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3
概述 3
大事记 7
第一编 群众文化 27
第一章 机构组织 27
第一节 文化馆 27
第二节 区文化站 29
第三节 乡镇文化站 42
第四节 开化县越剧团 63
第二章 文化活动 65
第一节 传统节庆 65
第二节 特色文化 66
第三节 社会文化 79
第四节 文化交流 88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92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 92
第二节 广播电视“村村通” 94
第三节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95
第四节 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97
第五节 农民体育健身 98
第六节 送文化下乡 99
第七节 繁荣农村文化活动 101
第八节 文化骨干队伍素质提升 113
第九节 特色文化村和文化示范户 115
第二编 文学艺术 121
第四章 创作队伍 121
第五章 创作活动 124
第一节 文学 124
第二节 书画摄影 126
第三节 音乐舞蹈 131
第四节 戏剧 134
第五节 曲艺 142
第六节 民间艺术 143
第三编 文化遗产 151
第六章 物质文化遗产 151
第一节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51
第二节 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52
第三节 县文物保护点 164
第四节 馆藏文物与民间收藏 167
第五节 历史文化保护区 169
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175
第一节 非遗保护名录 175
第二节 非遗项目选介 180
第四编 广播电视电影 199
第八章 广播电视 19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9
第二节 事业建设 201
第三节 宣传报道 204
第九章 电影 209
第一节 电影管理 209
第二节 电影放映 211
第三节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213
第四节 文化艺术中心 214
第五节 电影放映队伍 216
第六节 开化时代电影大世界 222
第五编 图书 225
第十章 公共图书馆 225
第一节 历史沿革 225
第二节 职能任务 227
第三节 图书阅览 227
第四节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 231
第五节 地方文献征集 234
第六节 图书馆评估 234
第七节 其他工作 235
第十一章 书店 240
第一节 民营书摊、店 240
第二节 新华书店 240
第六编 文化产业 245
第十二章 文化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45
第一节 音像市场 245
第二节 歌舞娱乐市场 246
第三节 游艺游乐市场 246
第四节 演出市场 247
第五节 互联网经营服务市场 247
第六节 出版物市场 247
第十三章 “一园三区”发展模式 249
第一节 根雕文化产业创意园 249
第二节 浙西印刷产业集聚区 253
第三节 浙西铅笔制造集聚区 256
第四节 文化休闲旅游 258
第十四章 相关企业 266
第七编 行政管理 273
第十五章 行政机构 27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73
第二节 工作职责 275
第三节 下属科室 276
第十六章 行政执法 277
第一节 机构职责 277
第二节 综合执法 278
第八编 人物 287
第十七章 人物传 287
第一节 古代人物(补遗) 287
第二节 近(补遗)、现代人物 290
第十八章 人物简介、名录 297
第一节 人物简介(补遗) 297
第二节 国内部分开化籍文化知名人士名录 302
第三节 文化系统中级以上职称名录 303
第九编 习俗方言 307
第十九章 习俗 307
第一节 家族习俗 307
第二节 生产习俗 309
第三节 生活习俗 317
第四节 礼仪习俗 326
第五节 岁时习俗 336
第六节 信仰习俗 340
第七节 其他习俗 348
第二十章 方育 350
第一节 开化话 350
第二节 马金话(淳安话) 351
第三节 华埠话 351
第四节 桐村话 352
第五节 推广普通话 353
第十编 丛录 357
第二十一章 文献著述 357
第一节 文献 357
第二节 著述 359
第二十二章 艺文 367
第一节 文翰 367
第二节 碑铭 412
第三节 诗词 414
第四节 歌谣、谚语 432
第五节 民间故事 448
第六节 志序谱牒 460
第二十三章 存疑 471
附录 478
历史大事纪要 478
编后记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