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佛教的虔诚 1
虔诚的对象是什么? 3
我们为何对佛陀有信心? 4
如实观察现象如它们原本的样子 7
佛陀是如何了知到现象的本质 9
佛陀所知的四个真理(四圣谛) 12
佛陀值得尊敬和皈依 14
佛法值得尊敬和皈依 15
僧值得尊敬和皈依 15
单纯通过哲学思想是否能获得正见? 16
信心 20
信的益处 21
信的特性 23
信的作用 23
信的现起 24
信的近因 24
通过透彻理解佛法后的坚信 28
证信——经由亲身佛法实践而获得的不可动摇的信 30
不退转信——发愿成佛并授记为不退转菩萨后的信 31
皈依和前往皈依的含义 31
破坏趋向皈依的行为 33
污浊前往皈依的四种情况 35
具有自我克制力的人值得尊重 37
不是所有礼敬参拜都是趋向皈依的行为 40
回向与分享功德 41
第二章 佛教的伦理 43
经典中佛陀教诲摘要 45
使心得到净化的两种方法 46
如理作意的根本意义 48
净化心的其他六种方法 49
心是根源 52
检讨自己 53
法镜(以佛法为镜) 54
关于获得财富和成功的教诲 55
获得幸福和快乐的四个因素 61
失去幸福和快乐的四个因素 63
在来世生活中获得福祉的四个因素 63
造成财富损失的六个因素 64
获得满贯财富(金罐)的指南 64
第三章 佛教中的道德教诲 67
道德(戒律) 69
道德(戒)的益处 70
保持心的纯洁 71
遵守道德(持守戒律)的五种世间利益 72
品德高尚的人(从持戒中)获得出世间的利益 74
纯洁的道德(戒)的原因 76
以纯洁的道德(纯净的戒)作为基础才能完全证悟 77
回向与功德分享 80
第四章 佛教的实践 81
了知—断除—证悟—修习(开展) 83
佛法中必须彻底了知的 83
佛法中必须彻底断除的 87
佛法中必须亲身体验(证悟)的 87
佛法中必须完全修习(开展)的 88
八圣道分的修习(开展) 89
在修习期间各道支的开展 90
从修习智慧禅当中体验世间的圣谛 91
有一个“自我”和“个人”的错误观念 92
实践的次第 93
两种禅修(心的培育、开展)的形式 95
禅修的准备工作 100
如何静坐 101
四种护卫禅 102
四念处 103
如何观察 104
非凡的人和圣僧 106
身念处的一些解释 107
“胀起”和“瘪下”不是唯一观察的现象 111
不要操纵,使呼吸顺其自然 112
将“坐姿”和“接触”作为基本现象 112
正念与心法的一些说明 113
观察心的益处 118
不观察心法而产生的痛苦后果 119
受念处的一些说明 119
证悟涅槃的关键 120
不能保持耐心忍受疼痛 120
行禅的觉知和五个益处 121
通过行禅获得证悟 122
行禅的目的 122
日常活动的正知 123
智慧禅的实践指导 125
行禅 125
坐禅 130
了知三种共性 134
如何观察感受 134
观察不舒服的感受的三种方法 138
需要注意的要点 139
通过观察痛获得证悟 140
当今,疾病也有可能痊愈 141
不要改变你的姿势——下坐并练习行禅 141
也要观察舒服的感受 142
观察其他对象 142
日常生活中的正念观察 143
确保有成就的修习 144
十六个层次的观智 145
通过道智来了悟四圣谛 154
如何获得更高的道智:斯陀含的道智 157
阿那含道智和阿罗汉道智 158
经典的解释观智的层次 158
佛陀开示的观智进展层次 159
七清净 161
大省察 162
正念禅修的七个利益 164
跋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