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一、历史/学·历史—学·历史(学) 29
(一)凸显差异 29
(二)消解同一 31
(三)消除隐匿 33
二、历史知识的理论分析 38
(一)史料性质与历史知识 38
(二)历史知识形态的古今差异 41
(三)学术公器与学术共同体 43
(四)历史知识与天下公议 45
(五)历史知识与公共知识及生活常识 48
(六)历史知识和现实意志 53
(七)历史知识、政治意识和行动能力 57
三、后现代史学观的理论边界 62
(一)解题 62
(二)历史之在:不在亦在 64
(三)文史之道:一张一弛 78
(四)叙事之法:亦实亦虚 93
(五)界限之外:若有若无 116
四、从简单本质到复杂本质 117
(一)问题意向:刘泽华对当下新学的潜在回应 117
(二)王权主义:刘泽华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批判性思考 124
(三)假言判断:刘泽华著作中的轻率判断 128
(四)中西古今:刘泽华学说的体系缺陷 132
(五)打磨理论:历史观或方法论 138
(六)新思想史:作为方法论的思想史 147
五、史家的诞生 154
(一)解题 154
(二)自传 155
(三)史家自传 158
(四)黄仁宇自传和何炳棣自传:两种类型史家的代表性文本 160
(五)黄、何二人对各自自传的不同定位和考量 166
(六)历史观和历史理论 173
(七)成为史家 198
(八)黄仁宇的思想经历和客观意识 217
(九)何炳棣的史学风格 239
(十)黄、何二人对美国学界的批评 253
(十一)学术与政治 260
后记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