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专题记述 6
开展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纪实 6
记豪吉集团第一次改制 8
“二六”扶贫越温 10
西普电站工程纪略 11
洛乌沟“6·6”特大泥石流灾害及抢险救灾纪实 13
大事记 16
第一篇 建置 28
第一章 建置沿革行政区划 28
第一节 建置沿革 28
第二节 行政区划 28
第二章 区、乡(镇)概况 29
第一节 普乐片区 29
第二节 螺髻山片区 31
第三节 洛乌沟片区 34
第四节 西洛片区 36
第五节 小兴场片区 37
第二篇 地理城建环保 40
第一章 地质地貌 40
第一节 地质 40
第二节 地貌 41
第二章 气候 42
第一节 气候特点 43
第二节 光能 44
第三节 气温 44
第四节 降水和蒸发 45
第三章 自然灾害 47
第一节 旱涝灾害 47
第二节 地震灾害 48
第三节 地质灾害 51
第四节 冰雹、低温灾害 52
第四章 城乡建设 53
第一节 机构 53
第二节 县城规划与建设 53
第三节 乡镇规划与建设 54
第四节 建筑业管理 56
第五节 房改与房地产管理 56
第五章 环境保护 57
第一节 环保宣传 57
第二节 污染治理 57
第三节 环境监管 58
第三篇 人口 60
第一章 人口状况 60
第一节 数量 60
第二节 变动 61
第三节 分布 62
第二章 人口结构 64
第一节 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 64
第二节 性别 64
第三节 民族 65
第四节 年龄 65
第五节 文化程度 65
第六节 职业 66
第七节 婚姻与家庭 67
第三章 人口普查 68
第一节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68
第二节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68
第四章 计划生育 69
第一节 机构 69
第二节 政策 69
第三节 措施 70
第四节 管理 71
第五节 成效 73
第四篇 中共地方组织 74
第一章 组织机构 74
第一节 县委及其工作机构 74
第二节 基层党组织 75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 76
第一节 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 76
第二节 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 76
第三节 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 76
第四节 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 77
第五节 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 77
第六节 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 78
第三章 领导制度与决策 78
第一节 领导制度 78
第二节 发展思路 79
第三节 重大决策、决定 80
第四章 纪检监察 8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2
第二节 党风廉政建设 83
第三节 反腐败工作 84
第四节 执法监察和纠风 84
第五章 组织工作 87
第一节 党员发展与教育 87
第二节 干部管理 89
第三节 人才开发和知识分子工作 91
第四节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91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 93
第六节 直工委工作 94
第六章 宣传工作 95
第一节 理论建设 95
第二节 新闻报道 96
第三节 社会宣传 97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97
第七章 统一战线 99
第一节 落实统战政策 99
第二节 党外人士工作 100
第三节 对台工作 100
第四节 民族宗教 101
第八章 政法委工作 102
第一节 队伍建设 102
第二节 综合协调 103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03
第九章 档案史志 105
第一节 档案 105
第二节 党史地方志 107
第十章 机要保密信访 108
第一节 机要保密 108
第二节 信访 108
第十一章 党校工作 109
第一节 干部培训 109
第二节 学历教育 110
第三节 短期培训 111
第五篇 政权政协 112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112
第一节 人大代表换届选举 112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114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及主要工作 118
第二章 人民政府 123
第一节 政府机构 123
第二节 施政方式 124
第三节 法制工作 126
第四节 外事侨务 127
第五节 施政要略 128
第三章 人民政协 13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33
第二节 届期会议 134
第三节 主要工作 137
第六篇 群团组织 139
第一章 工会 139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39
第二节 代表大会 139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40
第二章 共青团 142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42
第二节 代表大会 142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43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145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45
第二节 代表大会 145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46
第四章 残疾人联合会 150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50
第二节 代表大会 150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51
第五章 工商业联合会 152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52
第二节 代表大会 152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53
第七篇 政务 154
第一章 民政 154
第一节 机构 154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设 154
第三节 优抚 156
第四节 救灾救济 157
第五节 社会福利 158
第六节 最低生活保障 159
第七节 拥军优属 160
第八节 婚丧管理 160
第九节 退伍军人安置 161
第十节 勘界及地名工作 161
第二章 人事 162
第一节 机构 162
第二节 干部录用、聘用及调配 162
第三节 干部队伍 163
第四节 公务员管理 164
第五节 工资与福利 165
第六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166
第七节 退休干部管理 168
第八节 机构编制 169
第三章 劳动 171
第一节 用工制度 171
第二节 劳动工资 171
第三节 劳动监察 172
第四节 争议仲裁 172
第五节 劳动就业 172
第四章 社会保险 174
第一节 养老保险 174
第二节 医疗保险 174
第三节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75
第四节 失业保险 175
第五章 安全生产 176
第一节 机构 176
第二节 安全法规宣传 176
第三节 安全生产管理 176
第四节 安全生产监察 178
第六章 扶贫开发 180
第一节 机构 180
第二节 扶贫越温 180
第三节 形象扶贫 185
第西节专项扶贫 187
第五节 扶贫资金管理 190
第八篇 政法 192
第一章 公安 192
第一节 机构 192
第二节 刑事侦查 192
第三节 治安管理 194
第四节 看守、收审 195
第五节 户政管理 196
第六节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197
第七节 消防管理 198
第八节 报警服务 199
第二章 检察 200
第一节 机构 200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00
第三节 职务犯罪检察 202
第四节 民事行政检察 204
第五节 监所检察 204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205
第三章 审判 205
第一节 机构 205
第二节 刑事审判 206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07
第四节 行政审判 207
第五节 执行工作 208
第六节 立案申诉 20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09
第一节 机构 209
第二节 普法教育 209
第三节 人民调解 212
第四节 法律服务 212
第五节 帮教帮扶 213
第九篇 军事 215
第一章 机构 215
第一节 人武部建制 215
第二节 武警部队 215
第三节 驻军留守单位 216
第二章 兵役 217
第一节 兵员征集 217
第二节 预备役登记 217
第三章 民兵 218
第一节 组织 218
第二节 民兵训练 218
第三节 维护治安 219
第四节 装备管理 219
第四章 拥政爱民 219
第一节 支援地方建设 219
第二节 抢险救灾 220
第三节 军民共建 220
第五章 国防动员 221
第一节 机构 221
第二节 人防战备 221
第三节 国防教育 221
第十篇 经济体制改革 222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22
第一节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 222
第二节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223
第三节 农村土地流转 223
第四节 农村税费改革 224
第二章 企业经营体制改革 224
第一节 扩大自主权与推行“两制” 224
第二节 转换经营机制 225
第三节 产权制度改革 226
第三章 流通体制改革 227
第一节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227
第二节 商业流通体制改革 228
第三节 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229
第四章 财税体制改革 229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 229
第二节 税收体制改革 230
第五章 金融体制改革 231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231
第二节 农行金融机制转变 231
第三节 农行利率和信贷管理 232
第十一篇 农业 234
第一章 机构 234
第一节 农业管理机构 234
第二节 农机管理机构 234
第二章 种植业 235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35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36
第三章 农耕农艺 239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39
第二节 实用技术推广 240
第三节 种子 244
第四节 肥料 245
第五节 植物保护 246
第四章 农业综合开发 247
第一节 农田基本建设 247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49
第三节 乡镇企业 250
第四节 农村能源开发 250
第五章 农村经营管理 251
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251
第二节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 251
第三节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251
第六章 农业机械 252
第一节 农机推广运用 252
第二节 农机监理 254
第三节 农机管理 254
第十二篇 烟草蚕桑 255
第一章 烟草 255
第一节 机构 255
第二节 发展历程 256
第三节 烟草生产 258
第四节 烟草经营 261
第二章 蚕桑 263
第一节 机构 263
第二节 发展历程 265
第三节 蚕桑生产 266
第四节 蚕茧经营 268
第十三篇 林业 270
第一章 机构 2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0
第二节 下属事业单位 270
第三节 下属企业 270
第二章 森林资源 271
第一节 资源调查 271
第二节 分布与特点 275
第三节 林副产品 276
第三章 林业生产 276
第一节 林木种苗 276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77
第三节 封山育林 278
第四节 迹地更新 278
第五节 经济林 278
第六节 林业科技 279
第四章 森林资源保护 280
第一节 天保工程 280
第二节 退耕还林 281
第三节 护林防火 283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285
第五节 珍稀动植物保护 285
第五章 林政管理 286
第一节 林权林地管理 286
第二节 采伐管理 287
第三节 林业执法 288
第十四篇 畜牧 289
第一章 机构 28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89
第二节 区、乡(镇)畜牧兽医机构 289
第二章 饲草资源 290
第一节 天然草地 290
第二节 人工草地 291
第三节 饲料资源 293
第三章 畜禽饲养 294
第一节 畜禽品种改良 294
第二节 生猪饲养 295
第三节 草食畜饲养 295
第四节 家禽饲养 298
第五节 养蜂 298
第四章 畜禽疫病防治 298
第一节 疫情检疫 298
第二节 疫病防治 299
第五章 畜牧科技 301
第一节 项目 301
第二节 成果 304
第十五篇 水电 305
第一章 水(能)资源 305
第一节 水资源 305
第二节 能量 305
第二章 水利 306
第一节 蓄水工程 306
第二节 饮灌工程 307
第三节 水土保持 308
第四节 河道与泥石流整治 308
第五节 防洪 309
第六节 水产渔政 309
第七节 水政管理 310
第三章 水电开发 311
第一节 已建电站 311
第二节 正建电站 312
第三节 规划电站 312
第四章 电力经营管理 313
第一节 机构 313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14
第三节 经济效益 314
第十六篇 工业经济 316
第一章 综述 31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16
第二节 经济类型 317
第三节 管理 318
第二章 行业结构 320
第一节 食品加工 320
第二节 建筑建材 321
第三节 电力 323
第四节 造纸 326
第五节 冶炼 327
第六节 制水 327
第七节 其他工业 329
第三章 重点企业——豪吉集团 329
第一节 企业发展 329
第二节 企业管理 332
第三节 企业技改 333
第四节 商标注册使用 334
第五节 产品及营销 335
第六节 企业文化建设 335
第十七篇 交通邮电 338
第一章 交通 338
第一节 机构 338
第二节 管理 339
第三节 基础设施 340
第四节 运输 344
第二章 邮政 345
第一节 机构 345
第二节 传统业务 345
第三节 新增业务 351
第四节 多种经营 353
第三章 电信 353
第一节 机构 353
第二节 业务 354
第十八篇 商业 356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356
第一节 国有商业 356
第二节 个体私营商业 357
第二章 购销储 358
第一节 商品购销 358
第二节 粮油购销储 360
第三节 生猪购销 361
第四节 专买专卖 362
第三章 市场网点 363
第一节 县城市场 363
第二节 农村集市 363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364
第一节 餐饮业 364
第二节 服务业 364
第十九篇 财税 366
第一章 财政 366
第一节 财政机构 366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66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69
第四节 国债和“两金” 371
第五节 财政管理 372
第六节 国有资产管理 374
第二章 税务 374
第一节 机构 374
第二节 国家税务 375
第三节 地方税务 378
第二十篇 金融 381
第一章 农业银行 381
第一节 机构 381
第二节 存款 381
第三节 贷款 382
第四节 中间业务 383
第二章 农村信用社 384
第一节 机构 384
第二节 存款 385
第三节 贷款 385
第四节 内部管理 386
第三章 人民财产保险 387
第一节 机构 387
第二节 保险险种 387
第三节 保费收入 387
第四节 保险理赔 387
第四章 人寿保险 388
第一节 机构 388
第二节 保险险种 388
第三节 保费收入 388
第四节 保险理赔 389
第二十一篇 经济管理 390
第一章 计划管理 390
第一节 机构 390
第二节 计划编制 390
第三节 计划管理与监督 392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393
第二章 物价管理 393
第一节 机构 393
第二节 价格管理 394
第三节 价格监督检查 394
第四节 价格服务 394
第三章 统计 396
第一节 机构 396
第二节 统计制度 396
第三节 统计调查 397
第四节 统计服务 399
第五节 统计监督与执法 399
第四章 审计 400
第一节 机构 400
第二节 行政事业审计 400
第三节 工商企业审计 401
第四节 专项审计 401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 402
第一节 质量技术监督机构 402
第二节 计量质量监督管理 402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404
第四节 行政执法 404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405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机构 405
第二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406
第三节 企业登记 406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登记 407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407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408
第七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408
第七章 土地管理 409
第一节 土地管理机构 409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 409
第三节 地籍管理 409
第四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地价评估 410
第五节 国有土地开发 410
第六节 耕地保护 411
第七节 土地监察与执法 411
第八章 矿产资源与管理 412
第一节 机构 412
第二节 矿产资源种类及分布 412
第三节 矿产资源管理 412
第二十二篇 教育体育 414
第一章 基础教育 414
第一节 学前教育 414
第二节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415
第三节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417
第四节 普通高中教育 418
第二章 民族教育 418
第一节 小学民族寄宿制 419
第二节 县民族中学 420
第三节 双语教学 420
第三章 成人教育 421
第一节 扫盲教育 421
第二节 农民教育 421
第三节 职工教育 422
第四章 教师 422
第一节 教师队伍 422
第二节 教师资格认定 422
第三节 教师培训 423
第四节 教师职称评聘 423
第五节 教师待遇 424
第五章 校舍设备 424
第一节 校舍及广厦工程 425
第二节 教学设备 425
第六章 教育管理 427
第一节 机构 427
第二节 管理 428
第七章 体育 433
第一节 学校体育 433
第二节 群众体育 434
第三节 竞技体育 435
第二十三篇 科技 437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 437
第一节 机构 437
第二节 科普组织 437
第三节 队伍 438
第二章 科技活动 439
第一节 科技宣传 439
第二节 学术交流 439
第三节 科技培训 440
第四节 科技调查 441
第五节 科技服务 441
第六节 非正规教育项目活动 442
第三章 科技成果推广运用和表彰 443
第一节 科技成果推广和运用 443
第二节 科技成果奖励与表彰 444
第二十四篇 旅游 448
第一章 旅游资源 448
第一节 自然资源 448
第二节 人文资源 448
第二章 旅游开发 449
第一节 旅游规划 449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450
第三节 旅游服务 452
第四节 旅游宣传 452
第五节 旅游市场秩序整治 452
第三章 景区景点彝族风情 453
第一节 景区景点 453
第二节 彝族风情 459
第二十五篇 文化 463
第一章 机构 46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63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463
第二章 图书文物 465
第一节 图书 465
第二节 文物 466
第三章 群众文化及市场管理 466
第一节 群众文化 466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470
第四章 语言文字 471
第一节 方言谚语 471
第二节 普通话推广 473
第三节 社会用字规范管理 474
第五章 广播电视电影 474
第一节 广播 474
第二节 电视 475
第三节 电影 476
第二十六篇 卫生 478
第一章 卫生防疫 478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478
第二节 卫生监督 479
第三节 疾病预防 480
第二章 妇幼保健 487
第一节 妇女保健 487
第二节 儿童保健 490
第三章 医疗 492
第一节 医疗网络 492
第二节 医疗队伍 497
第四章 医药管理 499
第一节 机构 499
第二节 管理 499
第二十七篇 社会生活 502
第一章 人民生活 502
第一节 城镇居民生活 502
第二节 农村居民生活 503
第二章 宗教信仰 504
第一节 毕摩苏尼 504
第二节 佛教道教 506
第三章 传统节日 507
第一节 火把节 507
第二节 彝族年 511
第三节 春节 512
第四节 其他节日 513
第四章 民族习俗 513
第一节 婚姻习俗 514
第二节 生活习俗 515
第三节 礼俗 518
第四节 丧葬 519
第五节 禁忌 520
第二十八篇 人物 522
第一章 传略简介 522
第一节 人物传略 522
第二节 人物简介 525
第二章 人物表录 534
第一节 获省(省委、省人民政府)、军级以上表彰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英雄人物(不含已简介人物) 535
第二节 实职副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 536
第三节 州、县拔尖人才名录 545
第四节 离休干部 546
第五节 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548
附录 550
索引 586
后记 597