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凤荣,张道强编著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4508906
  • 页数:4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包括十三章:第一对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作了介绍;第二章着重探讨先秦儒家以修身、治国、安民为中心的法律思想;第三、四章对先秦时期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主要法律观念予以分析比较;第五章则重点介绍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与主要内容;第六章至十章是为历代众多政治家、思想家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对正统法律思想的维护或修缮;从第十一章至十三章则为近代各个阶层人物在西学东渐过程中发表的法律观点。

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1

第一节 夏、商奴隶主的“天命”、“天罚”思想 2

一、神权法思想的产生 2

二、夏代的“天命”、“天罚”思想 3

三“天命,、“天罚”思想在商代的发展 4

第二节 周公“以德配天”说与“礼治”思想 7

一、西周的“以德配天”说 8

二、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 12

第二章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21

第一节 管仲的“令顺民心”与“以法统政”思想 22

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3

二、修旧法与令顺民心 24

三、作内政以寄军令 26

第二节 子产“宽猛并用”的法律思想 28

一、改革“礼治”和创立新制的思想 28

二、铸刑书,公布成文法 30

三、以宽服民与以猛服民 31

第三节 邓析“事断于法”的法律思想 33

一、不法先王,不是礼仪 33

二、私造竹刑,传授法律 34

第三章 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 37

第一节 孔子的法律思想 37

一、“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38

二“为政以德”的德治观 42

三“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45

第二节 孟子的法律思想 47

一、以“仁政”去邪化民 48

二、民贵君轻与暴君放伐 52

三“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论 53

第三节 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思想 55

一、国家与法的起源 55

二、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57

三、强本,节用,以政裕民 61

四、有治人,无治法 62

第四章 墨家的法律观 65

第一节 儒、墨两家的对立与互融 66

一、社会秩序存立的背景力量不同 66

二、社会生活的安排与期待不同 67

三、个体关系的社会构成不同 69

第二节 兼相爱,交相利 71

一“天下之人皆相爱”的理想社会 71

二、以“天志”为基础,以“兼爱”为原则的法律观 72

三、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与赏当贤,罚当暴 73

四、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与杀盗人非杀人 75

五、立足于“利民”的经济立法原则 76

第五章 道家的法哲学思想 78

第一节 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法哲学观 79

一、道法自然 80

二、主张绝对无为,否定仁义礼法 82

三、鄙薄有为的人定法,抨击礼治、法治 84

第二节 庄子虚无主义的法哲学思想 85

一、主张绝对无为,否定仁义礼法 86

二、主张绝对自由,反对任何约束和限制 88

第六章 法家的“法治”思想 92

第一节 商鞅重刑主义的“法治”观 93

一“定分”、“止乱”的法律起源论 93

二“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思想 94

三“垂法而治”的法治观 95

四、“刑无等级”思想 99

五“以刑去刑”的重刑思想 100

六“以法为教”的思想 101

第二节 慎到重“势”和申不害的重“术”法治观 102

一、慎到的重“势”思想 103

二、申不害的重“术”思想 109

第三节 韩非“法”、“势”、“术”三位一体的法治思想 111

一、韩非子法治观的理论基石 112

二“法”、“势”、“术”三者结合并用的“法治”思想 115

第七章 秦汉时期法律思想的转折与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126

第一节 秦朝的法治思想 127

一、秦始皇“事皆于法”的法制观 127

二、李斯的“深督责罪”与“以法为教”的法律观 130

三、刘邦君臣“为无为而不为”的治国思想 132

第三节 刘恒君臣的法律思想 136

一、劝趣农桑,轻徭薄赋 136

二、约法省刑,改革刑制 138

第四节 贾谊“礼法并用”的法律思想 139

一、礼法结合,礼义为先 139

二、黥劓之罪不及大夫 141

三、以秦为鉴,以民为本 143

第五节 董仲舒“阳德阴刑”的法律思想 144

一、《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 144

二、天人感应与灾异谴告 146

三、君权神授与三纲五端 147

四、阴德阳刑,德主刑辅 150

五、经义决狱,原心论罪 152

第八章 魏晋时期法律思想的多元化发展 155

第一节 名法思潮 156

一、曹操“术兼名法”的思想主张 156

二、诸葛亮的法治思想 159

第二节 玄学法哲学思想 162

一、玄学的兴起与发展 162

二、王弼“名教本于自然”的法哲学思想 164

三、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 168

四、郭象“名教即自然”的法哲学思想 173

第三节 魏晋律学 178

一、律学的形成与发展 178

二、杜预“文约”、“禁简”的立法理论 179

三、张斐的律学理论 181

第九章 隋唐时期正统法律思想的完善和修正 189

第一节 杨坚“以轻代重”的法律思想 190

一、以轻代重,尽除苛惨之法 190

二、以公执律,慎狱恤刑 190

三、擢贤才,创立科举制度 191

第二节 李世民“安人宁国”的法律思想 192

一、立法简约,用刑宽平 192

二、据律论罪,恤刑慎杀 193

三、明正赏罚,事须画一 193

四、兼听纳谏,以成治道 194

第三节 《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 195

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195

二、以宣扬“三纲”为主旨的法律思想 196

第四节 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的法律思想 197

一、慎重用刑 198

二、均节赋税恤百姓 198

第五节 韩愈的“道统论”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 201

一“道统论”的由来及其主要内容 201

二“道统论”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 204

第六节 柳宗元“天人不相预”的观点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 208

一、天人不相预,反对赏罚时令说 208

二、法律、制度产生于“势”,郡县之制不可废 211

三“穷理以定赏罚”,“冰情以正褒贬”的复仇案件解决方案 213

第十章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 216

第一节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观 216

一、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17

二、存天理,灭人欲 219

三、德礼政刑,相为始终 222

四、“以严为本”的司法主张 227

第二节 丘濬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挥 228

一、礼教刑辟交相为用 229

二、天讨之公,因情而求法 232

三、法律当“坚如金石,心如四时” 234

四、不禁民利 237

第十一章 宋明时期改革派的法律思想 241

第一节 范仲淹“革故鼎新”的改革思想 242

一、君臣共理天下的官制改革思想 242

二、司法改革主张 243

第二节 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的变法观 245

一“三不足”的变法理论 245

二、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的法治人治结合说 248

第三节 张居正“以法绳天下”的法律思想 252

一、法制无常,惟其时之所宜于民之所安 252

二、法行如流水,而事功辐辏矣 253

三、核名实,以法绳天下 255

第十二章 宋明清官的法律思想 259

第一节 包拯的法律思想 259

一“恤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260

二“法存画一”的慎法思想 262

三“赏德罚罪”严格执法的思想 264

四、治平之世,用刑宽简的思想 266

五、选任良吏,防止冤狱的用人思想 267

第二节 海瑞的法律思想 269

一、维护礼制,坚守忠信 270

二、惩贪抑霸,匡扶正义 272

三、革除积弊,整饬吏治 274

四、息讼去诬,听狱公断 275

第十三章 明末清初的社会批判思潮 278

第一节 黄宗羲的启蒙法律思想 279

一、天下为主,君为客 279

二、去“一家之法”,立“天下之法” 282

三、限制君权,实行分权 285

第二节 王夫之“趋势更新”的法律思想 288

一、求天理于人欲之中 288

二“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 290

三、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292

四、严于治吏,宽以养民 295

五、尽理原情的司法原则 298

第三节 顾炎武反对专制主义的法律思想 300

一、以“众治”代替“独治”的法治思想 301

二、百官分治,地方自治 302

三、正人心,厚风俗,重视礼义教化 303

四、庶人议政,严以吏治 305

第十四章 近代社会的更法改图思想 309

一、近代社会更法改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09

二、西方法文化滚滚而来 311

三、近代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313

第一节 龚自珍“更法改图”的法律思想 315

一“事无不变”的哲学基础 316

二、揭露法令、制度的腐败“更法改图”势在必行 316

三“更法改图”的具体措施 318

四、龚自珍法律思想的影响:开风气之先 319

第二节 魏源的“因势变法”法律思想 320

一、“因时制变”的法律观 320

二、广收人才,治法在人 321

三、德与刑的关系:重教化,讲恤民 322

四、近代外交观:运用国际法调整中外关系 323

五、憧憬新型的君民关系,欣赏西方的民主制度 323

第三节 沈家本“会通中外”的法律思想 325

一、改重为轻,化死为生 325

二、改良司法制度 327

三、罪刑法定,反对援引比附 329

四、改良同罪异罚,倾向法律平等 330

五、重视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 332

第十五章 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336

第一节 曾国藩博采众长的法律思想 337

一、法律思想元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337

二、国以民为本 339

三、严刑以致乂安 340

四、师夷智以制夷 341

五、处理涉外事务,注重维护国家主权 343

第二节 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 345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46

二、任人者治,任法者乱 347

三、整顿中法,采用西法 349

四、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 351

五、宽猛相济,刚柔结合 352

第十六章 戊戌变法时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354

第一节 严复的启蒙思想 355

一、启蒙思想 356

二、自由主义法律观 357

三、行新法,主张司法独立 359

第二节 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 361

一、托古改制,变法维新 363

二、定宪法,行君主立宪 364

三、太平之世不立刑 366

四、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 369

第三节 梁启超“救亡图存”的维新观 370

一、开民智,新民德 372

二、自由就是服从法律 373

三、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 375

四、法治人治不可偏废,法律道德相须为用 377

第四节 谭嗣同激进的变法维新思想 379

一、仁、平等、自由 381

二、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383

第十七章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387

第一节 孙中山的革命法律观 389

一、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 390

二、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 393

三、自由、平等、博爱 395

第二节 章太炎对“中华民国”及其法律建设的构想 398

一、“中华民国”方案 399

二“抑官伸民”的行政立法主张 401

三“抑富振贫”的经济立法主张 402

四、“抑强辅微”的刑事立法主张 403

五“专以法律为治”道德因法而立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