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城市信息环境建设与大数据战略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项目组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8158015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丛书是基于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是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的项目之一。丛书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面向2030年我国在智能城市方面的战略规划研究,将为国家的相关重大决策(如“十三五”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成为政府决策、行业参考的依据之一。

第1章 绪论 3

一、城市智能化的发展阶段 3

(一)什么是城市的智能? 3

(二)城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5

(三)中国特色智能城市 7

二、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8

三、中国智能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命与重大任务 10

四、智能城市的信息环境 13

(一)智能城市信息环境的内涵 13

(二)智能城市信息环境的关键要素 14

(三)信息环境建设是智能城市建设的必然过程 16

五、智能城市信息环境建设发展的战略框架 19

(一)智能城市信息环境建设发展战略与智能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关系 19

(二)智能城市信息环境建设总体框架 22

六、智能城市大数据发展战略分析 24

(一)智能城市大数据是“百宝箱”和“手术刀” 24

(二)城市大数据将成为智能城市的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 26

七、构建无缝的智能城市信息环境 28

(一)无缝的智能城市信息网络 28

(二)无缝智能城市信息环境中的大数据融合 29

(三)无缝智能城市信息环境建设与大数据技术体系 30

八、智能城市“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信息环境愿景 33

九、智能城市信息环境建设与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挑战 35

(一)信息环境一体化建设与碎片化角力的挑战 35

(二)大数据应用为城市信息环境建设带来的技术挑战 36

(三)智能城市信息环境与大数据安全面临的挑战 37

(四)大数据应用对现有观念及政策法规的挑战 39

第2章 智能城市信息环境建设的需求分析 43

一、智能城市的感知需求 43

(一)智能城市的反射弧模型 43

(二)智能城市的感受器 44

(三)智能城市的输入/输出神经 45

(四)智能城市的效应器 45

(五)智能城市的神经中枢 45

二、政府和市民对智能信息环境的需求 46

(一)政府管理对建设智能城市信息环境的需求 46

(二)市民对信息环境与大数据的需求 47

(三)国内外对智能城市需求的差别 48

三、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城市对知识中心建设的需求 48

(一)智能交通大数据应用 49

(二)智能医疗大数据应用 49

(三)平安城市大数据应用 49

(四)构建新一代智能工厂 49

(五)智能政府 50

四、本章小结 50

第3章 智能城市的信息感知环境 53

一、智能城市的基本传感技术 53

(一)标识感知 53

(二)遥感 58

(三)通信感知 59

(四)摄像头感知 61

(五)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感知 62

二、智能城市中传感技术应用案例 63

(一)国外城市的传感技术应用案例 63

(二)国内大型城市的传感技术应用案例 64

(三)国内中型城市(区)的传感技术应用案例 65

三、对智能城市传感技术的思考 66

(一)数据融合是智能城市中传感系统建设的重点 66

(二)图像、视频大数据智能分析是主要技术难点 68

第4章 智能城市的网络信息环境建设 73

一、网络信息环境的地位和目标 73

(一)网络信息环境在智能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73

(二)网络信息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技术特性 76

二、智能城市建设对网络信息环境的需求 84

(一)接入灵活 84

(二)移动互联 86

(三)高带宽 87

(四)无缝服务 89

(五)健壮性 91

(六)业务多样性 92

(七)泛在性 93

(八)实时性 94

(九)互联互通性 95

三、智能城市中网络信息环境建设的建议 96

(一)加强物联网建设及网络协议的标准化 96

(二)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100

(三)加强无线网络的覆盖 102

(四)实现基于网络位置数据的开放与共享 107

(五)实现有线与无线的融合 108

(六)实现多终端多网络的协同 111

(七)加强网络能力开放 120

(八)提高网络的灵活性 122

(九)增强网络的抗毁性 124

(十)实现异构无线网络的融合 125

(十一)加速高速光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128

(十二)推进智能城市网络信息环境建设的标准化进程 132

(十三)智能城市系统、应用和业务的QoS与QoE 133

第5章 智能城市大数据管理与知识中心 137

一、基于大数据的知识中心总体建设思路 137

二、基于大数据的知识中心基本体系结构 138

(一)总体架构 138

(二)总体目标 139

(三)各领域知识中心的建设 140

(四)整个城市的跨领域知识中心的建设 143

(五)元数据库建设 144

(六)智能分析平台建设 146

三、知识中心建设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52

(一)管理层面的挑战 153

(二)技术层面的挑战 154

四、国内外智能城市知识中心建设现状和经验 155

(一)国外 155

(二)国内 156

五、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159

(一)阿姆斯特丹智能城市知识中心 159

(二)巴西Rio de Janeiro市智能运行中心 159

(三)QUT智能交通研究中心 160

六、措施与建议 161

第6章搜索与推荐——智能城市信息服务的基础功能 165

一、智能城市中的信息生态 165

二、搜索与推荐作为智能城市信息环境基础功能的含义 169

三、搜索与推荐作为智能城市信息环境基础功能的意义 170

四、在多数据源搜索与推荐基础功能上的应用示例 172

(一)公交导航 173

(二)拼车软件 173

(三)百度地图与大众点评 174

(四)可穿戴设备 174

五、在信息环境中实现搜索与推荐基础功能的要求 175

(一)政府与事业单位数据 175

(二)企业与个人数据 176

(三)用于搜索和推荐的数据共享平台 176

六、在信息环境中实现搜索与推荐基础功能的挑战与困难 177

(一)隐私与安全 177

(二)海量数据、大型系统的效率问题 177

七、本章小结 177

第7章智能城市的信息环境融合与无缝智能 181

一、设定智能城市的方向性目标至关重要 181

二、什么是无缝智能? 182

三、智能城市为什么需要体现无缝智能? 184

四、实现无缝智能的主要挑战 186

五、城市即计算机:实现无缝智能的一种技术思路 188

(一)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角度 188

(二)信息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角度 189

(三)计算机科学的原理角度 190

六、案例分析 191

(一)宜昌:城市信息整合 191

(二)芝加哥:物端阵列 192

(三)伯克利:软件定义建筑 194

第8章 政府数据开放与共享 199

一、开放与共享的战略意义 199

(一)透明化促使人类社会进化 199

(二)政府数据开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199

(三)数据开放的经济效益 201

(四)信息化时代的“耕者有其田” 201

二、政府数据开放与共享是建设智能城市的前提 202

三、国外政府数据开放的现状 203

(一)国外政府数据开放的发展历程 203

(二)国外政府数据开放的成功案例 205

(三)国外政府数据开放的效益和经验 206

四、我国政府数据开放与国外的差距 208

五、政府数据开放的基本原则 210

六、开放数据需要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 211

(一)数据融合集成技术 211

(二)应对数据挖掘的防泄密与隐私保护技术 212

(三)数据定价技术 214

七、政府数据开放与共享的评价 214

(一)开放数据的分类 214

(二)数据开放共享水平的评价 215

八、阻碍政府数据共享的因素 216

九、政府数据开放初见成效的案例 218

十、在实施政府数据开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9

(一)应用为先,不做表面文章 219

(二)制定“数权法” 221

(三)重视数据共享的成本 221

(四)因地制宜,分阶段开放政府数据 221

(五)树立正确的“数据再利用”观念 222

(六)建立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门户 222

(七)加强数据市场化开发应用 223

第9章 智能城市的数字连续性管理 227

一、数字连续性管理的背景 227

(一)数字连续性管理的含义 227

(二)大数据环境下城市数字连续性管理的特征 228

(三)城市数字连续性管理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229

二、我国城市数字连续性管理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230

(一)调研数据采集 230

(二)智能城市与大数据背景下数字连续性管理的实现途径 231

(三)智能城市与大数据背景下数字连续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2

三、国外政府数字连续性管理案例研究 238

(一)国外政府数字连续性管理案例选择 238

(二)英国政府变革管理背景下的数字信息连续性项目 239

(三)新西兰数字社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数字信息连续性行动计划 240

(四)澳大利亚政府治理背景下的数字信息连续性计划 241

(五)美国联邦政府无纸化办公环境下的数字文件连续性管理框架 243

(六)荷兰政府云办公环境下的数字资源连续性管理信息基础架构 243

(七)国外智能城市与大数据环境下的城市数字连续性管理经验借鉴 244

四、我国智能城市数据连续性实现的路径与策略 245

(一)我国智能城市与大数据环境下城市数字连续性管理的重要意义 245

(二)我国城市数字连续性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其实现途径 245

(三)克服我国城市数字连续性管理主要障碍的策略和建议 246

第10章 智能城市大数据应用链的个人信息保护 253

一、大数据环境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 253

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构建的法律政策依据调查分析 255

(一)个人信息全生命期管理意识薄弱,重保护、轻安全利用 255

(二)个人信息种类划分缺少统一标准,难以自动化识别和有效保护 256

(三)网络环境下政府机关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性政策文件或规范严重缺失 257

三、国外政府机关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构建的法律政策依据调查 259

(一)国家层次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依据和规范指南 259

(二)适应大数据项目应用的美国个人信息保护与安全利用对策研究 260

(三)国外经验借鉴 262

四、网络信息环境下政府机关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构建 263

(一)国家机关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构建框架建议 263

(二)关于国家机关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制定及实施的路径建议 264

(三)关于国家机关个人信息保护关键性业务环节的规范性要求 265

(四)关于国家机关个人信息保护争议性问题的处理策略 268

五、本章小结 271

第11章 智能城市信息环境建设与大数据产业发展 275

一、智能城市的第二经济 275

(一)第二经济带来的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 275

(二)适应城市第二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 277

二、智能城市信息环境建设催生城市大数据产业 278

(一)大数据产业 279

(二)城市大数据及其服务型经济 281

第12章 智能城市信息环境建设与大数据案例分析 289

一、深圳市“织网工程”社会协同创新机制解析 289

(一)信息治理中的数据资源可持续管理理念 289

(二)信息治理中的社会协同创新策略 291

(三)小结 295

二、宁波市政府民生大数据“家底”与开放利用调研 296

(一)民生部门数据基本情况及对外数据需求情况 296

(二)数据共享开放及利用情况比较分析 305

(三)政府大数据开放和社会化利用的总结与建议 313

三、广州市电子政务中心数据共享案例——政府信息共享平台 316

(一)背景 316

(二)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成效 317

(三)广州市政府数据共享现阶段的特点 319

(四)小结 322

四、基于东莞市政府开放数据意见征集平台数据的分析调查 323

(一)概念与背景 323

(二)调查的实施方法 324

(三)问卷调查结果 326

(四)民众在政府开放数据相关网页(网站)上的行为分析 339

(五)面向企业采访分析和问卷调查 341

(六)小结 343

附录 347

一、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问题的相关研究 347

二、个人信息保护与管理制度的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348

参考文献 355

索引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