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都市圈内涵新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达志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7430622
  • 页数:255 页
图书介绍:“十三五”时期,深港合作更加需要承载国家的重要战略并予以实施,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战略审视---深港圈域合作的问题与前瞻;圈域重构---深港都市圈与湾区经济发展;开放推进---深港圈域的机制与模式创新;创新主导---全球性创新中心的圈域再造。随着深港各种优质要素地不断融合,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活动最活跃的深港全球性创新中心势必将促进深港澳大合作,影响并辐射全世界。

第一章 战略审视——深港圈域合作的问题与前瞻 1

第一节 对深港合作新格局的认识与判断 1

一、深港合作的新形势与新背景 1

二、深港合作面临的问题与制约 13

三、影响深港合作推进的香港因素 19

第二节 深港合作的战略定位与重点领域 36

一、“十三五”深港合作的战略定位 36

二、“十三五”深港合作的重点领域 41

第三节 深港合作的政策探讨与相关谋划 55

一、争取中央政府支持的政策探讨 55

二、深圳推动深港合作的相关谋划 64

第二章 圈域重构——深港都市圈与湾区经济发展 83

第一节 世界主要都市圈的主导路径与经验借鉴 83

一、世界五大都市圈形成的主导路径 83

二、世界主要都市圈发展的经验借鉴 87

第二节 深港都市圈与世界都市圈的比较与特点 90

一、深港都市圈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91

二、深港都市圈产业布局及其特点 92

三、深港都市圈发展方式及其变化 93

第三节 深港都市圈对外开放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95

一、深港都市圈承载的特殊使命 95

二、深港都市圈形成的增长极核 96

三、开放促改革的特殊示范价值 96

四、特殊的制度互补与优势形成 97

五、都市圈集聚辐射与资源配置 98

第四节 深港都市圈建设面临的差异与竞合关系 100

一、深港都市圈多元价值观分析 100

二、都市圈不同法律体系及融通 102

三、深港都市圈产业结构与协同 102

四、都市圈内部构造与竞合关系 104

五、都市圈利益格局与优化重组 107

第五节 深港都市圈与中心城市关系及路径拓展 107

一、深港都市圈与深莞惠融合发展 108

二、深港都市圈统一性的空间规划 110

三、深港都市圈交通衔接与便捷发展 111

四、深港都市圈人才工作生活环境 113

五、推进深港跨城市创新体系建设 114

六、为深港民间合作提供空间资源 117

七、组织全球引资引才与宣传推广 118

第六节 深港湾区经济的历史性演进与当代发展 120

一、湾区经济是天赋的市场经济组合 120

二、世界级湾区发展历程与当前形态 121

三、深港湾区经济历史性演进与发展 122

四、推进深港湾区形成经济核心区域 123

五、深港湾区经济的当代使命与展望 125

第三章 开放推进——深港合作的机制与模式创新 129

第一节 深港合作新形势下的目标共识 129

一、深港合作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 129

二、深港合作新形势下的目标共识 134

第二节 深港合作环境变化与任务探索 142

一、深港合作环境变化与责任变动 142

二、深港合作环境变化与任务探索 146

第三节 深港合作的主要特点与当前成效 152

一、深港合作的主要特点 152

二、深港合作的当前成效 155

第四节 深港合作的推进策略与机制创新 159

一、深港合作的推进策略 159

二、深港合作的机制创新 162

第五节 深港合作的模式创新与主导选择 165

一、深港合作的模式创新 165

二、深港合作的主导选择 168

第四章 创新主导——全球性创新中心与圈域再造 175

第一节 创新城市的横向比较、发展模式与启示借鉴 175

一、创新驱动与国际创新型城市的概念 175

二、国际创新城市指数研究和横向比较 177

三、国际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与启示借鉴 184

第二节 共建全球性创新中心的战略意义与客观基础 188

一、科技全球化与全球创新中心的内涵 188

二、共建全球性创新中心的战略意义 190

三、共建全球性创新中心的客观基础 192

四、共建全球性创新中心的制约因素 195

第三节 共建全球性创新中心的体制特色与机制建设 197

一、共建全球性创新中心的体制特色 197

二、共建全球性创新中心的能力塑造 200

三、共建全球性创新中心的机制建设 203

第四节 共建全球性创新中心的主导路径与策略思路 206

一、共建全球性创新中心的主导路径 206

二、共建全球性创新中心的策略思路 207

附录一 211

附录二 224

附录三 227

附录四 230

附录五 236

后记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