与真实“共同体”》 323
政治学 325
《领导科学》 325
《日本行政管理概论》 325
《国际战略学》 326
《论民主与人》 327
《中国传统思想探索》 328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329
《儒家治国方略》 329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十大趋势》 330
《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比较分析》 331
《论民主与法制》 332
《互联网对国家的冲击与国家的回应》 333
《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 33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35
《政治文明的主题:人类对合理的公共秩序的追求》 336
《政治责任的逻辑与实现》 336
《理解代表——关于代表的正当性与代表方式合理性的分析》 337
《政治学原理》(第二版) 338
《政府:一个公正社会不可或缺的角色——关于政府再分配职能正当性的思考》 339
《中国政府改革与建设面临的五大困局》 340
《朝鲜半岛未来形势走向及我国的对策》 341
《论全球性问题治理中西方发达国家的责任》 342
《从管制转向服务:中国政府的管理革命——中国行政管理改革30年》 343
《中国官员责任追究制度建设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343
《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实现机制的理念定位》 344
《次国家政府参与国际合作的特点与方式》 345
《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 346
《加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 347
《公正、共享与尊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定位》 348
《民主与腐败治理:一个经验研究综述》 349
《中国文化外交的基本理念与开放格局》 350
《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及治理》 351
第二部分 一览表 355
一 获奖成果一览表 355
(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355
(二)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358
(三)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 359
(四)中国人口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359
(五)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 360
(六)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360
(七)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 361
(八)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361
(九)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61
(十)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85
二 出版著作一览表(2001 ~2015年) 395
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395
文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402
外国语学院 413
艺术学院 417
体育学院 420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423
经济学院(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430
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438
行政学院 449
商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453
马克思主义学院 459
东北亚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 464
公共外交学院 470
古籍研究所 470
高等教育研究所 472
管理学院 472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476
应用技术学院 476
公共卫生学院 477
三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论文一览表(2001 ~2015年) 478
哲学社会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478
文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523
外国语学院 578
艺术学院 581
体育学院 583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586
经济学院(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598
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645
行政学院 699
商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722
马克思主义学院 768
东北亚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 793
古籍研究所 827
高等教育研究所 834
应用技术学院 837
管理学院 839
公共卫生学院 877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880
后记 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